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期《东南亚研究资料》是新加坡专号。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经济与社会均发展得较快国家。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八年十八年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七点二一倍,按人口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四点七九倍,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二十七点六倍,制造业产值增加四十六点三九倍,制造业雇用工人数

  • 标签: 国内生产总值 制造业 新加坡 经济与社会 按人口平均 固定资产总值
  • 简介:印度经济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经济崛起过程之中,除了经济增长率提高之外,还涌现出一批享有国际声誉本土企业,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本文试图探讨个中原回.笔者认为,印度本十企业能够崛起,主要得益于不曾中断商业传统,自由化导向经济改革,还有相对良好法律,金融和社会环境.

  • 标签: 印度 本土企业 崛起
  • 简介:一、基本情况自1993年越南政府开始争取国际社会对越南提供ODA政府发展援助,截止2003年底,共获得各国和国际组织承诺ODA发展援助达253.89亿美元.越南就ODA援款与各援助国及组织签订协定、计划等价值达196.3亿美元,占ODA援款总额77.19%,其中贷款159亿美元,商签协定352个;无偿援助37.3亿美元;到位资金达131.81亿美元.上述援款为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消饥减贫、行政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越南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越南 ODA援助 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正>作为商品经济产物,合作社率先在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100多年来,以罗奇代尔原则为基础,以经济目标为主要取向合作运动在西方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而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合作社也在其他国家陆续出现。在本世纪初,印度就出现了合作运动,但最初仅限于信贷领域,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80多年来,印度合作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诸多服务,尤其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了卓有成效服务。众所周知,农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印度人口约有76%住在农村,主要

  • 标签: 农业生产合作社 印度合作 社会化服务 农产品流通 印度经济 合作运动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畸变...

  • 标签: 甘地 现代化 反工业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性和国家领土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和“共存安全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和“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复杂化、安全渗透性和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因素以及安全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同时也注重安全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和“共生安全”特性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未来走向。

  • 标签: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 简介:“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异质性”冲突,中国安全观与外交方式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成宁”、“和而不同”为标志“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思想内核与独特价值坐标。中国学者“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现实逻辑。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共享安全 中国视域 和合主义
  • 简介: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前亚欧基金会执行主席、著名国际法专家许美教授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邀请,11月14日在上海社科院作了学术报告,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学者出席了报告会。许美教授对21世纪世界格局走向和亚欧关系发展问题谈了自己看法。

  • 标签: 未来世界 上海 社科院 教授 主席 看法
  • 简介:“共享安全”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安全理论体系和话语权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和“共享”为核心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哲学方法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共依”“共存”“共建”和“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安全和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安全和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准绳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和“共享”安全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 标签: 共享安全 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学派 共建共存共享安全观 东亚传统安全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国际安全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兴盏、超级强权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真正“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安全困境。

  • 标签: 国际安全 共同安全 价值基础 安全观念 安全战略
  • 简介:北极安全是北极治理重要内容。随着人类进军北极步伐加快,北极安全治理面临国家利益导向制约、治理理念与行动滞后、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考量不足等问题。引入共同安全理论视角,能够回应北极本身安全、区域整体安全及其向外辐射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影响共同安全属性要求,深化对北极共同安全问题认识。探讨北极共同安全治理议题主要类别及其特征,强化当前以北极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安全议题为基础、以北极能源与航道安全议题为重点、以北冰洋沿岸国家国家安全议题为补充北极共同安全核心议题分析,有利于防止北极陷入共同安全困境,推动北极安全治理进程,实现北极长期稳定、开放与安全

  • 标签: 共同安全 北极安全 安全治理 安全议题
  • 简介:冷战后,国际安全研究呈现出深化和拓展发展趋势。批判安全研究从批判理论发展而来并且迎合了深化安全和拓展安全发展潮流。批判理论不仅与安全议题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后者重要思想渊源。此外,批判理论和国际关系激进理论共同促使安全研究者对安全对象和安全领域进行探讨。肯·布斯正是批判安全研究代表人物,他批判安全经历了由人安全到世界安全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他探讨了解放与安全关系,批判了现实主义国家中心论,质疑了安全概念;在此基础上,以人安全来重新概念化安全,并且提出建立人类共同体来达到世界安全。其中,他对安全深化和拓展是以剖析安全背后深层结构为基础,这在批判安全研究阵营中颇为独树一帜。他提出用解放政治来建立人类共同体,一方面迎合了深化安全和拓展安全发展潮流,另一方面又标志着由人安全发展到世界安全在实践层面的进步。所以,他批判安全研究经历了人安全到世界安全两个阶段发展;他思想既具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层面的发展。

  • 标签: 深化安全 拓展安全 解放政治 人的安全 世界安全
  • 简介:冷战结束后,安全定义不断得到扩延和发展.面对日益凸显广义安全威胁,中印两国安全观也相应发生转变.安全观转型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更多安全合作契机,有助于两国在合作与互信良性互动中改善关系.

  • 标签: 安全观 中印关系 安全合作
  • 简介:伴随着冷战结束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以"新经济"为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也给其国家安全带来更加严峻挑战.就其国家安全领域而言,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维护"领土国家"时代以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为主要特征传统安全,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成果同时,确保本国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国家安全,最终达到反对"新霸权主义"之目的.要解决这个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难题,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把"人才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战略核心地位.

  • 标签: 国家安全 "人才安全" 发展中国家 人才激励 人才流动机制
  • 简介:普遍性决定了价值普遍性,人特殊性决定了价值差异性和多元性.价值多元性和差异性正是引发不同价值体系安全问题本质因素.狭义价值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价值观念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即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广义价值安全是实在性价值体系安全与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价值观安全统一.国家价值安全由国家内价值安全和国家价值安全构成,前者以多元价值主体价值认同为重要表征,后者以国家价值主权为重要表征.就其对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意义而言,价值体系是元文化,且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是文化安全一部分,因而价值安全是文化安全核心,也是元文化安全,必然地成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重要构成要素;价值安全又意味着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所有构成要素价值目标、价值规范安全,因而又是国家总体安全不可或缺柔性支撑.

  • 标签: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总体安全体系
  • 简介: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具普遍性存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一切问题都与生态问题有关,文化也不例外。当全球进入"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时候,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构成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系统新生态特征。文化生态安全是这一现代性表征。文化生态构成多重二元结构是文化生态安全构成结构方式。内部性与外部性文化关系冲突是引发文化生态危机和国家文化安全危机原因。塑造良好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文化生态保障。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存在形态与结构样式,是文化生态平衡重要保障机制,文化多样性安全是文化生态安全实现前提。中国要实现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安全同时,实现从单一时空领域里文化安全走向系统整体范畴文化安全,在生态文明系统整体安全基础上,建构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新认知系统。

  • 标签: 文化生态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 文化多样性安全 文化生态构成多重二元结构
  • 简介: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联盟、边界争端解决、反恐反分裂等方面在南亚有重要战略利益,对南亚地区稳定有安全关切。在新历史时期,中国超越了单方面的安全范畴,强调了合作互利来寻求在南亚地区共同安全

  • 标签: 中国与南亚 中印关系
  • 简介:论当代印度安全环境沈元加前言最初源于西方世界地缘政治学说(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派生出来安全问题概念),在历史上曾服务于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政治目的,也被西方霸权主义者利用来作为一种方便理论工具。单从学术角度看,地缘政治学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和疏漏之...

  • 标签: 印度洋地区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