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我国社会最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之一.垄断行业职工的过高收入是极不合理的,加强对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宏观调控完全必要.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的要求,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职工过高收入的宏观调控,缩小直至消除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 标签: 垄断行业 过高收入 宏观调控 必要性 政策措施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对入户盗窃的规定导致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引起该罪诸多方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引起盗窃罪在行为类型、犯罪既遂形态等方面的纷争。入户盗窃行为是行为人以盗窃等非法目的,未经同意而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并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处所进行盗窃的行为;入户盗窃归罪并不改变盗窃罪作为结果犯的犯罪既遂形态。

  • 标签: 入户盗窃 入户行为 既遂 司法适用
  • 简介: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规定了“入户盗窃罪”。此罪应在厘清“户”与“入户”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认定。“入户”的非法性具有客观行为的非法性与主观目的的非法性2种。入户盗窃型盗窃罪是行为人“入户”实施盗窃行为而构成犯罪的情形。行为人“入户”开始实施盗窃行为时,方可认定其为实施盗窃罪的着手;而如果行为人“入户”未窃得任何财物,则应当认定为盗窃未遂。

  • 标签: 入户 入户盗窃
  • 简介: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的行为。将“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罪的特别类型,体现了刑法处罚的严厉化,是刑法注重保护法益的体现。“入户盗窃”的“户”是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供他人家庭生活之用的场所;对“户”的理解,应当在住宅的意义上进行把握.并且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

  • 标签: 盗窃 入户 盗窃罪 法益
  • 简介: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作者观点:认为对入户盗窃向入户抢劫转化型犯罪的量刑配置.应以非法入户为前提进行把握,以抱不法动机非经居住人同意擅自入户者,或虽经同意入户但居住人要求其退出而拒不退出者,为非法入户,非法入户盗窃固法定事由转化为抢劫罪的,其量刑配置应按入户抢劫论处;合法入户而生窃念者,在盗窃过程中被发现,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其量刑配置应以一般抢劫罪论处.

  • 标签: 入户盗窃 入户抢劫 转化型犯罪 量刑配置制度 抢劫罪 犯罪行为
  • 简介:两个月前,我的亲戚张某深夜翻进别人家的院子里盗窃。被发现后,为了逃跑,他将受害人打成重伤。请问,他的情况属于一般抢劫.还是入户抢劫?

  • 标签: 入户抢劫 行为 受害人 盗窃 张某 重伤
  • 简介:我国的司法解释只明确规定了入户盗窃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而对于入户抢夺、诈骗在同等情形下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无明确规定。但是,事实上入户抢劫在入户前无需具备抢劫等犯罪目的。入户抢劫的核心要件不在于‘‘入户”行为本身的非法性,而在于行为人利用了入户后形成的环境优势。司法解释对于入户盗窃的转化规定不应是法律拟制而应是注意规定。基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入户抢夺、诈骗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

  • 标签: 入户盗窃 入户抢夺 入户诈骗 转化型入户抢劫
  • 简介:【基本案情】2015年1月11日17时许,犯罪嫌疑人何某以帮其女儿租合租住房为名,进入房东刘某(女)家中,采取持刀、语言威胁、捆绑、胶带封口等暴力手段,当场抢得刘某现金人民币400余元、手机二部、两张银行卡等物品。随后,何某强迫刘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在被拒绝后,何某就威胁要强奸刘某,并伸手对刘某进行猥亵,见刘某仍不说银行卡密码,随即离开。

  • 标签: 行为定性 入户抢劫 犯罪嫌疑人 银行卡 暴力手段 人民币
  • 简介:“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解释,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一般劳

  • 标签: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股份分红 股权激励方式 劳动与社会保障 资本要素 经营管理
  • 简介:《北京青年报》2008年3月10日报道,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2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 标签: 低收入阶层 收入差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北京青年报》 国家统计局 居民收入增长
  • 简介:收入有色彩乎?对这个问题,本来是不难回答的。因为收入原只有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分,合法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版税、稿酬、利息、遗产等等,非法收入即种种不义之财。人们憎恶此种收入,便形象化地贬之曰“黑色收入”。近年来,又冒出“灰色收入”之说。据经济界人士的解释,它介于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之间。因其色彩界定模糊,便被某些不法之徒拿来为自己经济犯罪行径开脱。哈尔滨市原常务副市长朱胜文便是此类人物之一。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查处这起被称为黑龙江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腐败案件,是从朱胜文收受原哈尔滨国贸城总经理张庭浦的7万元钱打开缺口的。朱被捕后,承认收过这笔钱,但认为这是一宗“灰色收入”。他在审讯时写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灰色收入 合法收入 非法收入 受贿罪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简介:抢劫罪因取财顺序的不同分为先压制后取财的普通抢劫罪与先取财后压制的转化型抢劫罪。"入户抢劫"对抢劫行为发生地点的要求因抢劫行为的分解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得复杂,压制行为在户内取财行为在户外、压制行为在户外取财行为在户内是否构成"入户抢劫",应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抢劫行为是否侵犯"入户抢劫"新增"入户"加重要素所保护的法益——个人生活的安宁与公众对私密空间不受侵犯的信赖感与安全感;二是是否满足"入户抢劫"形式构成要件。成立"入户抢劫"包括其未完成形态,入户时有抢劫的不确定故意,压制行为在户内取财行为在户外时,属于抢劫罪的既遂而"入户抢劫"的未遂;压制行为在户外取财行为在户内时,不构成"入户抢劫"。

  • 标签: 入户抢劫 加重犯罪构成 转化型抢劫 压制行为 取财行为
  • 简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虽然高度重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问题,连续出台了旨在惠农富农7个"一号文件",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城乡之间收入“剪刀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2008年城乡收入比为3.31,至2009年拉大为3.33,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社会公平正义 收入差距问题 “剪刀差”
  • 简介: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在7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就收入分配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此后不久,由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13个部委协同参与制定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草稿进入最后的征求意见阶段。

  • 标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 收入分配秩序 制度规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收入分配问题
  • 简介:全省地税机构2002年组织收入68.59亿元,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省地方税收总量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地税部门应奋起直追,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地税"蛋糕",支持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 标签: 收入服务 服务经济 组织收入
  • 简介: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呈现出结构升级化、追求优质化、选择个性化等一系列特征.研究他们的消费行为,采取各项针对性强的措施,对于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等收入阶层 消费 需求
  • 简介:市场经济与财富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二律背反”关系。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中功利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和罗尔斯主义“收入分配公平观”对世界各国影响深远,应为我国所批判地借鉴。在现阶段,要较好地解决我国社会财富收入分配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必须要弄清当前我国社会财富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特征、现状、成因、后果等及需要采取的根本措施

  • 标签: 收入分配 社会公平 公平效率
  • 简介:所谓收入分配悬殊,就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同等劳动条件下,通过近似的体力或脑力消耗所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人们议论中的悬殊,通常是指差异偏大的状况。造成收入分配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有劳动者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 标签: 收入分配 悬殊 价值规律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