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中。"证据确实、充分"客观化要求与增加"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认识论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确立是"真"之条件;后者表达是"真"之信念。前者实质是一种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后者则以社会建构论为真理观。"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没有完全摆脱客观真实情结。"排除合理怀疑"引入有助于回归证明标准本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有效适用需要"以审判为中心"程序性保障。

  • 标签: 证明标准 认识论维度 价值维度 排除合理怀疑 证据确实充分
  • 简介:在判断单位中自然人行为是构成自然人犯罪还是构成单位犯罪时,首先要考虑是,自然人意志是否上升为了单位意志,当单位犯意存在时,才能肯定单位犯罪成立。对单位犯意探索,应始终围绕着“单位成员对单位活动性质相对独立决策权”这一主线,只有合法地行使该权力做出决定,才能上升为单位犯意。具体而言,单位犯意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在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具有该权力及其权限范围以具体职能划分为判断标准;(2)单位成员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同意做出决定。

  • 标签: 单位犯意 形成形式 概括授权 职务范围 决策权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了激烈争论。然而这种争论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因为这种争论脱离了中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际。尽管学者们坚称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具备条件,但学者所论犯罪构成与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了使理论上犯罪构成符合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作者试图以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为依据,分析犯罪构成要件。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进行系统地分析,以弥补刑法理论在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研究中脱离刑法文本缺陷。文中论证了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是由前置条件、行为、入罪条件三大要素构成,并对这三大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有利于把犯罪构成理论与刑事司法中定罪依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导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

  • 标签: 犯罪构成 前置条件 行为 入罪条件
  • 简介:风险全景渗透已经使社会整体调控全面提高警惕,在此背景下,刑法主动防卫就具有了时代性意义,而关于围绕风险重置刑法体系讨论也就逐渐形成了趋势。但是,刑法因风险社会扩张应当具有宪法理论上依据,概括为:其价值衡量不能脱离宪法精神影域,对社会防卫侧重应当受到适当约束;其功能发挥不能罔顾宪法意义指引,在范围展开和手段和缓上要进行符合宪法要求运作。通过总结刑法在风险社会中价值表现和功能发挥,再行评述刑法体系以风险为依据进行重塑是否具有宪法适应性,才能保证刑法发展正确方向。

  • 标签: 宪法精神 刑法价值 刑法扩张 多样化 自由主义
  • 简介: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两年改革试点期限届满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在原试点城市继续实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先行探索,①在试点路径上具有承接关系。就立法取向而言,诉讼效率在正当程序和犯罪控制模式下具有独立品格,但在规范层面上尚未突破“简易之简易”藩篱,以审判阶段速裁为主线改革思路不利于刑事诉讼效率整体提升,在试点期间出现了内外因动力不足、被告人诉讼权利被约束、值班律师职能缺位、量刑优惠欠规范化等问题。应探索构建全流程刑事速裁制度,使公检法司各机关办案职能与案件流转符合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效率要求;研究构建程序选择权、知悉权、法律援助强制介入、量刑优惠规范化、证明标准差异化等,塑造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独有的立法和司法品格,以此作为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有效路径。

  • 标签: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 认罪认罚从宽 司法改革 实证分析
  • 简介: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是适应刑事司法实践需求一项改革举措,其目的既在于通过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实现办案资源重新调配,也在于迅速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述目的达成,其落脚点集中于速裁程序“效率”实现。试点中刑事速裁程序效率导向集中体现于起诉与审批环节,侦查阶段效率提升则未引起足够关注,这对于速裁程序实效产生了消极影响。实现速裁案件侦查阶段效率性,改革以往侦查模式,首先必须解决合法性授权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明确侦查阶段速裁程序适用标准、精简侦查流程、构建符合速裁程序特点强制措施适用等具体方式来解决侦查工作拖沓、强制措施适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侦查效率 强制措施
  • 简介: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可及早诊断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类型,从而及早干预和矫治。本研究选取北美应用广泛、信效度俱佳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为工具,以北京和郑州两地未成年犯管教机构105名未成年犯为样本进行未成年人危险评估研究,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设,最后均得以证明成立,并最终提出了对YLS/CMI修订意见。从本研究可看出,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是可以借助科学制定评估工具予以评估和预测,我们可以设计此类工具开展人身危险性评估研究,此类研究更适合通过追踪研究予以完善。

  • 标签: 未成年犯 危险评估 犯罪防控 刑事司法 青少年服务等级与个案管理量表(YLS/CMI)
  • 简介:通过现实案例比较分析,对医疗过失犯罪中医师之医疗行为及其注意义务予以理论分析。医疗组织分工之外单个医师之注意义务,即单个医师所要履行注意义务,具体为说明义务、亲自诊查义务、转诊时之注意义务。违反说明义务之行为在刑法意义之构成界定上存在争议。亲自诊查义务在现实状态中实存操作上困难性。在医疗过失认定中,转诊义务与转诊时之注意义务两者存在内涵差别。医疗组织分工中医师注意义务不再是涉及单个医师之注意义务,而是指在医疗组织分工过程中医疗行为之注意义务,譬如监督义务、服从指示义务以及组织协调义务。

  • 标签: 医疗行为 注意义务 说明义务 监督义务
  • 简介:刑事和解在于综合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互为依托而共同治理犯罪,加害人有进行赔偿并争取谅解权利,被害人有获得赔偿和进行谅解权利,司法机关掌握刑事和解最终处分权。刑事和解有限性在于,犯罪客体框定了刑事和解边界,刑事责任为保障民事救济让步有限,民事责任填补功能,以及惩罚与预防犯罪功能均有限,刑事和解应保持惩罚与预防总量平衡。刑事和解是“民事合意”与“刑罚减轻”间协调,其中民事合意在范围、内容以及赔偿上均有自身限度;刑罚减轻有自身规则,但受到刑事和解有限性严格拘束。

  • 标签: 民刑交叉 民刑互补 量刑均衡 被害人保护 刑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