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如何贯彻执行新的监视居住制度,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本文根据自己对18个不同级别检察机关贯彻执行监视居住制度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监视居住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贯彻执行监视居住制度的建议。

  • 标签: 监视居住 检察 对策
  • 简介:检察机关请求报告与情况说明制度有着深厚的法理依据,有利于统一法律政策界限和执法尺度,促进公正文明执法,维护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应建立健全请示报告与情况说明制度,完善相关规定,明确具体内容和程序,健全考评机制和违背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加强上级检察院的领导能力建设,强化上级检察院的领导权威。

  • 标签: 请示报告与情况说明制度 法理依据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 简介: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确立了现行的不起诉制度,本文通过对公检法等的调查、实证分析,对不起诉权的评价,并提出新型的不起诉运行模式,试图解决现行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不起诉权的运用有所裨益.

  • 标签: 不起诉权 实证分析 建构模型 不起诉权 运行 不起诉制度
  • 简介:建国近60年来,我国刑法从无到有,走过了十分曲折的道路,以刑事司法活动的依据为标准大体上分为“有法律从法律,没有法律从政策”原则为指导的政策刑法、规定有类推制度的1979年刑法典的法制刑法和以“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大原则为标志的法治刑法转型等几个阶段。

  • 标签: 政策刑法 法制刑法 法治刑法转型
  • 简介:<正>一、检察院工作报告的意义检察院工作报告,是检察机关公文中最常见、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向权力机关负责,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并报告工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通过听取和审议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来了解检察机关履行宪法职责的情况,了解检察机关的执法倾向、执法水平。检察机关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然的会呈现出一定的政治倾向和执法思想。特别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以

  • 标签: 工作报告 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 简介:指纹鉴定在司法活动中应用广泛,通常作为证据线索为进一步的侦查活动指明方向,或者和其他证据材料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案件事实,但是在只有指纹证据材料的情况下,案件的事实该如何认定,审查逮捕工作中又当如何看待这些单独的证据材料,即单独指纹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究竟有多大.本文在对我院近年来办结的单独指纹案件深入调查基础上,为下一步的检察工作尤其是审查逮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 标签: 审查逮捕工作 证据材料 指纹鉴定 应用 案件事实 司法活动
  • 简介:刑事法治建设中的刑法理念超越刑事立法、刑法解释技术和刑法规范文本占据着更高的位置,具有根本性的引领作用。刑法理念引领、统摄刑事立法、刑法解释和刑事司法,但其作用场域不应包括刑事政策领域,其根本和关键在于坚持形式与实质统一的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的罪刑法定理念。罪刑法定既是一个原则,更是一种理念,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等于罪刑法定理念的树立和恪守。罪刑法定的核心归结为一点即是通过强调限制国家刑罚权即立法者的制刑权和司法者的求刑权、量刑权以实现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审视“两点论”与“一点论”的争议,“一点论”更可取。单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并不能消解由此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文字困境”,需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人道主义理念的补足和调济,即在刑事立法上需要由重刑主义、功利主义、万能主义刑法立场向表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宽缓化刑法立场转变,在司法上需要恪守和践行国家刑权力的克制、宽容和谨慎,在刑法解释中需要贯注和坚守人道主义。基于宪法与刑法之间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分析,刑法突破自身“视限”寻求正当性的更高指向和衡量标准应当是合宪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风险刑法”提供理论支撑,二者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结。“敌人刑法”在本质上与“风险刑法”有契合之处和内在共通性,二者都强调刑法介入早期化、法益保护前置化,实际上都是对刑法威慑恐吓效应特别是积极的一般预防机能的重视和强调,凸显注重以行为人为基础的社会防卫理念的抬头,实质上都对以行为为基础、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理念提出了挑战,蕴藏着不可控制的隐性法治风险和人权保障风险。基于刑�

  • 标签: 刑法理念 罪刑法定 人道主义 合宪性 风险刑法 敌人刑法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法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忠实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

  • 标签: 检察理论 理论研究所 检察机关 规划 检察制度 理论问题
  • 简介:1.注释采用脚注方式。页与页不连续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识。(1)著作引文注释作者:书名,译者,卷次,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①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第385页。

