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哥本哈根会议被视作“人类拯救地球的唯一机会”,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注。人们依然记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场外默默伫立的气候难民雕像,用无声的语言预告惨淡的明天;人们没有忘记,哥本哈根市中心渐渐融化的北极熊冰雕.以裸露的骨架揭示悲剧的未来。在群情激奋的呼吁中,有一种虽不浑厚但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全球二分之一人口对于未来地球的期待——妇女发展引领环保生活。

  • 标签: 环境保护 妇女发展 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联合国
  • 简介: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使环境迅速地受到了破坏。泰国的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及大规模森林破坏等已从地区环境问题扩大到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 标签: 泰国 环境保护 环境技术转让 公害 可持续发展 有害废物
  • 简介:随着南海区域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南海海洋环境面临沿海栖息地退化、过度捕鱼和陆源污染等巨大风险。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有着同样的根本立场和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因此两岸在南海区域进行合作具有必然性。在合作机制上应确立基本原则、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执法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以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所环绕的南海北部区域是两岸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两岸南海合作的核心区域及发展平台,在国内一体化进程中尝试将包括台湾在内的南海北部区域进行"一体化"构建,并对该过程中各单元立法协调机制进行研究,为两岸合作及整个南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 标签: 南海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峡两岸 合作机制
  • 简介:前言在日元升值与日美经济摩擦的形势中,日本对亚洲地区制造工业部门投资自1986年起有了急剧的增长,在1987年上半年以前主要投向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但自1987年下半年起便主要投向东盟国家。1988年

  • 标签: 经济开发 部门投资 制造工业 东盟国家 出口商品 日元升值
  • 简介:政府采购不仅是财政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采购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一方面作为实现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工具,政府采购可以发挥保护国内民族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政府采购透明化和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涉及有效保护政府信息安全的问题。所以政府采购必须考虑一个决定性因素——国家安全问题。但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制度对保护国内产业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美国政府采购拥有完善的国家安全保护机制,其经验对我国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政府采购 国家安全 保护机制 启示
  • 简介:东盟的'5-1'决策方式和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决策惯例是东盟正式决策机制所没有的,是东盟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东盟决策机制的创新;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东盟具体合作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东盟 机制创新 地区合作
  • 简介: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 标签: 东盟 中美关系 东盟安全机制 博弈
  • 简介:所谓“机制”,按照史蒂芬·克莱斯纳的定义,是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合作会议机制以其对国际合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会议机制来促进教育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拟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高层会晤机制、会展机制以及大学校长联席会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东盟 “机制” 教育合作 会议 国际合作机制 国际关系
  • 简介: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与东盟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经过26年共同努力,双方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回顾过去,双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种成果丰硕斐然,缔造了东亚区域合作的巨大成就,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合作与发展机制正在生成诸多优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充满生机和机遇。

  • 标签: 中国-东盟 合作与发展 机制 成果 前景
  • 简介:南海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支点,经略南海必须密切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制定正确的海洋政策。以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对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海洋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海洋政策协调的基本策略:重塑战略互信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协调,走渐进式的政策协调之路,南海政策协调的目标是建立南海共同体。

  • 标签: 海洋政策 政策协调 南海 周边国家(地区)
  • 简介:其来有自杨:各位好!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关于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议论有所增多,几乎成了继朝核问题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地区形势看,近几年东北亚显露出"变"与"不变"两张面孔,是否可以认为:是"不变"导致了朝核危机的再度爆发,而"变"又导致危机爆发时所处的地区环境、后续解决方式有所变化;以朝核问题为契机,"变"与"不变"从正反两方面同时对地区安全机制问题的升温产生了推动作用?

  • 标签: 东北亚安全机制 安全利益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朝核问题
  • 简介:自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以来,“金砖国家”逐渐由一个学术概念演化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合作机制,并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13年3月26-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于南非城市德班举行,取得了不少成果。

  • 标签: 国家机制 俄罗斯 国家领导人 合作机制 学术概念
  • 简介: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安全外交 新安全观 地区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英国 应急安全管理 体制机制
  • 简介: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东盟合作机制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正式色彩.这种变化并不是事先刻意而为的,而是为解决协议不执行问题、通过讨价还价逐渐演化而成的.东盟国家之所以没有一味地固守其传统的合作特性,而是有所变化,主要是因为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安排,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关系到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安全,也关系到东盟作为整体在国际上的信誉.

  • 标签: 东盟方式 东盟自由贸易区 组织形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