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两个推理问题和一个数字运算能力量表对102个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数字运算能力对推理有影响,具体表现为高数字运算能力被试比低数字运算能力被试的推理成绩要好;(2)自然频数袁征对推理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只有高数字运算能力被试才出现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而低数字运算能力被试并没有出现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这可能表明,即使是对自然频数的理解和操纵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数字运算能力,而且自然频数表征促进效应并没有以前认为的那么普遍。

  • 标签: 数字运算能力 贝叶斯推理 自然频率表征 大学生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
  • 简介:<正>A·A·米尔诺夫是中国非常熟悉的苏联心理学家。五十年代我国翻译出版的高等学校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都是他担任主编的。米尔诺夫1894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律师家里。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后曾任心理学教师,在红军中进行关于知觉心理的研究和主持心理研究所的记忆的实验研究。1944年米尔诺夫成了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第一个通讯院士并

  • 标签: 心理学基础 苏联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 米尔 五十年代 学校心理学
  • 简介:<正>B.F.金纳是美国一个很有名望、影响很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一个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哈纳。哈佛大学毕业,于1930年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3年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明尼苏他和印第安那大学任教。1947年起,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金纳受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的思想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早在三十

  • 标签: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积极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
  • 简介:<正>以二因素论著称于世的英国心理学家丕曼生于1863年殁于1945年。死后,泰晤士报以一句极为恰当的评语作为悼文的结论:"由于他对心理学问题应用了崭新的统计方法,和他结合深邃理论解释精确实验的非凡才能,他在心理科学的伟大人物中,占有一席不朽的地位。"丕曼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青年时代消磨在

  • 标签: 心理学理论 因素论 心理学家 心理学问题 统计方法 精确实验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的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的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 标签: 完美主义 发展模型 社会期望模型 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反应模型
  • 简介:职务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有关职务绩效评估的因果模型,揭示了这些模型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理论变化。同时也指出了以往研究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职务绩效 评估 因果模型 任务绩效 周边绩效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态度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模型——双重态度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模型中内隐态度的界定;双重态度的理论假设;基本类型;双重态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回顾了有关双重态度的实证性研究。

  • 标签: 双重态度模型 内隐态度 社会心理学 外显态度
  • 简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再认记忆研究中。文章述及ROC解释记忆结果的三种理论模型,并结合基于项目识别、关联识别、排除任务以及“记得/知道”程序等范式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此三种模型进行了评价。文献分析表明,相对于阈限模型和信号检测模型,结合信号检测加工和回忆阈限加工的综合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研究结果,并佐证再认可能是包含功能相互独立的双结构心理过程。

  • 标签: 再认 ROC 阈限模型 信号检测模型 综合模型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感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感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由于第一次在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塔伯克被列为宗教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威廉·詹姆斯和霍尔的指导下,专著《宗教心理学》问世,这是史上第一本以宗教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塔伯克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宗教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对皈依进行科学研究。

  • 标签: 斯塔伯克 问卷调查 宗教心理学 皈依
  • 简介:在心理计量学理论中,Gutman量表是影响较大的一种计量方法。但是支持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却带有决定论的色彩,任何与“减序图”不一致的数据都能视为是对理论的偏离。实际上人的行为反应具有随机性,应该从概率的角度来建立数据理论。本文以Gutman量表的“减序图”为基础,讨论了各种心理计量的概率模型,及其与当前流行的潜特征理论的关系。

  • 标签: 心理计量学 Gutman量表 决定性模型与概率模型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 简介: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ir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叉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了“以动机为中介”的人格发展模型。其理论上传承发展和方法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新进展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研究展望。

  • 标签: 青少年 人格发展理论 动机中介模型
  • 简介:CAD模型假定三种道德情绪(轻蔑、愤怒和厌恶)都是由对于特定道德领域(社会性道德、自主性道德和圣洁性道德)的违背而引发的。本研究认为这种道德情绪联结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解读。为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CAD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性,以此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1采用自编的174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西方面孔表情图片测量情绪反应。结果显示,量表的有效性和CAD模型都只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与用表情图片测量情绪产生的混淆有关。研究2采用修订的156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亚洲面孔表情图片和文字测量情绪反应。结果表明,修订的量表适用于道德情绪联结的测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中,CAD模型同样成立,同时,用文字测量情绪的方式要优于用表情图片测量。

  • 标签: CAD模型 道德领域 道德情绪
  • 简介:情境模型时间维度研究是目前文本阅读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范式和技术手段证明了时间维度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从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情境模型 事件指针模型 时间维度 语言动态模拟观
  • 简介: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的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的热点,自aan等人提出事件标记模型理论以来,很多研究者对影响情境模型建构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对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的研究相对缺乏,但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情境模型中时间表征的理论假设、实验研究、技术手段及主要研究结论作了介绍和评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情境模型 时间表征 课文表征 阅读心理学 印象假设 场景模型
  • 简介: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的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一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等)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著的相关;(2)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学校的类型、性质在学生的目标定向中有更大的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的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性学习模型的构思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 标签: 适应性动机模型 掌握目标 业绩目标
  • 简介:通过对1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探讨了被试风险决策的模式,指出展望理论的局限性,建立了更加具有解释效力的风险损益率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对价值的判断会受到先前财富的影响,并且个体在决策时会考虑中性参照点、收益点和损失点,当收益高于收益点与损失低于损失点时,个体的决策判断原则与展望理论相同;在收益点与损失点之间时,决策的价值函数的凹凸性发生反转,表现出对收益的风险追求和对损失的风险规避。

  • 标签: 展望理论 价值函数 风险决策 风险损益率
  • 简介: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多数职能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科技研究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为高校科技研究人员的选拔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标签: 高校科技研究人员 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