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春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和其他IMF高层官员来北京参加一年一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与中国领导人和相关经济金融部门负责人进行会谈。中国已成为IMF第三大股东,而包括人民币在内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也将于今年10月开始全面走入国际金融领域,中国与IMF交流备受关注。

  • 标签: 特别提款权 货币篮子 高层官员 克里斯蒂娜 国际金融领域 国际金融体系
  • 简介:作为一个拥有成熟公民社会发达国家,日本在海外有着为数众多、分布广泛非政府组织(NGO)。其中,东南亚是日本NGO进入时间最早、活跃程度最高地区之一。在东南亚地区日本NGO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合作机制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资金、智力等方面受到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日本NGO在东南亚地区活动不仅对当地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东南亚外交起到了推动作用。日本这一案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国NGO外交提供借鉴。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日本外交 东南亚 中国
  • 简介:自200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亚太自贸区”,FTAAP)倡议以来,对亚太自贸区研究与规划逐渐进入亚太经合组织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专门通过了一些政策文件。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建设亚太自贸区提出了具体路线图,为今后有关亚太自贸区研究和落实进程提供了行动计划框架。从目前来看,亚太自贸区建设主要有四种政策途径: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单独依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RCEP与TPP,实现茂物目标。但上述四种政策途径都面临着相当大挑战,甚至会出现FTAAP、TPP和RCEP共同存在可能。从趋势上看,FTAAP建设正融入亚太经合组织议程讨论和议题落实过程中,并随之不断推进而进入更具体政策实践中。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自贸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茂物目标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亚太外交经历了一个重新融入地区一体化建设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亚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逐渐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塑造地区安全环境达成了共识。然而,自2010年美国大力推行再平衡战略以来,亚太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东亚主要力量关系不约而同地受到磨损,东亚地区区域合作陷入停滞。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超越以往地区融入战略,以更加积极姿态推动地区共同体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重新以发展合作来界定地区议程,强化本地区利益融合和共享机制,以及与此相对应,推动亚太地区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亚洲特点新型观念意识,比如多元共生意识、亚洲主体意识、同享共担意识等。

  • 标签: 周边安全 中国外交 命运共同体 亚太再平衡
  • 简介: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关注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需关注建设过程中软性内容,如语言、文化等,以更好地实现民心相通。因此中国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外语能力建设与外语战略规划关系、一般外语人才与高端外语人才培养关系、外语学习与文化学习关系以及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关系。只有这样,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才能够有序展开,培养出来外语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所用。

  • 标签: 外语能力 外语人才培养 文化学习 外语专业 战略规划 通用语
  • 简介:2015年11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联合国事务政策分析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柬埔寨皇家学院、缅甸仰光大学.

  • 标签: 中国外交部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研讨会 东盟关系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
  • 简介:俄罗斯作为“六方会谈”成员之一,朝鲜半岛局势发展与变化与俄罗斯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朝鲜第四、第五次核试验之后,俄罗斯一方面坚决反对朝鲜核计划,另一方面则不希望因此破坏俄朝关系良好发展局面,朝鲜日趋孤立国际处境则为俄罗斯发展俄朝关系提供了更加充足动力。同时,“萨德”系统部署成为影响俄韩关系新变量。俄罗斯判断朝鲜半岛不会出现“硬着陆”,希望降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度。当前,俄罗斯对半岛政策是平衡、对等和独立接触。俄罗斯一方面回应朝鲜安全关切,另一方面扩大与韩国经济合作。中国应鼓励俄罗斯与朝鲜加强经济合作,并就“萨德”系统和边防问题与俄罗斯展开沟通和协调。

  • 标签: 俄罗斯 朝鲜 韩国 外交政策
  • 简介:亚历山大·莫里森《俄国在撒马尔罕统治,1868~1910》是英美学界近年来最新关于俄属中亚历史学研究作品.作者以撒马尔罕地区为例,通过研究突厥斯坦总督区当局在基层宗教管理、土地制度、税收、水利、司法方面的政策目标和实践,认为沙俄在此地统治是失败.作者强调,作为沙皇俄国边疆政府,突厥斯坦当局在财力和人力上难以克服困难,是其失败直接原因;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当局军政官员与本地穆斯林之间文化上隔阂和政治上疑惧.

