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优化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优化有显著影响,并且效果还具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分析原因在于:积极心理课程增加了高职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了高职生积极的人格特质,为高职生创造了积极的环境支持。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高职生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品质
  • 简介:自企业创新调查手册(Oslo2005)将创新覆盖到非技术创新后,创新测度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广义创新。经过梳理宏观层面创新测度的三大分析框架及其与微观测度的关系,阐述创新内涵及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测度的演化后发现,宏微观创新测度趋于协调一致,广义创新测度在宏观层面发展较快,体现在加强了创新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测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一致的统计口径;微观企业层面的测度则相对滞后,企业广义创新指标测度将成为近期研究重点。

  • 标签: 广义创新 R&D测度 非技术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 简介: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使用1993-2016年的数据测算了教育财政投入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确实促进了教育公平程度的提高;第二,1993-2016年间,教育财政投入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在0.0329至0.0690这个区间内波动,而且最近几年呈现趋缓的趋势。未来教育财政投入的方向应从追求数量公平逐渐转向追求质量公平。

  • 标签: 教育财政投入 教育公平 状态空间模型
  • 简介:本文着眼资源协同创新建设,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机制及对策。文章以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例,论述了资源协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机制模型。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基于资源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机制对策。

  • 标签: 创新创业能力 资源协同 发展机制
  • 简介: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其相关服务和应用可以助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对2015年"互联网+"驱动下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构造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了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的信息乘数,将其作为互联网对制造业影响的度量。结果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内部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创新有着明显的需求,创新效率较高;以消耗原材料和资源为主的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投入较少,导致总体能力较弱。各行业在创新投入、实践和产出三个维度的侧重点不同,创新效率各异,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 标签: “互联网+” 制造业 创新能力 信息乘数 因子分析
  • 简介:教育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而对教育行业资本存量的准确估计能够为教育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加基础性的数据。运用永续盘存法(PIM)对近十多年来中国分省份教育行业资本存量进行系统估计,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教育行业资本保持着年均超过10%的增长速度,但是仍然慢于非教育行业资本的积累速度;中国各地区人均教育行业资本存量具有很大的差异,且各地区存在明显的δ-收敛,部分地区虽然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仍然较低。

  • 标签: 教育行业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教育行业
  • 简介:本文就浙江省11个市的教育水平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暂取13个变量,经过筛选后取其中6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市的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再以所得的因子得分采用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并检验聚类效果,找到各类特征后为各市的教育建设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 标签: 教育水平 多元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高职教育事业统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教育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宏观政策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时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高职教育对现代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为现代市场的发展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事业的统计队伍在构建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面临很多的难关。高职教育事业统计队伍的建设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统计和利用效果,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教育事业统计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推动教育事业统计队伍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高职教育 教育事业 统计队伍 发展现状
  • 简介:在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创新情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2017年科技创新直接调查系统数据,通过进行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分行业创新水平投入、垂直结构、数据包络分析、合作开发形式、信息来源渠道、合作伙伴、创新障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提高江苏污染密集型创新绩效,推动江苏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

  • 标签: 江苏省 污染密集型 制造业 研发 创新
  • 简介:大数据时代,以第一课堂为主的统计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阵地,构建立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需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以“明德数据”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为试点,探索利用第二课堂构建统计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形成“12345+X”的培养模式,通过“三个结合”的创新点实现“五种素质”的培养,并通过思想、组织和制度三方面保障第二课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复合型人才 创新平台 “12345+X”模式
  • 简介:促进农牧户兼业行为的最终动力来源于人力资本,而正规教育与技能培训因素构成了衡量农牧户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特征。基于青海农村牧区517个农牧户样本的微观调查数据,通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有效解决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进而深入分析正规教育、技能培训对农牧户兼业行为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青海农村牧区农牧户兼业现象并不普遍,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有直接关系,且农牧户兼业行为分是否兼业与兼业程度两个阶段;正规教育变量与农牧户是否兼业具有倒U型的关系,与农牧户兼业程度呈递增的关系;技能培训变量与农牧户是否兼业、兼业程度均呈递增关系。

  • 标签: 正规教育 技能培训 农牧户兼业 Heckman两阶段模型 青海省
  • 简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国计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随着我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增长,面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公民能否对其表示认可与满意,是对近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检验与回应。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相关原始数据,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民众的最高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及变化之后,进一步运用SPSS论证了二者之间存在于宏观架构层面的相关关系,在进行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之后,得出了民众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评价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 标签: 最高受教育程度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宏观架构 微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