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高丽是韩国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王朝,道教斋醮颇受王室重视。为了举行斋醮,高丽王朝设立了一系列道教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分为具有官署性质的机构和不具官署性质的机构两种类型。具有官署性质的道教机构又可分为只为斋醮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庙署合一的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主要设置在京城,地方上也有少量道教机构。地方道教机构有些是本土信仰道教化的产物,有些则是高丽官方所设,都不具官署性质。京城道教机构和地方道教机构共同构成了高丽王朝的官方道教体系。

  • 标签: 韩国道教 高丽 斋醮 道教机构 国家祭祀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真图由原始的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真图。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的山岳真图所体现的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真图、五岳真图、酆都山真图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真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的“道”。五岳真图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的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酆都山真图所追求的“正人天之纽分”,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九年易”在魏晋至唐宋年间风行数百年,许多道教内修派别皆有所认同。到明清时,“九年易”的观点杳无踪迹,似乎毫无影响。这是因为“九年易”说与内丹学有着完全不同的人体观念。随着内丹学的大行其道,这一理论渐渐沉没。然而,这两种对立的观念在清末时期武术领域试图实现双方的圆融,并影响到了现代道教内修实践。

  • 标签: 九年易形 九易 内丹 武术 易筋经
  • 简介: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宗教,也是许多地区历史上的传统宗教。苏联解体后,过去信仰其他宗教的许多人转而信仰伊斯兰教,如一些斯拉夫人、犹太人、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和一些偏北地区的居民,使得俄罗斯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教派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标签: 宗教机构 伊斯兰教 俄罗斯 社会功能 西伯利亚地区 苏联解体后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吸收传统的井宿主司水事的观念,将"月宿东井"日作为沐浴养生的吉日,并结合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认为"月宿东井"日还是存服月之黄华、天人共浴的日子,有助于得道升仙。这种观念发展至宋代,逐渐被用于祭炼科仪中。法师在祭炼仪式中通过存想身体内和天空中的井宿图景,将井宿的司职运用于为亡魂沐浴和水炼,从而有为亡魂涤荡形骸和改变亡魂生存状态的功效。从道教对井宿的信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以"月宿东井"日沐浴养生,还是在祭炼仪式中存思"月宿东井"图景为亡魂沐浴和炼度,无不体现出道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天人合一"观。

  • 标签: 井宿 沐浴 祭炼 天人合一
  • 简介: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其铭文等的合称)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早期道教题材的内容十分丰富,保存有很多汉代重要神祇的图像及其名字的铭文,太上老君图像及铭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收集整理的51幅鸟喙人身图像和灵鸧铭文真切地反映了太上老君在汉代的真与雅号,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这些以往不太被注意的汉画材料的有效识读,对于补阙纠正汉代信仰世界的原始面貌和早期道教基本形态研究中长期存在魏晋以前太上老君没图像这样的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汉画 鸟喙图像 灵鸧铭文 太上老君
  • 简介:中国翻译史上的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从投入、规模和影响上看,堪称两次翻译"运动"。两种翻译在组织体制上分别采取了"译场"和"译委会"的形式。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这两种机构性翻译的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作者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场域"视点,指出两种译经体制差异的根源是:佛教文化场域、基督教文化场域分别同中华儒家文化元场域之间的不同博弈关系。最后初步构建机构性翻译的社会学模型。

  • 标签: 机构性翻译 “场域”视点 博弈 社会学模型
  • 简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预计到2020年,盐城市老年人口将达19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5%。当前,盐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总量少,差距大,规模小,标准低,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服务程度偏低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 标签: 养老服务机构 盐城市 宗教界 江苏省 实践 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