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器尚象”,不是如孔颖达等人理解的“依卦造器”或“观象器”,而是借助各种发明创造事例(如井、鼎),来揭示“人法自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从侧面角度表达《易》道的广大和周普。

  • 标签: 周易 制器尚象 观象制器 人法自然
  • 简介:8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等出席成立大会。本届“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2013—2017年,主任委员由韩震教授担任,秘书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教授担任,委员会由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44位专家组成。

  • 标签: 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哲学 成立大会 高等学校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本文对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从增长核算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人均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异,而这又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差异。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内外部环境对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制度质量的差异是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些分析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中等收入陷阱 增长绩效 制度质量
  • 简介:《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器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与楚国器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器”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周易 工艺设计 制器尚象 天人合一 阴阳和合 道器一体
  • 简介: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 标签: 项目制 公共治理 模式转变 增量改革
  • 简介:《克拉底鲁篇》可谓柏拉图著作中唯一与现代语言哲学直接相关的对话。它专注于考察“名称的正确性”问题。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一套“名术”作为名称的正确性的根源:命名必定有某种人为设定的因素,但并非如“人为约定主义者”所声称的那样人人可以任意约定。

  • 标签: 技术 语言哲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名称 约定
  • 简介: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我国现实官僚体系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 标签: 韦伯 理性官僚制 理想类型 理性 官僚体系
  • 简介:8月22—30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国内外30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约130余人参加。暑期学校课程的主题包括“英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左派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走向”、“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英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后马克思主义’及当代英美激进思潮”、“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空间问题”、“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和“法国、意大利激进思潮在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理论效应”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美国 暑期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后马克思主义 批判实在论
  • 简介:11月16-17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研究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协办,主题为“启蒙与反启蒙”。来自全国各地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出版界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30多篇,内容涵盖了近代自笛卡尔以来至今法国哲学的主要领域和人物,并追踪了法国哲学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专业委员会年会 法国哲学 中国政法大学 外国哲学研究 学术创新团队 新闻出版界
  • 简介:12月6—7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及中法学院主办,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承办,主题为“现代与后现代”。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

  • 标签: 专业委员会年会 法国哲学 同济大学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 人文学院
  • 简介:《仪礼·丧服·大功章》有一段关于“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的传文,与经文有关大夫降服的记述似有不合之处。自魏晋至清代,多位学者曾作出讨论,其间涉及诸侯、大夫降服原则的理解、门内门外亲亲尊尊关系的安顿。本文依据历代礼家的注释与讨论,尝试分析其间的礼制与礼义纠结,并给出一定解答。

  • 标签: 始封之君 诸侯 大夫 降服
  • 简介: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经济是构成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经济是互为促进的;现在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与传统意义上旧工商业者有显著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客观地分析现有私营企业中的剩余价值问题.

  • 标签: 非公有制 民营经济 再认识
  • 简介:<正>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六百多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学术界,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对理学本身作了大量研究,但对理学产生和发展同教育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用历史学综合考察的办法,研究教育与宋代社会和理学与宋代教育的关系,透过两宋学校教育内容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理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经学流派逐渐发展壮大,最后主宰全国教育的过程和原因。

  • 标签: 理学思想 王安石 统治地位 理学家 朱熹 宋代社会
  • 简介:史学家把公元1840-1919年这一时期,称作中国的近代社会.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对外战事:一是由英国人发动的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二是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都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许多有识之士由此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学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催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 标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 传统文化 教育理念 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 简介:本文从自然数及其记数法的基本概念出发,辨析了与二进位相关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指出序数概念的引入在近代数学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作为邵雍数学学派的数学基础,先天易是数学史上第一个专门定义的序数体系,该序数体系在数学史上率先采用了二进位记数法。先天易作为二进制序数体系这一事实在明清时期引起不同的反响,反对者认为它使易道沦落,大数学家汪莱则从P进制的角度论证它的优越性。本文最后还对近年来反对先天易与二进制有关的两种典型观点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所在。

  • 标签: 先天易 二进位制 序数 邵雍 汪莱
  • 简介: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诸多实践或现实问题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可以作为我们总结和反思2013年研究工作的一条线索。

  • 标签: 西方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 专业研究 传统形而上学 述评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我国儿童保护问题频发与民事司法救济应对乏力,体现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改革还在浅滩,要实现制度的深入发展必须关照其应有的制度品性。本文从日本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的理念、定位与制度结构中分析其机理,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尝试构建我国“双轨”的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制度体系。该体系包括以未成年人人事诉讼与家事审判为核心的专门审判程序、以法定代理制度与特殊保护规定相结合的普通审判程序。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双轨并行”,是彰显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特质,传承少年司法经验,对未成年人深度司法关怀的最优路径。

  • 标签: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 未成年人利益保护 双轨制 程序
  • 简介:6月22—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和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国平研究员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张家龙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编审、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彭熙编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逻辑 应用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会 学术年会
  • 简介:9月21—24日在兰州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者,围绕“现象学与中国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讨论。在提交的论文中,有三个主要趋向值得注意:一是关于现象学与中国思想的讨论,不似以往那样更多地从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人手,学者们开始关注现象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二是对现象学内部概念及专名的翻译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积极的对话,青年一辈的学者对此作出了新的贡献;三是关于胡塞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 现象学 思想主题 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