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次一、序说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构造与发展趋势(一)税收方式与保险方式的选择(二)赋课方式与储金方式的选择(三)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三、社会保障与预算制度四、社会保障财源论(一)社会保障财源的筹措原则(二)社会保障的财源五、代结论一、序说财政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管理营运以及支出作用三大领域,欲探讨社会保障之财政问题,

  • 标签: 社会保障 财政法 税收 保险 预算制度
  • 简介:鉴于竞争对于自由市场的价值和意义,维护自由竞争是历届美国政府的首要和根本的经济政策,联邦反托拉斯法和政策长期以来在国家经济政策中处于中心地位。在汲取了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反托拉斯政策束之高阁而影响了经济复苏的历史教训后,美国将反托拉斯政策作为应对近些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在产业政策与反托拉斯政策的关系中,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应该保障联邦反托拉斯政策的基本地位。

  • 标签: 美国 经济政策 反托拉斯政策 产业政策
  • 简介:<正>1914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马克斯·韦伯的客厅里群贤毕至,名流如云。大家激动地谈论着刚刚发生的震惊世界的邪恶事件——萨拉热窝的谋杀。战争的乌云滚滚而来,但却似乎没有令这群意气书生丝毫感到恐惧,言谈中反而流露出一种“久违的激情”。而且,因为这种激情已多日在胸中荡漾,他们个个感到焦躁不安,急切地等待着战争的来临。[1]他们觉得,风起云涌过后的世界秩序崩溃有可能是伟大而激动人心的事情。人们聚集在韦伯周围,他们的七嘴八舌让韦伯思绪万千。这位曾经历过

  • 标签: 滚滚而来 德国社会学 马基雅维利 俾斯麦 世界秩序 哲学研究
  • 简介:国家分离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法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2010年国际法院的《科索沃咨询意见》所引发的热议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最近发生的克里米亚公投,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经典案例入手,首先分析了魁北克和科索沃这两个与分离相关的典型案例,同时对相关的国际法概念进行解读,得出当前的国际法并不支持分离的结论。然后对分离问题本身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分离"这项诉求本身至少涉及"民主"和"领土"这两项子诉求,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争端的和平解决;"分离"作为一项争端,基于国际法的发展现状,政治解决方式比法律解决方式更合适。最后,本文谈到了国际法道德化现象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表达了对道德化趋势的警惕的态度。

  • 标签: 国家分离 民族自决 分割诉求 争端解决 国际法道德化
  • 简介:对梁启超司法观念的分析不能脱离于梁氏对西方宪政思想改造的理论框架,寻此脉络可以明晰梁氏宪政理念中对待司法的态度,带有国家本位意识突显于三权分立中的司法限权功能的特征.对外而言,司法独立首先体现为国家主权的独立,也即对领事裁判权的收回.对内而言表现为三方面,第一国家权力的收敛与集中优位于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第二倚重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权力制衡,司法权功能被旁置;第三,民权让位于司法权力的统一与司法治理.

  • 标签: 梁启超法治思想 司法改革 国家本位
  • 简介:【裁判摘要】赔偿申请的受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前,而赔偿决定的作出在该法修正之后.其法律适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予以确定。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对赔偿请求人的权益保护力度更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司法解释亦明确规定,2010年12月1日前受理赔偿请求至12月1日尚未作出生效赔偿决定的,适用修正的国家赔偿法,因此,这类情形应适用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

  • 标签: 国家赔偿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赔偿请求人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适用
  • 简介:中国产业政策的现行制度安排是将产业政策的制定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但由于产业政策是属于中观层面的公共政策,与地方及区域经济利益密不可分,地方不同层面的产业扶持措施纷纷出台,中央政府事实上已经无法垄断此项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产业政策制度进行必要重构,对发挥地方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产业政策施行效果和实现产业政策法治,都是非常关键的。

  • 标签: 产业政策 制定权限 地方竞争 区域合作
  • 简介:如何建立有质量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机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热点问题。当前教育政策的缺失和'无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通过梳理分析我国教育政策与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围绕当前教育改革这一现实需求,提出我国教育政策与机制发展的可能出路。

