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在线环境公共外交通过有效克服地理空间上的物理隔阂、国界线的政治分割和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空瓶颈,空前地增大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内组织、网民等在环境领域的互动能力与互动频次,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放大敏感环境议题,从而对一国、多国乃至全球环境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顺势而为,将在线环境公共外交作为维护自身利益、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线环境公共外交的内涵与功能在线环境公共外交是传统环境公共外交活动从线下场域向线上平台扩张

  • 标签: 中国战略 发展中国 在线环境
  • 简介:近年来,亚太区域一体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双边FTA不断增加的同时,多边和跨区域的"超级FTA"初现端倪并加速发展,TPP和RCEP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大大加快了FTA建设的步伐,FTA伙伴地缘范围日益拓展,FTA涉及的领域和议题不断扩大,FTA战略框架初步绘就,国内自贸区试点也为参与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谈判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应着力提升FTA层级,实现FTA网络的查漏补缺和市场开放水平的高低兼容;着眼长远,使FTA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的拓展和深化相适应;未雨绸缪,提早研判TPP的潜在扩容,努力实现与之相向而行;夯实基础,着力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南南伙伴间的FTA建设。

  • 标签: TPP RCEP FTA战略 周边外交
  • 简介:《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以中国快速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挑战与周边外交战略为研究内容,该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的第一部。在比较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政策研究的学理性、形势研判的前瞻性、战略分析的整体性、调研材料的实践性。

  • 标签: 周边安全 周边外交 大周边外交战略 六大板块
  • 简介:FEEEP问题是指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对粮食、能源和环境的影响。APEC成立初期,各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都制定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目标,但各自为政,APEC内部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能源工作组关注新能源、能效及技术转让问题,海洋资源保护工作

  • 标签: APEC 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 妇女参与 监督管理机制 亚太劳工网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实现对外全面开放的必然趋势,还标志着中国从全球化参与者到塑造者身份的转变。那么,在转变过程中,中国应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使其国际社会积极塑造者的身份得到沿线国家认同?这需要公共外交发挥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背景,以沿线国家为主要目标,构

  • 标签: 一带背景 中国国家 国家形象
  • 简介: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为契机,美El中围绕南海海洋争端,凸显出法律框架之外的大国政治博弈。美国采取军事威慑战略,日本实行国际干预战略,中国则兼顾国际法与国际合作,优先采取外交谈判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亚太海洋秩序的改变,以及传统海权大国美日与正在发展的新兴海洋强国中国之间的海权博弈。

  • 标签: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 政治博弈 中关日海权博弈
  • 简介:9·11之后,美国对中东北非的公共外交注重地缘政治性,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的双向交流,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通过国际教育交流计划增进穆斯林主流民众对美国的了解。然而,即使在"盟国"阿尔及利亚,美国教育交流计划也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在中东北非继续奉行霸权主义,致使该地区的反美情绪很难平息;二是在"限制与被限制"的阿尔及利亚社会,文化与制度障碍导致项目参加者自主性与关系支持的缺失,从而削弱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

  • 标签: 教育交流 公共外交 交流者 反美 交流项目 批判能力
  • 简介: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探讨全球化进程与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1)教育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我国教育如何通过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述及探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标签: 全球化 教育体系 国际化 创新精神 办学程度 教育体制
  • 简介: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中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格局。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加大投入、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国际教育交流中所蕴含的软实力资源。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公共外交 教育国际化 课程设置 文化战略 中所
  • 简介: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成立4年来,建立了包括27个国家和地区63所国际知名传媒院校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网络,通过“国际教授工作室”、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方式,为国际传媒业界和学术界注入了中国元素、赢得了话语权.本文考察了其战略定位与工作布局、根本目标和实现路径、方针原则和预期成果.作为一个由中国发起并具有领导作用的国际组织,“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的经验或许能为中国主导更多国际组织提供借鉴。

  • 标签: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联盟 高等教育 实践 国际组织 国际传媒业
  • 简介: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然成为

  • 标签: 中大有可为 中国对外 外交中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CLMV)四国的投资。中国在四国投资的模式、重点各不相同;中国与四国的投资合作是东盟共同体其余国家的良好借鉴。本文建议四国应抓住机会欢迎中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应因为一些局部和技术的矛盾而错失发展机遇。引言在东盟国家中,四个最后加入的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 标签: 一带背景 中国老 投资现状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开展公共外交的良好平台.近几年来,九江学院的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成效显著.建议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国别研究工作;要对中方汉语教师(志愿者)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应支持高校利用孔子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广泛联系,推进更深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 标签: 海外华文教育 孔子学院 九江 高等教育国际化 汉语教师 国外高校
  • 简介:国际教育交流是一种思想交流和人员流动相结合的特殊的国际交往活动,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开展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美国开展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不仅具有为外交目标和提升软实力服务的战略意图,而且为扩大美国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美国的软实力、改善美国对外关系和传播美国政治价值理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政治效应 政治价值 交往活动 对外关系 国家安全教育
  • 简介:2017年10月2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宗教与中国周边外交'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和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致辞。石源华教授强调,宗教因素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国内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交流对话,有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理和智力支撑。徐以骅教授阐述了'大国宗教'的概念.

  • 标签: 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对外交流 周边国家
  •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正确宣传世情、国情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真实宣讲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世纪梦.这样才能引导国民鼓起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之劲,克服浮躁的情绪,避免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世情 国情 发展中大国 相互依存 中华民族
  • 简介: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

  • 标签: 促民心 国际汉语 孔子学院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