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民间流传的苯教手抄本文献种类庞杂。《蝙蝠》是其中以动物命名的一类经书中的一种,具有宗教神话故事和仪式文本的双重特点,它以苯教历史文化人物贡孜神变王和蝙蝠帕旺贡布之间的对话形式完成文本叙事,赋予蝙蝠多种动物的集合特性。蝙蝠在苯教中扮演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和证人的角色,苯教经书和东巴教文献对蝙蝠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二者宗教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苯教与东巴教等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的认识。

  • 标签: 民间苯教 《蝙蝠经》 蝙蝠 象征
  • 简介:《文殊说般若》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取代《文殊说般若》。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作为般若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 标签: 《文殊说般若经》 甚深般若 一行三昧 《金刚般若经》
  • 简介:2017年8—10月,宁夏伊斯兰教协会联合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围绕宁夏伊斯兰教界在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取得的实效以及今后的建议等开展为期20天左右的调研。一、宁夏伊斯兰教协会解工作概述近十年来,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坚守中道、抵御极端等主题,大力开展解工作。

  • 标签: 伊斯兰教 卧尔兹
  • 简介:"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教独特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三界魔王"、"五天魔王"等各类魔王应运而生,这些魔王不仅拥有各自的名讳,还被赋予了独特的职能。总体而言,魔王统御北都之鬼神,常以洞章之谣歌考验学道者内心是否正固,以保人的身份举荐学道者入真成仙。"魔王"的这些特质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信徒面对佛教理念时的包容心态与进取精神:他们通过原有的诠释路径对佛教名词进行新的解读,以此应对佛教的强势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 标签: 魔王 度人经 严东
  • 简介: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

  • 标签: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古史辨》 家学渊源 选堂先生 岭南文献
  • 简介:为了解决业力及其相续之疑难,量部中被称为“先代轨范师”的一类论师基于量部种子说提出了“色心互熏说”。通过对经部此“色心互熏说”的梳理和解析,认为此说乃是基于说一切有部及量部两派思想而提出,并用世亲及后期唯识对此说的评辨探究这一理论的缺陷。

  • 标签: 经量部 业力存续 种子说 色心互熏说 色心关系
  • 简介:《法华·药王菩萨本事品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品》)讲述的是佛向宿王华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一万二千岁证得“现一切身色三昧”后又暗自发心:“我虽以神秘力供养如来,不如以身供养。”

  • 标签: 法华经 菩萨 敦煌 供养 三昧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