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镜海长虹:包括“镜海”和“长虹”两部分。“镜海”本是澳门的古地名之一,泛指澳门岛与凼岛之间的海面,几百来年为澳门对外贸易航道。如今的“镜海”架起澳凼大桥和友谊大桥,如“长虹”横跨“镜海”,成为澳门交通大动脉,蔚为壮观。

  • 标签: 澳门 交通大动脉 八景 《望厦条约》 古地名 红树林
  • 简介:美国历史学家史迁,一反学院派学者着重资料分析和理论建构的著述传统,通过文学性的叙事来捕捉时空和人物,以重现历史图景。尽管他的作品并不乏严谨的史据,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成功架构的大历史观。史通过历史和文学合二为一的手法,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深得中国读者喜爱。

  • 标签: 中国读者 史景迁 海外 历史学家 大历史观 合二为一
  • 简介:《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①将"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与清代司法文书中的妄冒为婚案例加以比较,指出文学描述根本不能反映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况。事实上,"鸳鸯谱"并非妄冒为婚案件,太守的司法风格与明清牧令也没有本质差异。从其他描写同类案件的小说来看,文学作品固然存在虚构成分,但并不必然与司法实践相背离,同时也具有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妄冒为婚是否一定导致婚姻无效,明清律学家亦持不同见解;不能以刑部在个案中的主张一概推断。

  • 标签: 文学 司法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妄冒为婚
  • 简介:一在中国百年共和的宪政史上,民国最初十年间的国会制宪与议会政治实践是极具象征意义而同时又被有意无意化约处理的。其象征意义在于,民初十年,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华民国首届国会存续期间(1913—1925年)是赓续晚清以“开国会”为标榜的立宪运动以来,以“主权在民”[1]为政治合法性叙事的制度化尝试,同时亦是因其议会政治失败而下启国民革命与党国体制的内因,故而,在主流意识形态论述中,此一历史阶段与制度建构便成为“议会政治不适合中国”之注脚;而其被有意无意化约处理之原因,则大致在于适应后来革命叙事之需要,尤其是此一阶段与北洋军事集团政府统治相重叠,以阶级立场标示进步反动,进而以后世框架重塑历史,有意无意乃至蓄意无视其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而呈现为缺乏内在逻辑与联系的制度遗迹,无法予人以启示。

  • 标签: 国会 政治活动 制宪 失败 民初 立法者
  • 简介:股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定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财物,并可能成为普通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普通侵占罪与纯民事纠纷之间的主要分别在于普通侵占罪不但侵犯了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内部信任关系。普通侵占罪以财物所有人与行为人之间存在委托代为保管关系为前提。在认定委托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上,要结合双方是否存在内部信任关系等因素,根据日常生活准则进行判断。为贯彻刑法谦抑主义的要求,对普通侵占罪应重点从“合法持有→非法占有→拒不返还”的行为模式,以及犯罪客体、行为人返还能力、犯罪数额、证据、犯罪主体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定,以防将纯民事纠纷认定为犯罪。

  • 标签: 普通侵占罪 民事纠纷 内部信任关系 代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