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 标签: 伦理思想 文化思想 思想体系 自由发展 康有为 资本主义经济
  • 简介:  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首先了解这门科学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知道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能借鉴古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了解当前这门科学的前沿性问题,也就谈不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

  • 标签: 中国孙子 孙子学史 学史弁言
  • 简介:<正>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变革,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第一步。近十年来,这一问题正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对它的进程、特点、成就、影响尚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历史背景,对这场变革的某些特色作一些说明。

  • 标签: 哲学变革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创造性转化 梁启超 西方近代哲学
  • 简介:<正>实证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哲学的逻辑演进看,实证主义的理论先导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而其更广的历史背景则包括近代科学的发展。经验论传统的制约,使实证主义将哲学的领域主要限制在现象界,拒绝论证可经验的现象之外的问题;近代科学的凯歌行进,则使实证主义极为注重实验科学及与之相关的逻辑与方法论,并力图实现科学的统一及哲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的如上趋向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哲学走向近代的历史需要。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东渐的西学从声,光、电、化扩及哲学观念,实证主义便被系统地引入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现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思潮。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近代也几乎——得到了再现。

  • 标签: 西方近代 逻辑实证主义 实用主义 近代西方 伦理学 中国近代
  • 简介:<正>长期来,孔子是中国的“至圣先师”,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但是,在近代,孔子和儒学却受到新学家们越来越猛烈的冲击。中国近代的批儒反孔斗争,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大变革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反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革命”、文化重建运动走向深入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也是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其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 标签: 批儒反孔 中国近代 孔子思想 康有为 儒学 梁启超
  • 简介:在晚清和民国,中国的政治正当性发生过重大的历史转型。在经历传统正当性危机的同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逐步重建新的政治正当性轴心。新的政治正当性以“去道德化”为时代标志,以世俗化的历史主义目的论为知识背景,确立了三个重要的正当性轴心:自由之正当性、民主之正当性和富强之正当性,并分别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三种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思潮。从天理到公理,再到潮流,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逐步失去了超越的和客观的性质,走向历史的和心理的主观意向。与此同时,政治正当性的基础也有一个从善(德性)到权利(自由)的转型过程。

  • 标签: 正当性 天理 公理 权利
  • 简介:一这实在是一本最好的中国哲学,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精彩,为别的中国哲学所不能及。如说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书中是空前的,实非过甚其词。这实在是近年来出版的一本极有价值的巨著,的确能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演变,作一个最清楚的最精审的最有系统最有条理的叙述。读了这本书便可以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之发展演变,有一种整个的明确的了解。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思想 读法 内容 发展演变
  • 简介:10月初刚从美国回来,第一个重要的学术信息是,受到了批评,同事和学生们互相传递着消息,但大家都未看到原文.我一方面口头说学术批评是正常现象,另方面内心里也不安.好在①学术顾问章开沅先生已先得到了这一期新刊,打破午睡的习惯,仔细读了两三遍,觉得应该有所回应.

  • 标签: 学术信息 消息 内心 学生 先生 学术批评
  • 简介: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 标签: 易学逻辑 名辩逻辑 推类
  • 简介: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 标签: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 简介:“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中国近代性”的发生。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与现时代的关系,实际上正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获得某种自我意识的来源。阳明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尝试提供了一套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的方案,包括“如何塑造一种新的主体状态和伦理生活”、“如何编成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与政治形态”的思考。

  • 标签: 中国近代哲学 阳明学 近代性 学术思想 晚明 明代
  • 简介:<正>中国逻辑发轫于何时?开创者是谁?我国逻辑学界对此似有定论。目前已经出版的几本有影响的中国逻辑专著都认为中国逻辑的开创者是春秋末年郑国的邓析。笔者认为,邓析开创中国逻辑的观点与史实不符,因为邓析的逻辑思想远没有孔子丰富,邓析对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影响也远不及孔子,且邓析比孔子小6岁,由是观之,中国逻辑的开创者应属孔子。本文拟从逻辑思想的产生、"正名"理论的提出和《论语》中的逻辑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证孔子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开创者的地位,并对"邓析开创中国逻辑"的几条主要论据作一些分析。

  • 标签: 中国逻辑史 开创者 逻辑思想 孔子 邓析 中国古代逻辑
  • 简介:5月25日在国防大学举行,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作主题发言,国防大学教育长、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夏兴有主持了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

  • 标签: 近代中国 中国梦 学术研讨会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社会变迁
  • 简介:领土与国家权力的严格重合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现代意义的国界与古代意义的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的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冲击和压力下,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一,清朝末年采取了的一系列边疆建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一统”框架内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的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这是一个使疆域“领土”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体现。国际体系的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的改变,但中国的统一内涵并没有丧失。

  • 标签: 边疆 边界 近代中国 大一统
  • 简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开拓──评《近代江南农村》莫永明段本洛教授、单强博士著《近代江南农村》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江南农村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全书4章...

  • 标签: 江南农村 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 新开拓 小农经济结构 社会变迁
  • 简介:冯契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本文拟以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和科学方法论革命为背景,从冯契对中国近代逻辑思想革命的总结和超越的角度,对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文章认为,金岳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而冯契的逻辑思想研究,既吸收了近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已被普遍接受并已中国化了的西方逻辑和科学精神结果,又对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发挥和继承。冯契对辩证逻辑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外逻辑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想——按照“类、故、理”三组范畴来安排逻辑范畴体系。

  • 标签: 冯契 逻辑思想 逻辑范畴 辩证逻辑 西方逻辑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