  • 标签: 俄属中亚 突厥斯坦总督区 伊斯兰教
  • 简介:10月28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在浙江温州开幕,本届年会以“全球治理创新中国智慧”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学界等专家学者300余人,展开头脑风暴,共同碰撞全球治理创新所需中国智慧。为能够更广泛凝聚全球治理中国智慧,本届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还设置了两个分议题,分别为“走向世界中国大学”和“参与世界地方政府”。此举之意图,也是将大学与地方纳入到全球治理创新当中。经过两天紧密激烈碰撞,会议不仅为全球治理创新提出了诸多有价值中国智慧,还达成了“以促进友好,以‘和思想’为基础,推动外国人民了解中国,友好中国,信任中国”“公共外交温州共识”。此外,在本次会议上,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业界和学界强强联合,正式成立了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搭建了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新平台,在传播领域助力全球治理创新。本期“一题众议”栏目特别编发年会期间数篇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 创新中国
  • 简介:近来,南海形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各种信息和观点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前南海形势?中国前外交部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先生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有益参考。

  • 标签: 外交部部长 公共外交 李肇 东盟国家 航行自由 海洋权益
  • 简介:2015年,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和“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基本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反对和压制有关,与美国以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以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年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热度和核心问题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时候,以恰当方法,发起全方位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

  • 标签: 南海问题 持续发酵 国际舆论
  • 简介: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缺陷,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为契机,美El中围绕南海海洋争端,凸显出法律框架之外大国政治博弈。美国采取军事威慑战略,日本实行国际干预战略,中国则兼顾国际法与国际合作,优先采取外交谈判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亚太海洋秩序改变,以及传统海权大国美日与正在发展新兴海洋强国中国之间海权博弈。

  • 标签: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 政治博弈 中关日海权博弈
  • 简介:阿拉伯“塞吉阿”韵文,曾散见于贾希利叶时期演说辞、箴言与巫师卜辞.由于它和《古兰经》密切关系,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初反而受到抑制.后来伴随着书牍文学兴起,“塞吉阿”韵文传统得以复兴,被广泛应用于书信写作、书籍序言和标题,在伊历四世纪也出现了以韵文描写虚构故事玛卡梅文体.我国辞赋传统历史悠久,辞赋起源和它早期应用与“塞吉阿”颇有类似之处.本文以“塞吉阿”和贾希利叶时期巫师传统为主线,以中国辞赋早期发展为副线,比较了“塞吉阿”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辞赋在儒教兴起之后不同命运.本文也试图说明巫文化在韵文产生和发展中具有的特殊意义.

  • 标签: 塞吉阿 辞赋 韵文 演说 巫师 玛卡掩
  • 简介:历史上陆海复合型国家大战略取向转型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战略重心、攻防政策、制衡倾向、联盟战略,其中,战略重心转型居于主导地位。影响陆海复合型国家战略转型要素有6个:战略地理结构、攻防平衡、地缘威胁、资源汲取、战略学说、战略决策。笔者依托上述6个因素,分析了德国(1890-1918年)与苏联(1962-1982年)战略转型成因和历史经验教训。笔者分析了中国战略转型面临主要挑战和限制:地缘威胁双重易受伤害性导致海陆资源分配分散化问题;先天地理条件限制;联盟可获性和有效性较低;避免过度扩张倾向;保持战略决策连贯性。中国战略转型最容易克服可能是技术革新,最难克服是战略决策和威胁判断中国要保持经济建设与国防投入、内政与外交、海权与陆权、大战略手段和目的等之间平衡协作,注重防御性和威慑性战略取向,加强危机管控,兼顾海权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属性。

  • 标签: 海权 陆权 大战略转型 陆海复合型强国
  • 简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公共外交活动和行为也备受国际社会和学界关注。高英丽(InGridd’HooGhe)博士于2015年出版《中国公共外交》(China’sPublicDiplomacy)一书,是近年来国外研究中国公共外交一部力作,它以一个旁观者客观视角、理性纪实方法,巧手为学界勾勒出了一幅幅中国公共外交精彩画面。

  • 标签: 中国外交 外交评 学者眼中
  • 简介:本文主要评介哈佛大学罗格?欧文教授著作《阿拉伯终身总统兴衰》,该书创造性地运用了安全国家、裙带政治等一系列中观理论,对阿拉伯国家盛行“终身总统”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共有的结构性因素和在各国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下变化,对于读者了解当代阿拉伯世界政治,尤其是“阿拉伯之春”有很大参考价值.

  • 标签: 终身总统 安全国家 裙带政治 阿拉伯之春
  • 简介:伊朗是阿塞拜疆在高加索地区最重要邻国之一,对阿塞拜疆外交政策施加着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17世纪以来阿塞拜疆一伊朗两国关系,重点分析了阿独立以来伊朗对其外交政策构成挑战.本文分析表面,能源政治、经济安全、国际盟友关系、领土完整糾纷、文化安全等现当代事务,最终构成了影响阿一伊两国双边关系最主要障碍.

  • 标签: 阿塞拜疆 伊朗 外交政策
  • 简介:影响中印关系因素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类。结构性因素包括边境冲突、中巴关系、水资源争端和国际地位竞争等;非结构性因素包括贸易不平衡、签证问题、历史认知问题和战略差异等。这两类问题都呈分化、泛化趋势,对中印关系影响和重要性也在变动之中。中印两国应当稳定结构性因素,推动两国在非结构性因素领域合作,拓展新合作领域与空间,以软化、弱化、淡化传统问题对中印关系障碍,在中印间塑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 标签: 边境争端 贸易不平衡 西藏跨境水资源 新型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