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过程,

  • 标签: 中国佛教 物质文化 出版 宗教研究 斯坦福大学 学术著作
  • 简介:现代意义上大学发源于中世纪西欧,但学者们认为:“中世纪欧洲学习机构名称和发展都是穆斯林学校仿制品,伊斯兰宗教学校是欧洲学习机构原型,被教皇和王室授权后成为欧洲大学。”[1]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伊斯兰大学影响和推动。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一、世界最早大学—伊斯兰大学产生与发展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人基础教育主要在特定季节里进行,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欧洲大学 宗教学校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宗教 中世纪欧洲
  • 简介: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器尚象”说,

  • 标签: 宋代 道家思想 精神世界 《通志》
  • 简介: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明代以前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教界和学术界希望编纂《中华续道藏》呼声目益强烈。

  • 标签: 《中华道藏》 专家论证会 编纂 工程 中国道教协会 《道藏》
  • 简介:丛林里对于禅堂有个比喻,叫选佛场。怎么叫选佛场呢?就是要在这个地方选出佛来,从一堆修行人中选出开悟、觉悟的人来。我们知道,选举通常有候选人,而选佛场里每一个打坐的人都是候选人。投票是谁呢?投票是所有与会的人。世间选举,你要当选,通常都是半数以上的人通过,选佛则不然。首先说选佛参与投票众生吧,那是尽法界众生,无边无际。

  • 标签: 金石 修行 候选人 投票 选举
  • 简介:作为一名较长时间了解中国外国人,也是中国人和中国教会一名真诚朋友,我很愿意就"基督教中国化"这一概念谈谈其中几个潜在维度。这当然对于中国教会来说它是大有希望也是满有积极意义。按照我所理解,"中国化"这一命题是一个丰富理念,包含了多个不同层面。我就此提出四方面。A.政治层面首先,"中国化"概念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层面。的确在起初,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平信徒 政治层面 耶稣基督 全球化问题 代祷
  • 简介:佛教里面“和”思想,可以说是佛教跟儒道两家,乃至与诸子百家思想理论一个重要共性之一。所以,也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关于“和”思想理论是一个共性东西..当然.它表达方式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

  • 标签: 佛教 和谐 “和”的思想 思想理论 诸子百家 中国文化
  • 简介:由印度导演卡伦·乔哈尔执导电影《我名字叫可汗》颠覆了宝莱坞一贯叙事与歌舞并置电影风格,更加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精神世界,以精神世界建构人物思想和行动,形成了这部影片特色,该片也因此入围2010年第60届柏林电影节非竞赛单元。

  • 标签: 精神世界 叙事 可汗 影片 印度 解读
  • 简介:玄门讲经活动作为中国道教界年度品牌文化活动,自2008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七届。举办抄经作品展是活动内容之一,本届抄经作品共收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113位道长、居士抄写122幅作品。

  • 标签: 修持 2008年 作品展 文化活动 中国道教 台湾地区
  • 简介:在宗教改革者中,对于建造新教教会体制最有托付和拥有最清晰理念的人,也许非加尔文莫属了。加尔文教会观指出:"因此,就如传基督这救人灵魂教义,是教会灵魂,同样纪律是教会肌肉,使得各肢体因履行自己职责,叫整个身体合而为一。"(《要义》4.12.1)~1对于今天经过前期高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而正在建立秩序中国新教教会,一定有可以借鉴之处。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加尔文教会纪律观,及其对今天中国教会启发和帮助。

  • 标签: 中国教会 加尔文 纪律观 高速增长 改革者 新教
  • 简介:本文认为早在老、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道教。老子、庄子、列子所代表是当时道教神秘派。他们以精神修炼为主,同时也不反对道教对身体修炼。道教神秘派是当时诸多道教流派中一个。文章后半部分对道教神秘派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神秘主义作了比较研究。

  • 标签: 道教 庄子 神秘主义 生命观
  • 简介:佛教对于烦恼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本质是心不自在状态,烦恼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深化,阿罗汉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旨趣与精神。

  • 标签: 《杂阿含经》 烦恼 阿罗汉 解脱
  • 简介:“佛教题材油画除了要求掌握娴熟高超油画语言和深邃个人艺术修养外,还要求画家对佛教深入理解和感悟,长时间地保持极为虔诚宁静,不受繁杂琐碎干扰超脱心态,进行绘画创作。”

  • 标签: 油画语言 佛教题材 艺术修养 绘画创作 画家
  • 简介:“日日忙碌日日昏,半为苍生半为君。桃花落尽蔷薇绽,始知人间夏已临。”今逢乙未立夏H,晨光忽然照亮了窗子,阳光洒在地上斑斑点点。在这充满诗意早晨,不喝点茶就觉得辜负了时光。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佛教“中兴之祖”杨文会部分生平以及始于《大乘起信论》学佛之路,阐述了杨文会主张诸宗融合与半他力半自力二大净土观。

  • 标签: 杨文会 净土观 南条文雄
  • 简介:春夜,听晚风吹来方晓心清神静之逍遥灯外,寂静入水眼前,清茶浮绿独饮闲与适尘世上茶是一壶.沸腾清水

  • 标签: 茶壶 世界
  • 简介:要去贵池唐田寻访一位住在山洞里二十年头陀。临行前,我把这一计划发在微信上。很快,收到一位以前学生短信。他说自己曾在唐田一带教了十几年书,从没听说那儿有一座神秘山洞,也没听说有一个住在洞里头陀。

  • 标签: 佛教研究 心态 情绪 平常心
  • 简介:不列颠诸岛是基督教世界一个组成部分,自格里高利一世和坎特伯雷圣·奥古斯丁时期[1]起,英国便从属于位于东方罗马教廷了。而作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此类研究中一项,英国伊斯兰研究,其初期学术史也与此类研究历史密不可分。中世纪众百年,是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冷眼对立众世纪,双方都深信神圣真理是己方独有,只有严格遵循本教教义和律法,信徒才可获得拯救。故而,尽管是迫不得已,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基督教世界 中世纪基督教 奥古斯丁 《古兰经》 易司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