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俄国《自由思想》杂志1993年第5期刊登了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米哈伊尔·姆切德洛夫撰写的《俄国的宗教形势:现实、矛盾和预测》。作者指出,近年来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是信教人数猛增,宗教的影响扩大。有的人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作宗教“复兴”。据社会调查,在80年代,俄国的信教者增加了三倍,占30%;而坚定的无神论者,则从28%下降到11—12%。

  • 标签: 社会生活 宗教组织 俄罗斯社会 俄罗斯联邦 民族问题 信教自由
  • 简介:<正>所谓心理平衡,就是在人的心理因素由于内外条件的刺激而发生异乎寻常的变化时,通过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之恢复到原来的正确位置.从本质上讲,保持和维护人的心理平衡,就是要促使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即要求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个性完善,然而,在劳教人员中,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主要包括:

  • 标签: 劳教人员 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 教育改造 违法犯罪 劳动教养
  • 简介:在我国,对刑事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不是单纯的为了惩罚,更不是报复,而是为了预防犯罪。其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预防其重新犯罪。这是对犯罪的一种特殊预防。建国以来,由于正确贯彻了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政策,在特殊预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大批社会的罪人被改造成为有利于社会的新人。

  • 标签: 人员安置 刑事犯罪分子 预防犯罪 特殊预防 重新犯罪 刑罚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改造“多进宫”劳教人员的实践中,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进宫”劳教的现象和规律,探索针对性强的改造对策,本文所说的“多进宫”劳教人员,特指被司法机关多次处理,四次以上出入监狱和劳教所的上海籍违法犯罪人员。一“多进宫”劳教人员增长态势迅猛上海市劳动教养收容所自1992年对“多进宫”劳教人员实行集中编队以来,由于“多进宫”劳教人近几年中持续增长,1996年2月成立了两个中队编制的“多进宫”劳教人员448人。从建队至今的7年里共收容了1402人,平均每年按33.3%的速度递增,其中从1995年底到1998年底共增加“多进宫”劳教人员343人,年增长率高达51

  • 标签: 上海 劳动教养 劳教人员 劳教次数 原因
  • 简介: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11月5日表示,上一财政年度共有250名学生自杀,创32年来新高。尽管过去15年日本整体自杀个案呈下降趋势,但学生自杀情况仍居高不下,情况令人忧虑。

  • 标签: 日本文部科学省 学生 杀人 《文汇报》 下降趋势 自杀
  • 简介:教人员王某因收容入所后不了解所规所纪规定,被管教干警当众批评引起其他劳教人员哄笑,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以至产生对劳教场所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王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王某及其管教干警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王某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王某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劳教场所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 标签: 劳教人员 场所恐怖症 错误认知 系统脱敏法
  • 简介:意大利是欧洲南部地区国家,该国在系统性获取个人数据方面有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既充分尊重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又授予司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对个人数据宽泛的处理权,还通过法律强制性要求某些行业汇报个人数据。

  • 标签: 个人数据 意大利政府 法律体系 系统性 法律强制性 南部地区
  • 简介:对七十名吸毒解教人员的回访调查表明:吸毒解教人员毒瘾戒断率(解教后三年内未复吸毒)约为15.7%.调查表明:劳教戒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劳教所、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劳教所应对吸毒劳教人员进一步加强毒品危害教育,强化依法严格管理,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社会方面应加强吸毒解教人员接茬帮教工作,建议政府对吸毒解教人员进行易地安置,加强帮教方式研究;家庭需加强对吸毒解教人员的监管力度,重视亲情感化.

  • 标签: 瑞安籍 吸毒解教人员 戒毒工作 劳教戒毒 毒品危害教育 戒毒效果
  • 简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的规范性要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运用经典案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遵循高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亲和力和有效性的重要路径。诚信教育经典案例不仅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和教育性等特征,还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为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将诚信案例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有可为。

  • 标签: 经典案例 大学生 诚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权益容易受侵害的、需要特别关怀的弱势群体。父(母)锒铛入狱导致家庭因缺失主要劳动力而经济困难、监护人因忙于生计而监护不力,影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学习促进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及时矫正;特别是因父(母)服刑而被"标签化"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歧视性的外部环境极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摒弃简单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当作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力量来预防,而应该通过改善其"弱势"境遇、去标签化、保障合法权益,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茁壮健康成长。

  • 标签: 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 生存状态 应对策略
  • 简介:俄罗斯《独立报》说十月事件中“白宫”里死亡人数达1500人俄罗斯《独立报》为了弄清一月事件真相,于1993年10月2O日向读者呼吁,请他们向该报提供有关10月3—5日莫斯科失踪人员的具体情况。1993年10月306该报在头版以《白宫里有多少具尸体?─...

  • 标签: 死亡人数 罗斯 月事 读者来信 内务部 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