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是第份由中国研究机构发布涉及到多国公众大型国家形象调研报告。“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6个国家数千名受众为调查样本。调查报告有以下主要发现:70%海外民众对中国有所了解,电视、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最主要媒介;在海外民众眼中,中国是神秘而有魅力,发展中国家民众更认可中国“和平”“中立”外交立场;“幸福”“温顺”“理性”“神秘”是中国国民主要特征,海外民众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最感兴趣;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有效地展现了现代中国形象,但受访者多表示对形象片人物相当陌生;联想、海尔等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建立起定知名度,但物美价廉依然是中国产品主要优势。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形象调查 国家形象 普通民众 形象宣传片 研究机构
  • 简介:本文在调查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认知、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认知、对中国传媒认知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向印度传播自身形象过程中存在有利条件及主要问题.同时,也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国家形象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形象 印度 调查 中国文化 中国传媒
  • 简介: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

  • 标签: 促民心 国际汉语 孔子学院实地调查
  • 简介:韩国公共外交主体多样化,其中政府是主导。在实施范围上,韩国公共外交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通过构建优质国家品牌,韩国正在逐渐培育世界对韩国“好感”,而通过不断扩大韩国对国际社会贡献,则有利于引起他国民众“共感”。但是,韩国公共外交也存在缺乏统协调部门和面临他国民族主义及文化渗透等议题。

  • 标签: 公共外交 韩国 内容 亚洲地区 国家品牌 国际社会
  • 简介:FEEEP问题是指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对粮食、能源和环境影响。APEC成立初期,各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都制定了相关可持续发展合作目标,但各自为政,APEC内部没有统协调机制。能源工作组关注新能源、能效及技术转让问题,海洋资源保护工作

  • 标签: APEC 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 妇女参与 监督管理机制 亚太劳工网
  • 简介:路"是个宏大战略构想,它全面对接并契合中国国家大战略,这充分体现在它对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统战略重要作用中。由于中国所处地缘战略环境是东面和东南海上受困,西面广袤内陆地缘战略环境比较有利,因此在"路"建设中,"带"比"路"更重要,对中国战略安全价值更高。"路"建设还可以起到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作用,对推进国家统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带一路” 国家大战略 国家安全 国家发展 国家统一
  • 简介: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交流、碰撞、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象征,是全人类共同财富.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心灵沟通纽带;不同文明在多样中求统,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文化多样性归根是“万紫千红总是春”.总而言之,深化不同文明间对话是公共外交核心内容.

  • 标签: 文明对话 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 内容 文化多样性 文明进步
  • 简介:经济与政治上崛起使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和国际政治舞台上重要成员.同时,中国与德国等欧洲国家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德国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发展模式和道路等问题上还存在着部分不同利益、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但是两国互为对方重要伙伴.德(欧盟)中应该就国际重大问题开展更多战略对话和政治协调,这有利于促使中国遵守不断发展国际规范和结构.

  • 标签: 中国 伙伴 竞争者 经济与政治 政治发展模式 国际政治
  • 简介: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铀矿出口国。日本作为核电大国,为了保证铀资源供给,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中亚铀资源进行多角度研究,且成果丰富。更为重要是,日本搭建'海外矿物资源确保体制'不仅为中亚铀资源研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而且保障了日本矿产资源供应长期性和稳定性,在维护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在加强对中亚国家铀矿资源信息搜集研究同时整合国内各机构功能,推出稳定海外铀矿进口渠道'顶层设计',从制度上确保对海外铀资源研究和稳定进口。

  • 标签: 日本 中亚 铀资源研究
  • 简介: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变量,两国在竞争与博弈中形成些矛盾点。美国高度关注对华贸易逆差、汇率操纵、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市场开放;中国十分关切美国外资审查、高技术产品出口、替代国调查。处理好这些矛盾方面应明确中美关系基本定位,通过深化中美经贸合作密切两国关系,拉近合作纽带;另方面还应坚持自身发展战略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造对美博弈回旋空间,以博弈求合作。

