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章程具有内生性特质。这一特质决定了章程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大学内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外界环境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也决定了通过外部嵌入的方式难以推动章程的制度创新。从效力层级而言,章程的功能和内容应当受到框架性制度的制约,这种制约决定了章程在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中作用的局限性。特质与局限性决定了当前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在于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培育、引导大学制度内生因素的成长、发育,通过章程建设发挥制度创生作用,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框架性制度改革。

  • 标签: 章程 内生性 制度环境
  • 简介: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之范畴内。从比较法上看,也无法找到单列恶意串通为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做法。基于此,我国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应采用限缩原则解释“恶意串通”和“虚假意思表示”,扩大“善良风俗”之适用范围,使“违背公序良俗”成为认定虚假意思表示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一般条款”。当三种无效原因“竞合”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同时,该三条规范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及第6条之规定出现法条竞合时,也应做技术性处理。

  • 标签: 虚假意思表示 恶意串通 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行为无效
  • 简介: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审判对侦查卷宗过度依赖,而产生了"先定后审""先判后审"的现象;司法裁判行政化对司法原则及功能的破坏,而产生了"陪而不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上述问题深刻制约着"审判中心主义"的良好诉讼制度格局的形成。有必要从司法实务层面,对制约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探究,以期开拓理论视野。

  • 标签: 侦查中心主义 司法裁判权 司法行政化
  • 简介:家庭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家庭内部必须要和谐。家庭好比一个健康人的肢体一样需要由无数的健康细胞组成,家庭暴力则是病菌破坏细胞。在西方国家平均每6秒至7秒就发生一起家庭暴力。可以说,家庭暴力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家庭暴力看似是家庭成员血缘关系之间的家务事问题,但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它不仅是严重侵害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破坏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大局,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不协调的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破坏力,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并在一定范围和领域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但从总体情况上看,目前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知程度不够、研究及其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所采取的防止对策和措施不力。所以对家庭暴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因为反对家庭暴力是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 标签: 家庭暴力 成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学界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多集中于犯罪学上犯罪防控策略层面,而在刑法教义学研究中对此却予以隔离,其背后存在深层缘由。但是,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集体表达,应关注犯罪原因在刑法学中的理论价值,避免对犯罪原因的区隔。犯罪原因不应被遮蔽,当前刑法教义学研究应融通原因与责任、刑罚之间的"鸿沟",为司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刑法》第63条2款可视为量刑中犯罪原因考量的法律依据,通过司法解释实现犯罪原因的刑法教义学价值,同时以人身危险性定格刑罚裁量的依据,达至基于特殊预防的刑罚个别化。

  • 标签: 犯罪原因 责任主义 刑事政策 量刑依据 量刑个别化
  • 简介:立法中的地方利益本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具体而言,当前分权的财政体制及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共同导致了地方在立法政策上更多地向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经济领域倾斜,而忽视了对社会整体利益、公正的价值目标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关注;同时,在权力问责机制方面,纵向问责机制和横向问责机的不健全,又为地方立法的本地化倾向留下了制度空间;最后,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长久存在的竞争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立法蜕变为一种片面维护本地利益的工具。由此,财政体制的法治化建设和权力问责机制的深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举措。

  • 标签: 地方立法 利益本位 分权的财政体制 权力问责机制 权力博弈
  • 简介:目前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虽取得了突出进展,但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管理、家庭教育、亚文化影响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行为而言,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特有规律,不仅影响家庭的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因此,应立足于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体各自优势,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社会治理体系。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治理 家庭系统 亚文化
  • 简介:罗马法规定,通过让渡来继承获得所有权需要正当原因。现有的许多见解认为,要想保证所有权能够正常转移,就必须要具备两重要件——正当原因和占有转移,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使用现代的占有概念从而得出的结果。为了能够准确地理解当时'通过让渡的所有权转移',就必须要理解正当原因的本质,为此,自然首先要准备理解当时关于'占有'的概念。但是,罗马法中并没有对占有这一概念及其本质做出一个体系性的解释,而且占有概念还被广泛地使用。首先以当时关于占有的法律规定和解释为中心,将占有分为外表上的占有以及市民法上的占有,对它们与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进一步考察'通过让渡的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必然要件——正当原因与占有的关系。

  • 标签: 外表上的占有 市民法上的占有 所有权变动 让渡
  • 简介:"终身监禁"的入刑,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有效应对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目的是制定刑事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刑事政策必须体现报应公正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但"终身监禁"具有违背上述刑罚目的的缺陷."终身监禁"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违背禁止双重评价原则与公平正义的问题.

