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社会之后,人们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迫切的要求,不仅提出终身学习,还提出要建设学习社会。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把学习组织理论运用到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学习政党”的新思路。这个思路颇具远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对党的建设的深邃思考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而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对学习政党作了更为准确的定位——马克主义政党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 知识型社会 党的建设 学习型社会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建设马克主义政党作为在新形势下党建的首要任务进行论述。马克主义政党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传统思想建设理论与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学习组织理论二者交流对话的产物,而且是对传统思想建党理论与学习组织理论的扬弃与超越。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思想建党理论范式和学习组织理论的立论工具进行反思,从而说明马克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 政党建设 哲学基础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建设马克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要把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建设马克主义政党的根本,通过激发学习动力、遵循学习原则、强化组织学习、夯实学习基础等,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 学习能力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主义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马克主义政党”的科学概念。在这之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已经提出了“学习政党”的党建目标。应该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主义政党.是对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政党的重大理论发展。因为.马克主义政党这种新提法鲜明概括了我们党的政党属性。即马克主义政党;明确规定了我们党的学习方式.即要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学习;精辟指出了我们党的学习目标.即学习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党 学习型政党 历史渊源 十六届四中全会 路径 党的执政能力
  • 简介:建设马克主义政党,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长期以来重视学习并善于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当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提出的时代课题。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建设马克主义政党,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战略任务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马克主义政党”的战略任务,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涉及党的宗旨、职能、党的执政目标任务、执政党角色转型等多个层面,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来说,意义深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理论创新 政党观 中国共产党 党的宗旨 执政目标
  • 简介: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主义院,是学校对学生具体实施马克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与研究单位,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学院的教学科研机构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科学技术教育系两个系(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包含“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5个教研室,科学技术教育系包含科学技术教育专业和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2个教研室;学院下设的管理机构有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另外,学院还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科技文化与创新两个研究中心,有边疆经济、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两个研究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从其提出到今天为止,已经实现了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从思维改造到认识发展、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换与结合的长期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主义政党,在建党之初曾得到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它在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党的组织基础、政策方针和目标思路上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主义政党的中国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
  • 简介:四川大学马克主义院是我国西部马克主义研究和传播的重镇,学院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学院历史开端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四川马克主义运动先驱、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学监王右木先生,充分利用川大课堂传播马克主义。2001年,原四川大学马列部、政部,原成都科技大学政教系、德育教研室和原华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合并,成立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1O年7月,更名为四川大学马克主义院(政治学院),2015年更名为四川大学马克主义院。2017年,学院获批全国第二批重点马克主义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华西医科大学 人文底蕴 2001年
  • 简介:李伟在《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撰文认为,马克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先进性,党内和谐包含在党的先进性之中。没有党的先进性就没有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党的先进性。党内和谐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党内和谐体现了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

  • 标签: 党内和谐 马克思主义 党的本质 党的先进性 根本要求
  • 简介:在所谓“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今天,“经济全球化”、“WTO”、“转型”、“转制”等名词,确实比“马克主义”响亮得多。在某些国人眼中.谁要主张“马克主义”,不是“僵化”便是“弱智”。但事实远非如此!胡总书记多次谈“马克主义中国化”,非常睿智。马克不仅在中国、俄罗斯、朝鲜等东方国家还“活着”,在欧洲“活得更精彩”,在拉美、非洲,许多力量甚至把“毛泽东主义”当作“马克主义第三阶段”。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痴人说梦”!但马克主义者看来,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代表未来的存在”。本文谈欧洲尊重马克主义,是想说明马克“不仅活着”,而且比以往“游荡得”更加广泛、深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济全球化 自由主义者 国际共运 欧洲国家
  • 简介: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调查研究的评论,第二部分是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文化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六十年代对马克著作的非教条主义的评论是有成果的。为了创立文化理论,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主义的经典著作。近几十年来,马克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试图从劳动方面给文化下定义,但这种尝试基本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应从社会整体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来研究文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日常生活 马克思著作 教条主义 六十年代 经典著作
  • 简介:在有机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分析马克主义派把阶级革命看成集团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他们剖析了阶级革命的分析性基础,把革命行动分析为一场囚徒困境博弈,搭便车(即不革命)成为这场博弈的结果。同时,也指出革命实现的三种可能途径。分析马克主义派革命理论的博弈论阐释是行动主义精神的体现,为马克主义理论的实践化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 囚徒困境博弈 行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