  • 标签: 刑事法 法律出版社 用稿 杂志 中国 引文注释
  • 简介:1.注释采用脚注方式,页与页不连续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识。(1)著作引文注释作者:书名,译者,卷次,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①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第385页。

  • 标签: 刑事法 法律出版社 用稿 杂志 中国 引文注释
  • 简介:1.注释采用脚注方式,页与页不连续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识。(1)著作;1文注释作者:书名,译者,卷次,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

  • 标签: 刑事法 用稿 杂志 中国 阿拉伯数字 出版社
  • 简介:<正>新中国的监狱工作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近50年的岁月中,中国监狱工作在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指引下,从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不仅为巩固国家政权、保障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国际社会赢得了普遍赞誉,产生了广泛影响。回眸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分析、评估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工作?笔者力求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标签: 《监狱法》 我国监狱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 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 毛泽东著作 人道主义
  • 简介:期待可能性具有以相对自由意志为核心、符合刑法人道性和刑法谦抑性等理论价值。鉴于我国的刑法理论框架和体系,该理论的植入尚存在难以回避的法律障碍和理论困境,通过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和精神实质,丰富和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理论价值 中国刑法
  • 简介:刑法学研究中,"注意义务"是"过失犯罪"内核,在注意义务的限制甚至排除理论中,"信赖原则"在交通及相关领域以其独特的时代气息和实践价值,在大陆法系的德日刑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代中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之经验,正确理解信赖原则的内涵,适时、适度引入信赖原则作为交通过失犯罪认定中的限制原则,并科学厘清适用之界限。

  • 标签: 信赖原则 可容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功利主义
  • 简介:2010年10月1日《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试行,这标志着一种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在中国正式确立。按照这一量刑程序,检察机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当事人可以提出量刑意见,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有义务收集量刑证据,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大,改革者在简易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以及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中分别确立了各不相同的量刑审理程序。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确立,对于量刑裁判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和适度对抗化固然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但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 标签: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量刑建议 量刑意见 量刑情节 量刑调查 量刑辩论
  • 简介:出狱人保护事业是中国社会中新的人文景现,其不仅县有预防再犯罪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防止社会关系失衡的功效。中国社会出狱人保护事业已经启动,正在进入维继时期。维继的关键在于动力的寻求。本文认为,出狱人保护应当选择“国家参与型模式”或者“国家督导型模式”。

  • 标签: 出狱人保护 中国 模式 国家参与型 国家督导型
  • 简介: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康树华犯罪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个人行为。因此,它不是孤立的,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变化的。建国近50年来,我国犯罪随着我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变革和社会治安情况等的变化而变化着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犯罪的发展...

  • 标签: 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 犯罪发展 犯罪团伙 发案率 社会治安
  • 简介:<正>21世纪中国监狱的观念定位,首先取决于对监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定位,也就是监狱的价值蕴含与工具现实的矛盾、协调和统一。作为一种独立的客观实在,监狱必定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内涵,反映并追求特定的价值理念。这是监狱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理性基础,也是监狱存在的基本科学依据,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监狱最终不可能以此精神状态而“莫须有”地存在着,但是监狱的这一精神存在却对监狱的工具实在具有规定和制约作用。脱离开了监狱价值支配,不仅监狱的工具作用将失去科学与正义的基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其工具效用本身也必将难以发挥出来。同时,监狱也是一个功用实在物,它为国家和社会所用,为特定阶层的特定目的效力。它必须具有并实现一定的工具作用,达到其被利用的某种目的。监狱发展史也就是为统治政权暴力镇压破坏力量的历史。这是监狱存在的现实基础。但是,监狱的工具运用也是与社会的客观条件相一致的,换言之,监狱工具的使用总是必须符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定规则。现代社会监狱工具的运行至少必须遵循民主、法治、人权、人道等项规则,以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为目标,而不以增加罪犯的痛苦为目的。

  • 标签: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监狱行刑 中国监狱 监狱法 刑罚经济 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