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试论陈宣帝太北伐张连生南北朝时期,陈宣帝太年间曾进行过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太五年至七年(公元573—57.5年),陈军攻打北齐所占领的淮南地区;第M次是大建九年至十年(577一578年),陈军进攻北周所占领的徐州地区。、两次北伐的主持者都是陈宣帝...

  • 标签: 陈宣帝 第二次北伐 北齐 陈军 齐后主 骄傲轻敌
  • 简介:针对《易传》的“先乾后坤”说和老子、《易纬·乾凿度》、《序卦》、邵雍的“天地青始”说,王夫之提出了“乾坤并”的宇宙生成发展这说。就易卦而言人认为乾坤二刘变化的主体,六十二卦是变化的作用,二者统一于《易》,这是对《易学》的根本改造。“乾坤并”思想体现在宇宙本体和万物万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王夫之确信“乾坤之合撰”的“太极”和万物万象之间是“体”和“用”的关系,即宇宙本体和万物是同时发生的。王夫之认

  • 标签: 王夫之 宇宙生成发展说 乾坤并建 太极 推陈致新
  • 简介:“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所提出来的用于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的经典语境中,它是指一种总体性再现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逻辑方法。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它则被片面地突显为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人学辩证法;而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则被泛化为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切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文章认为,要科学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义,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初语境之中。

  • 标签: 从抽象到具体 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 苏联马克思主义
  • 简介:领土与国家权力的严格重合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现代意义的国界与古代意义的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的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冲击和压力下,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一,清朝末年采取了的一系列边疆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一统”框架内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的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这是一个使疆域“领土”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体现。国际体系的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的改变,但中国的统一内涵并没有丧失。

  • 标签: 边疆 边界 近代中国 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