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法律和政治或许法律哲学可以被理解为政治哲学一个分支?这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关联.法律体系是政治体系一个组成部分,而奇怪是政治学研究者们竟始终对它实施不感兴趣.法律、法律适用、法律构成、立法机关、法院、司法判决、法律推理、法治,如此等等,都是政治学研究重要课题.立法机关和法院是政治机构,法治是政治理念,司法判决和法律推理是一定社会政治文化组成部分,是人们展示政治实践和政治技能.的确,它们都不是政治学研究者们感兴趣主题.政治学研究者兴趣点,在于像政党这样非法律组织,像自由与繁荣这样非法律理想,像选举和游说这样非法律实践活动,还包括像权力和战争这样非法律现象.然而,法律学者们所研究课题,是政治学研究者必须关注一个非常丰富子集.

  • 标签: 法律哲学 政治哲学 法律机构 法律理念
  • 简介:作为法最高抽象形式理论表达,法哲学首先是对人一种关怀,它是从法角度对人现实存在哲学理解和对人理想性存在终极关怀。因此,法哲学是一种人学。在法理论体系中,法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元理论。就功能而言,法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现实(法实践与理论)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法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法哲学内在本性

  • 标签: 法哲学 人学 元理论 批判
  • 简介:法学曾经一度是哲学家关心问题,并被当作哲学一部分。而最近,社会科学家开始关注法律,将其视为~l'-J社会科学。律师知道法律是技艺和职业。也是一系列规则;他们几乎不愿费心去弄清这些方面之间关系。政治家知道法律是社会重要面向,是指引、工具、拘束;他们却基本不会去努力获知这一切是如何嵌合起来。事实上,法律是所有的前述事物,而且不止于此。如果我们把争论各方所钟情法律维度分别同作为整体法律联系起来,法学家之间很大一部分争论就会失去意义。

  • 标签: 法哲学 社会科学家 法律维度 法学家 哲学家 政治家
  • 简介: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犯罪构成立法设置与科学犯罪构成理论建构需要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开放和发展哲学。犯罪构成建构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指导下展开,同时,可借鉴一些合理西方哲学思想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分析和综合''系统和要素''结构与功能''运动与静止''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等哲学原理,以及西方哲学'价值哲学''结构主义''过程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等哲学理论对于犯罪构成建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哲学理论审视下,我国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在未来,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应在哲学理论指导下予以进一步完善。

  • 标签: 犯罪构成 导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1818—1819年度冬季学期1一切法度(Rechtsverfassung)目的都是自由。也就是说,精神不是它依自然所是的东西,而仅仅是它将自己打造成东西,它仅仅是它自己作品。自然是精神出发点,可精神真正存在却是凌驾于这种自然直接性,从自身中脱胎而出。我们看到,这种奋力扬弃

  • 标签: 法哲学 实定法 哲学探讨 自在自为 民族精神 活着
  • 简介:柏拉图所经历一系列政治危机对其一生影响极大。①他目睹了其祖国雅典从一个显赫伟大帝国,到卑微及几乎毁于一旦过程。他见证了其亲属和朋友,这些反动三十僭主成员之间暴力阶级冲突,他们沉湎于野蛮迫害以致使常规参政行为变得令人排斥。当此残暴政权由一个无序“民主”所承继,且把雅典“最善之人”———其钟爱偶像苏格拉底———判为死刑时,他所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②柏拉图穷其全力所展现抱负,就是探寻一种比政治领袖所言更深刻及更令人满意表述。其最为显著实践效果就是他所创办学院,在此,许多立法和法典编撰未来领袖们得到培训。③其经久不衰成果就是存续了几乎2500年之久的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成就———柏拉图哲学,它奠定了政治理论和法学基础。

  • 标签: 柏拉图 实证法 理想城邦 《理想国》
  • 简介:文章解读了当代人权理念并考察了哲学家为这些人权理念提供系统合法性证明所作出努力。首先,文章从何谓人权出发,探讨人权是否需要一种特殊合法性证明,同时追溯了解释人权基础不同路径。接着,文章详细探讨了三位重要哲学家阿兰·葛维茨(AlanGewirth)、詹姆斯·格里芬(JamesGriffin)和约翰·罗尔斯(JohnRawls)提出的人权学说。

  • 标签: 人权 自由权 福利权 自治
  • 简介:用诠释学观点解读马克思文本,是文本和解读者之间"主体间性"活动.马克思文本"原意"是一个不可把握概念,也许有但不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内容上有区分,但在意义上完全没有必要."走进马克思"仅是对不看马克思文本而妄谈马克思的人规劝.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性来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意识形态偏见;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为政治理论,剥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外衣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 诠释学 意识形态
  • 简介:传统冲突法建立在萨维尼法律关系本座学说基础之上,其哲学基础是19世纪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冲突法理论不考虑各国法律背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实现了冲突法非政治性。随着冷战结束,新自由主义复兴。中国国际私法在近年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立法上长期受自由主义范式影响,尤其是在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扩张和惯常居所原则扩大化为标志,绝对自由主义范式主导了立法思维。中国国际私法必须破除绝对自由主义范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并结合当代中国冲突法实践,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冲突法新道路。