  • 标签: 教育政策 教育机制 合法 合理
  • 简介:大众传媒对教育政策的影响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对该问题的学术研究仍然不足。本文以我国在本世纪初出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为例,探究大众传媒对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大众传媒对教育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政策议题的确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树立政策合法性和监督政策的有效执行,而其在构建公共讨论平台,完善政策设计方面的影响还有待加强。

  • 标签: 大众传媒 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政策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 简介:专政作为一种危机管理的应急措施,最初产生于古罗马共和时代,后来经历了由应急措施向过渡性专政体制和常态性专政体制的演化过程。专政与法治的矛盾关系因具体专政形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而常态性的专政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由于马克思的专政理论受到误读和误解,社会主义实践中曾经出现了过渡性专政向常态性专政演化的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需要对专政与法治的关系重新定位。

  • 标签: 专政 专政体制 应急措施 法治国家
  • 简介:<正>一、问题与方法根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6月公布的《中央部门单位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农业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当年项目支出预算执行额分别低于预算数18.41亿元、7.13亿元、10.21亿元、20.44亿元、13.25亿元。上述事例涉及中央部门2011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凸显了当前预算实践中国家预算缺乏应有的法律权威性的尴尬情势。虽然在财政学界,法治性作为预算的根本属性早

  • 标签: 支出预算 预算改革 财政收支情况 当前预算 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数
  • 简介: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等'三大标准',首次将教育政策法规列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并提出了课程目标和学习的具体内容,给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大标准'背景下,教师教育机构必须按照'三大标准'的要求深化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改革,改革措施包括:面向所有师范生开设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统一课程名称;进一步细化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学时和学分;加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标签: 三大标准 教育政策 教育法规 课程 改革
  • 简介:依据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率先的和主要的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迟迟不与发展中国家就气候环境保护的核心条款达成协议,甚至推行单边主义和争夺国际环境公共权力,导致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未能有效实现.制度上的完善设计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是实现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 保护责任 历史责任
  • 简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新政治理念。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创建法治中国则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政府是治理政府的核心内容。厘定政府经济管理职权,规范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确保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性地位等都将有力地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治理能力 经济法 政府治理 宏观调控
  • 简介: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海洋安全问题逐渐呈现上升态势并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诸多条文的折衷性和不完善性导致了各国在适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分歧和争议,即海洋法上的剩余权利问题,并对沿海国海洋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正确分析海洋法上的剩余权利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对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海洋法 剩余权利 国家海洋安全
  • 简介:<正>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心骨。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增强。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营造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如保障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自

  • 标签: 国家竞争力 企业并购 法律问题研究 自主创新活动 整体创新能力 发明奖励条例
  • 简介: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 标签: 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国际社会 学术研究 理论争论 新思路
  • 简介:近数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切实威胁到岛屿国家和沿海小国领土的存在。如果国家领土被淹没于海平面以下,其是否仍有国家资格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国际法在国家资格上确立了创建和消失的一般规则,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领土和人口、没有政府、没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此种特殊性使得国家资格不能简单以几项标准来判断。从国际法的实践来看,一项或几项判断标准的缺失,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失去国家资格。而导致领土被海水淹没的原因,是全人类所造成的,被淹没的国家只是受害者。所以,于情于理都不能轻易剥夺被淹没国家国家资格。国际法应该调整自身的规定,发展和创造出更好的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被淹没国家的权益。

  • 标签: 领土完全淹没 国家消失 国家资格 主权国家
  • 简介:对于在国家统一考试中,不法行为人以非法手段获取考试试题,再将自行制作的解题答案兜售给考生的舞弊行为,应当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此定性的理由在于,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在拆封使用完毕之前均属国家秘密,而任何公民均有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义务,非法获取国家统一考试试题的行为违反了公民应当履行的保密义务;此外,由于不法行为人在非法获取国家统一考试试题后并未扩大该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其向他人所兜售的试题答案并非官方的标准答案,不存在泄露国家秘密的问题,故而该行为不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而只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 标签: 刑事定罪 非法获取 国家统一考试试题 国家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