  • 标签: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领域 主要矛盾解构
  • 简介:2016年7月5日,由察哈尔学会、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察哈尔圆桌'世界是通——‘路’逻辑'在中电建大厦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记者和出版业朋友们齐聚堂,共同讨论王义桅教授著作《世界是通——'路'逻辑》。本文摘录了部分与会观点,以飨读者。

  • 标签: 三大文明 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视角 中国研究中心 东方文明古国 经济振兴
  • 简介:在"路"沿线亚欧区域,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等。未来上海可成为"路"最大城市集群、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针对上海面临区域安全问题、资源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上海与"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地区合作构建常态化区域安全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体系,确立产业发展优先重点领域等应对策略。

  • 标签: “一带一路” 范畴 内涵 上海的优势与作用
  • 简介:'路'建设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是全球治理新模式新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正能量。'路'建设实施以来成效有目共睹,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回应。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当代表象,世界现代化发展出现了问题,它需要个新动力去支撑,以推动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发展为全人类带来共同富裕与美好未来,'路'是全球化新引擎。全球化始于欧美国家引导现代化全球化出现依靠现代化社会具有的强大推动力,现代化是个世界性

  • 标签: 全球化新 引擎一带 新引擎
  • 简介:公共外交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高级形式。我国走出去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外复杂社会舆论环境,还要面对自身缺乏公共外交意识、缺乏熟悉国际市场规则规范与精通跨文化交流专业型人才困境。为顺利推进建设,增加沿线国家间经济合作,促进走出去企业自身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企业开展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深化企业对新时代国际环境、企业所在国的人文风俗认知,加快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政府应重视走出去企业发展公共外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公共外交模式。

  • 标签: 公共外交 社会舆论环境 人文风俗 企业并购 专业型人才 文化交流
  • 简介:路”实践为当下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影响力足够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崛起中国与世界关系”代名词,甚至会演化为“路学”。由刘卫东、田锦尘、欧晓理等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出版《“路”战略研究》反映了在“路”时代,实践与研究相互映衬、相互促进新特征。

  • 标签: 一带战略 一带时代 战略研究
  • 简介:对“路”倡议传播事实上是中国媒体争取和扩大自己在国际上影响力和话语权过程.如果中国媒体在“路”倡议传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文作者长期在新闻机构工作,主要从事国际新闻采访、报道组织指挥以及管理工作,文章从新闻传播实践角度,探讨媒体如何注意“路”国际传播效果问题.

  • 标签: 中国媒体 传播效果 国际新闻 新闻机构 管理工作 组织指挥
  • 简介:本文重点关注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MSR,简称"海丝路")做出回应。对于从古至今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南亚地区而言,这倡议已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将"海丝路"视为海上往来沟通桥梁已经是个普遍共识,但南亚国家在落实具体决策时仍旧面临外交和政策困境。虽然经济相互依存、基础建设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向海洋定位方向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创造了大量合作互补可能性,但小国所要承担地缘和外交压力以及国内政治共识缺乏,使它们很难对中国倡议做出有效回应。尤其是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直在努力寻求以种务实平衡方式加入丝绸之路倡议。与此相比,印度仍然对中国"海丝路"倡议长远动机存疑,并采取模糊立场。尽管认识到"海丝路"倡议有符合印度重要经济利益潜力,但印度对中国崛起地缘政治担忧以及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强影响力不安,使"海丝路"在印度发展充满坎坷。

  • 标签: 南亚 印度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一带一路”
  • 简介:全球化转型需要新领导角色与发展政策,'路'倡议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并推动沿线各国重视民生建设,同时为加强各国治理水平和发展能力提供契机。中国倡导并实践新型'义利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推动全球

  • 标签: 一带推动 全球化民生 推动全球化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有个良好周边环境。过去30多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相互信任和理解、互惠互利关系,这样种良性发展周边环境,为中国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桥梁、有力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供应。然而,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关系出现逆转,周边环境出现些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之间猜疑与不信任增加了,各种各样纠纷与摩擦频繁发生,区域外大国介入也日益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陷入了'经济上相互依存与安全困境并存'矛盾之中,本文旨在探讨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诸多因素,并寻求改善当前关系突破口。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