  • 标签: 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 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 简介: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经过100多年反复和努力,中国法哲学研究初见成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筑了独立法学范畴体系和话语结构,使法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二是形成了独特法律思维方式,使法律同其他社会现象区别开来,并形成最具影响力学术力量以指导社会按照法治要素重塑利益结构。但是,囿于复杂社会因素,中国法理学尤其是宪法法理学,对公共权力合法性和运行机制缺乏整体性、形而上性反思,公法基础理论欠缺所表现出来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公法哲学就是关于权力和人权哲学。步入新世纪,中国公法领域迫切需要形而上沉思,中国法学最有价值范式研究和体系建构也将在公法领域里发生。

  • 标签: 公法哲学体系 方法论 公共权力体系 意识形态化 公共哲学
  • 简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法阶级性"理论受到了挑战:把法本质归结为阶级性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而且还会带来实践中种种困惑.以马克思哲学观及法起源分析,公正性应为法本质属性.法公正性是指公平正直,合乎法度和理性,对人处事合情合理,是非清楚,赏罚分明,不偏袒任何人,为公众利益着想,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法产生史和法在现代社会中功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法本质 法的本质 法的起源 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承认
  • 简介:本文探讨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其名著一书中私权哲学思想.首先在康德整体哲学背景下来考察其法哲学地位,指出法哲学是康德"人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法哲学就是关于权利科学,是研究调整人们外在行为自由科学.权利科学核心是私权与文明社会问题,本文主体部分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指出作为一个积极启蒙思想家康德私权哲学反映了启蒙时代普遍关注私人权利如何能够并存问题,康德关于私法与私权阐述时刻围绕这个核心.

  • 标签: 私权 法哲学 权利 私法 人权 普遍
  • 简介:阆中地处四川北部,幅员面积187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三分之二,总人口86万,共有71个乡镇,是国家级贫困县级市。年财政收入1.1亿元。2001年,市财政给法院预算经费为60万元,尚不能满足法院102人基本工资发放。

  • 标签: 贫困地区 阆中市 中国 四川 法院 整体规划
  • 简介:安德雷·马默(AndreiMarmor)新著《法哲学》是近年来英美法理学界一部杰作。整本书围绕当代英美法理学两大核心议题——法律性质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展开论述,作者马默在两大议题上均持严格分离观:法律性质问题上采取还原论立场,方法论问题上固守描述性法哲学,两者融贯相连。经过重述和检讨,本文认为马默在上述两个议题上较前人观点确有进步和创造性,值得认真审视。但本文也批判性地指出:首先,在检视承认规则争议和法律规范性与权威关系时,我们发现法律效力并不能完全还原为社会事实。其次,法律性质问题和方法论之间关系并不如马默想象得那样紧密。最后,描述性法哲学也并不能完全承载法哲学目的和使命。

  • 标签: 马默 还原论 分离论 描述性法哲学 法律的规范性
  • 简介:哈特与德沃金论战是上个世纪最重要论战之一,其中最具争议论题是法律哲学本质和特征为何.作为对哈特批评正式回应,德沃金详细地分析了哈特法哲学特点,即其不参与性和中立性,并认为这种主张属于现今流行"阿基米德式哲学,"应加以批判,因为在学者和法律实践者对法律理解间并没有他们宣称巨大差异.最后,德沃金认为法哲学本质和特征在于以他提出阐释方法来理解相关政治价值,尤其是要以合法性价值为基础来诠释法律本质和特征.

  • 标签: 法哲学 德沃金 《哈特的后记和政治哲学的特征》 阿基米德哲学 合法性价值 书评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形成理论基础;或者说,邓小平法思想、法实践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奉行和遵从产物.整体性与系统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形象性与深刻性统一以及重实效实践性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邓小平现实主义思维基本方式,也是邓小平法思想哲学基础体现.

  • 标签: 邓小平 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哲学教师要胜任自己工作,必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广博深厚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系统专业知识、科学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融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强烈的人格力量。

  • 标签: 哲学教师 基本素质 哲学教学
  • 简介: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国际法基本矛盾,即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在这对矛盾发展过程中,国际法三维结构依次呈现:国际秩序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国际人权生发;国际人权潜伏危机激发国际法向自由个性阶段演进.文章最后论证了国际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契合可能.

  • 标签: 国际法 基本矛盾 国际秩序 国际人权 自由个性
  • 简介:司法判决是制度、事实、个人活动合因之果,判决形成思维工具包括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判决以确定性为特征,而法官形成判决过程中判断却具有综合性.

  • 标签: 合因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判决的 确定性 判断的
  • 简介:由于现代解构主义研究进路对卢梭"立法者"定位有所偏差,卢梭政治哲学思想长期为学者所争论,因此需要依靠"表面的问题"来研究卢梭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回顾自然法以及城邦德性从古典到现代嬗变,共同体解构与重构成为卢梭研究起点。为了在共同体中追求彻底而纯粹自由,卢梭将自然法推向了极致,批判科学与艺术泛滥,也批判了导致人类社会不平等私有制。在偶然因素作用下,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立法者卢梭指导社会契约订立以构建共同体,但这种论证产生了诸多前后矛盾之处,说明卢梭更多是一位用语词构建共同体启蒙思想家,一位非历史主义者。

  • 标签: 卢梭 自由 共同体 自然法 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