  • 标签: 终身监禁 刑事政策 刑罚目的 刑法适用
  • 简介:法律实践需要相应的法学方法与之相配。类型思维是现代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之间关系的一个特别概说,并在民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类型思维包含着法律证成、法律证实、法律可变、法律可用等多方面的实践因子。在法律推理、法律补充、法律平衡、立法等法律实践中被广泛地利用。在民法中,无论是民法典,还是民法概念、民法原则、民法规则等,在极大的程度上都是类型思维的产物,而且都以类型罗列的方式而存在。

  • 标签: 类型思维 法律实践 民法
  • 简介:一、非法证据的判断(一)关于“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认定《规定》第2条规定“采取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通过本条可以看出“暴力方法”,主要是“肉刑”,指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但是对于“变相肉刑”却没有列举,采取的是相对概括的规定。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公诉环节 变相肉刑 实务 暴力方法 违法使用
  • 简介:法律的经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学问,需要在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中展现其解释力和生命力。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的财产权制度和实践为观察背景。在概要说明财产权制度的经济学维度之后,笔者尝试对财产权的正当性(为什么要有财产权)、财产权的出现、财产权的分割、财产权的取得与流转,以及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等财产权问题的经济原理予以初步阐释,以期促进法律同行在分析我国财产法律制度时对其经济维度做更精细化的讨论。

  • 标签: 效率与公平 财产权的正当性 财产权的出现、分割与流转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手段更加科技化、组织严密化、分工细致化,严重破坏了我国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秩序,侵害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为了遏制这种趋势,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将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定性为犯罪,该行为的入刑,对于打击组织考试作弊,严肃考试纪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组织考试作弊 组织 考试 作弊
  • 简介:一、基本案情1994年,95版动画片导演崔某到刘某(当时刘某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借调到上海科影厂工作)家中,委托其为即将拍摄的95版动画片创作人物形象。刘某当场用铅笔勾画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三个人物形象正面图,并将底稿交给了崔某。当时双方并未就该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签署任何书面协议。95版动画片由中央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联合摄制,于1995年播出,在其片尾播放的演职人员列表中载明:“人物设计:刘某”。

  • 标签: 著作权问题 案例分析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动画片创作 中央电视台 人物形象
  • 简介:警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警察机关运用公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是警务能力的基本要义。阶级性、社会性、系统性、开放性及动态性是警务能力的基本特征。警务能力构成要素包含政治统治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及警务制度能力。加强警务能力研究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并为警务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警务能力 内涵 特征 构成要素
  • 简介:无罪脱逃是否构成犯罪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两难的刑法理论问题,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刑法法理.紧急避险、社会相当性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和自救行为在法理上均不构成无罪脱逃的正当化事由.无罪脱逃构成犯罪的主要依据是司法机关的关押行为是依照《刑事诉讼法》进行的、无罪者的脱逃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以及犯罪是行为人对法规范的违反.与此同时,法律至上及法律规范意识是我国现如今推行法治国建设与司法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应有的态度.

  • 标签: 无罪脱逃 规范 秩序
  • 简介:科学界定公民参与审理案件范围是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域外情况来看,世界主要国家公民参与审理案件的性质和类型并不完全相同,但也具有共同特点,即公民参与审理案件范围是相当有限的,通常仅限于审理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可能引起较大社会争议的案件,其他普通案件由职业法官直接进行审判。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范围有待进一步合理设计,笔者主张的基本思路是:陪审员只能参与审理特定范围的极少数案件;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应当集中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可以采取'法律规定+当事人选择'模式确定我国陪审制的适用范围。

  • 标签: 公民参与司法 案件范围 比较分析 改革思路
  • 简介:近年来,实务中出现的盗窃家庭成员财物的案件,情况各异,特别是盗窃并不属于刑法意义上近亲属范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财务,因其家庭成员地位的特殊性,和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对待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容易出现反复,而给案件诉讼带来诸多困难,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往往对此类情况产生争议、难以决断,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使法律的权威受到质疑。对此笔者进行探讨,希冀能对实践有所启发。

  • 标签: 盗窃罪 家属成员 亲亲相隐原则
  • 简介:合同法伦理问题分析历来是中外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在合同法各项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内在联系,共同构成比较完善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验证了合同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赋予合同法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逻辑,甚至外化为某种程序和形式。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分析合同法若干问题,进行有关伦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指正其伦理偏离或者缺失。

  • 标签: 合同法 诚信理论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面积应用,社会以及用户对互联网依赖性增强,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以及任意方式的接入,使得网络的安全隐患增加,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普遍严重,网络犯罪手段变化多样,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展,监管困难程度上升。应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推广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瓶颈,建立全面的形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重中之重,更是网络发展的新动力。

  • 标签: 移动网络 信息 安全 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