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道德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难的情况可以分为虚假的、弱的、强的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难问题的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全法。中国传统的仁义冲突是“强的道德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的难题。道德难的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的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等的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难问题上的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
  • 简介:自我决定是权利人针对自己具体人格要素进行自我决定和塑造的权利,其性质是对于具体人格权能进行抽象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以保护权利人的意志人格为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于生命、身体、健康和姓名的塑造与决定。对于自我决定的侵害表现为欺诈、胁迫和未履行告知义务等,侵害自我决定产生实际损害的,要进行完全赔偿,未产生实际损害的,要对于权利人自我决定机会的丧失进行象征性赔偿。

  • 标签: 人格权 自我决定 意志人格 权能 抽象
  • 简介:如何建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而且需要哲学的论证。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把握思想中的时代,并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学说。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哲学的发展史中吸取营养,必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分离的当代哲学旨趣。

  • 标签: 个人 社会 以人为本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就“”的内涵而言,乃是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其依据在于道,道的开放性使“”成为可能。就“”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作为价值创造活动中的自由,是通过人格境界提升的途径来实现的。对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进行辨析厘定,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我们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我们构建现代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积聚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儒家把行权当否的标准内在化。又有可能导致规范意识的缺失。

  • 标签: 时中 时行 先秦儒家
  • 简介:<正>在《管子》书中,“”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的《管子引得》的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的结果,把《管子》书中“”字的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dǜ)。根据《说文》的解释:“,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 标签: 管子 数量界限 作者 使用频率 适度消费 标准解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汉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汉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汉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汉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两汉 时代划分 传承 汉易
  • 简介: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日“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话语权 政府义务
  • 简介: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巳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衙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散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刘牧 三衙刘牧 彭城刘牧 易散钩隐图 北宋 易学
  • 简介:《论语·泰伯》“曾子有疾”章都是关于曾子临终场景的记录,编次的倒置彰显了孔子守死善道教诲的主题。守死、善道是曾子守死心态和修身意志的表征,因而守死得以守护死亡、喜悦全归,善道得以留存礼之不善而“贵乎道”之善。检视身体、踏上9-3途之守死是对死亡的接纳,因而守死指涉修身的外延;人之将死,尚能“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此之善道是对生命的坚持,因而善道指涉修身的内涵。曾子的身体爱欲,是孝和仁的巅峰体验;“言不远身”,“行不远身”,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君子风范和儒家修身哲学革命性、彻底性的表达。

  • 标签: 《论语》 曾子 守死 善道 爱欲 修身
  • 简介:是汉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易学和哲学著作,其用象数方式编织的天道观,不仅包含了阴阳卦气思想,同时还继承了老子和的本体论思想以及儒家的价值理想,是我们研究汉代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资料.提出的"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勾画出了一幅理想的宇宙社会图景,其中既有高妙的本体论思想,又有对社会秩序的思考.还借助道家思想和孟京以来的卦气说,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尽管这种生成模式不甚深刻,也有一定缺陷,但却体现出很强的时代特色.同时,在这个宇宙生成模式背后包含着作者深切的人文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汉代易学"天人之学"的精神实质.

  • 标签: 本体论思想 卦气 易学 变易 汉代哲学 《中庸》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正>刘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于魏景元四年(263)写的《九章算术法)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笔者在《刘徽思想探源》(《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中曾探讨了刘徽的思想与魏晋辩难之风的关系。本文继而探讨刘徽与先秦、汉某些思想家的关系,是为续篇。

  • 标签: 思想家 墨家 孔子 刘徽注 儒家 圣人
  • 简介:当我们把规范性关联于行动者时,我们就是在探讨有关行动的实践理由问题。一般来说,有关行动理由规范性的说明一方面要对行动的动机给予说明,另一方面要对行动理由的普遍客观性给予辩护。如果行动理由在根本上关联于行动主体,那么对行动理由主观动机的解释就总是具有相对容易的可理解性,而对于一个关联于主体的行动理由如何具有客观性的辩护却并不那么直观。

  • 标签: 行动主体 可理解性 主观动机 客观性 行动者 关联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