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公元一九九一年(辛未)五月至七月(农历四月至六月)三次连降大雨和暴雨,山门外一片汪洋,人行道水齐臀部,流入山门内,“海不扬波”与“天王殿”之间,水淹脚面。六月十七日(四月初六)山土因雨水渗透,松散无力,在三诏洞北面和浮玉岩北面,山上沙石开始坡,山上全面崩塌,形势十分惊人,山南华严阁和方丈室后面大规模滑坡,山石连泥带树一齐冲下,冲进阁内和室内,破坏了一些房屋和用具。西面道路中断,东面北面都有程

  • 标签: 天王殿 雨水渗透 玉岩 华严 别峰 丈室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这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既是党在新时期重要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再现。道教,源于华夏,盛于当代,共同创造和谐社会,也是我们当代道教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具体体现。

  • 标签: 六届四中全会 “和谐” 执政理念 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 具体体现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并没有使用中国“皇帝”的尊号,而使用“天王”的尊号做皇帝。从表面上看,“天王”的尊号与“皇帝”的尊号似乎相等,但此“天王”的尊号却不见于中国的帝王传统,故此“天王”称号必是外来的称号。譬如,《释氏稽古略》卷二提到:“晋咸和五年,(石)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又说:“坚乃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到底“天王”的称号代表着怎样的一种帝王传统,此“天王”尊号始源于何处?这是本文想要探索的主要问题。笔者只就现有的资料将后赵石氏发展“天王”传统的情形做重点式的说明。

  • 标签: 弥勒信仰 “格义” 佛教文献 东南亚 石虎 密教
  • 简介: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工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工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无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

  • 标签: 呼吸方法 道教文化 胎息 修炼方法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 标签: 法尊法师 佛遗教经 佛七 玄义 汉藏教理院 大勇法师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句经》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句经》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句经》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经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敏为南北朝至唐初的三论宗大师,他上承茅山大明、东安道庄、高丽实公、印公等,下传慧明、融、聪、善伏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同时又创立二教说,丰富了判教学说。

  • 标签: 法敏 三论宗 一音寺 二教.
  • 简介:一行三昧是文殊禅,也是佛教的根本禅。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说般若经 一行三昧 慧能
  • 简介:佛教以慈悲智慧为本,注重知见德行的教化。所以在批判邪教法轮功的斗争中,本文想着重从“受骗者”的觉醒上,以佛教义理谈几点认识,尽快揭穿李洪志“邪魔妖孽”的本性和“妄说祸福”的勾当。只要广大群众思想认识提高了,也就以根本上清除了这类邪教得以滋生的社会思想根源。

  • 标签: 佛教 “法轮功” 邪教组织 教义 道德观念
  • 简介:自古以来,道教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建筑园林中的中药园林更是具有鲜明道教特色,从东汉末年道教形成时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盛,寻找奇方仙药,继而培植种植茯苓、远志等芝菌及其他保健中药就成为道教中药园林的起始点——这一特点以魏晋时期《种芝草》等大量专门性道经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一特点的最终形成,大致在唐代。

  • 标签: 道教 园林 中药 传统建筑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观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与传播对汉传禅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论述禅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意义,其二,从汉传视野下研究、认识南传禅法体系;其三,参照与融合,从四个角度提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对未来汉传佛教在线禅发展的参照意义。

  • 标签: 南传禅法 汉传禅法
  • 简介:已说明生病的因缘,现在继续说明治病的方法。病源不同,治病的方法也有多种不同选径。当然医学是专门的知识,在佛法五明中,也有医方明:在大藏经中,也有相关治病的经典,以对治众生的身病与心病。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诵其神咒,病苦消除。义有《禅病秘要》,

  • 标签: 治病 药师 医方 心病 医学 生病
  • 简介:神秀北宗的禅思想在禅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禅与慧能禅有一定的内在相通之处,但他坚持主张染净各别的二元论,因而无论是在心性本体论、修行方法还是终极境界论上都与慧能南宗彻底地坚持性空不二的般苦直现不同,从而表现出宗教理性主义的色彩。神秀与慧能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类型,神秀禅对后世仍有一定的的影响。

  • 标签: 本觉冷心 观心看净 净念顿超
  • 简介: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献是继显、宝云、智猛和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 标签: 青海道 乌缠 法献 佛牙 西域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