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857年,马克思应邀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关于玻瓦尔的词条。在该词条中,马克思基本否定了玻瓦尔所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讨论为什么马克思会如此贬低拉丁美洲。通常的解释是:在马克思写作的时候,关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资料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接触到的都是贬低拉丁美洲的资料,马克思不自觉地接受了对拉丁美洲的偏见。但这个解释具有很大的缺陷,不符合以批判表象为基本职责的马克思的思想。其原因可能在于,在马克思那里还残留着来自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马克思认为拉丁美洲独立进程没有发挥释放革命潜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职能。

  • 标签: 马克思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
  • 简介:伊安·伯认为科学和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重要基础。一方面,虽然科学不能为推导出伦理原则提供一个自给自足的基础,但科学对伦理学有着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哲学中的功利主义原则公正、自由等概念,使我们能够澄清评价选择的伦理原则。

  • 标签: 科学内在价值 进化论 功利主义 公正 自由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莫斯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布兹加创建了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又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在对前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人类目前所身处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展开全面批判的基础上,布兹加提出了“社会主义——作为向自由王国过渡和转变历史进程”的明确思想主张。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异化 突变 全球化
  • 简介:本文认为,至尊性是塔耶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它源自塔耶对黑格尔的主奴哲学的改写。整个改写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首先是把主奴关系转化为兄弟之情,其次是把空间的对立转化为时间的体验,再就是把对承认的斗争转化为对至尊性的追求。而正是基于这种改写,塔耶铸就了自己的思想的基石。

  • 标签: 承认 科耶夫 至尊性
  • 简介:遵循以生言性的路径,《荀子》以情欲为人性之本,将人性论与形而上相剥离。由于人的欲望具有共同性,在欲多物寡的情况下,人性之"恶端"必然勃发。"恶端"是客观的,但它不是"原罪",也不是人性中的一个部分或因素,而是一种诱因,一种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的必然趋势。《荀子》由自然性的性伪分导出社会性的性伪合,再由性伪合而申礼治,其人性论的实质是性有恶端可化论。在《荀子》,化性起伪的"化"不是改变而是教化之意,性伪合依旧立足于性伪分。

  • 标签: 恶端 礼治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辩证法 矛盾律 逻辑哲学
  • 简介:道安在佛教东传之初,作为博学广识的佛教学者、矢志不渝的佛法弘传者以及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佛教组织者,对佛教在中土的播扬和发展做出了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中土佛教的发展辙迹上深深打上了自己的思想印记。本文论列了道安之于中国佛教史的贡献和地位,指出,正是由于道安的开拓和建树,中土佛教在两晋之际才呈现一派新面貌,走上一个新时代。

  • 标签: 道安 中国佛教史
  • 简介:《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 标签: 淮南子
  • 简介:<正>经济改革中“短周期”的成因何在?治理经济“短周期”有何对策?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约三至六年出现一次经济危机的现象,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规律”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自1952年以来,大约五年左右,我国经济即出现一个“短周期”。其间经济波动,呈现萧条景象。

  • 标签: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两权分离 市场机制 周期性波动 计划与市场 短周期
  • 简介:韩丁好友金宝瑜认为不能忽略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某些负面影响;韩丁终生关注的山西张庄周边耕地的现时萎缩,从新层面证实了一些负面影响;韩丁的学生美国学者穆达闻对全球化影响中国农民两极分化问题,提出应以印度棉农悲惨境地为戒;韩丁的妹妹寒春、外甥阳和平通过中国与菲律宾比较,信奉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深刻历史意义.

  • 标签: 中国农业 全球化 警惕负面影响
  • 简介: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的根源在技艺(tehne),但其中艺术的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的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的座架,超出了人类的掌控.这个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的“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的图象,万物成为确定的客体.要摆脱座架的控制,必须重现技艺的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lgms)的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的结合.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的批判的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的促成力和单向度的存在论区分导致的忽视实际家庭的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的解决方案稀松无根.只有以家庭为源头的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的还是阿米什人的,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的裹挟.

  • 标签: 技艺 数学因素 座架 家庭 儒家社团
  • 简介:本文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介绍了MEGA2即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的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纂工作和特征。作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以及马克思研究工作方式的开放性,是MEGA2这一历史考证版力图展现的两个重点,这一全集版本将开启通向马克思与恩格斯及其浩瀚著作的新入口。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为例考察了马克思的工作方式,即他在研究写作中体现出的作为修改者和收集者的特征;第二部分以MEGA2中《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纂为例,介绍了这一历史考证版是如何展现马克思的工作方式,以及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之间差异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网络空间里MEGA2的发布情况。(摘要为译者补充)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版 MEGA2 资本论及其手稿 马克思 恩格斯
  • 简介:《通过孔子而思》是郝大维与安乐哲较早期的著作,作者基于对中国哲学“情境本体论”的判断,以概念关联建构的方式,将“义”置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地位,阐发孔子思想的创新性,并将孔子的教育方式定义为“唤起式教育”。其诠释的逻辑理路有哲学思考的魅力,也面临诸多质疑“义”在孔子思想中是否为核心概念?创新性是否为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特性?创造性诠释的限度与意义何在?美国汉学家的诠释为我们理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考。

  • 标签: 安乐哲 创新 唤起式教育
  • 简介:深圳市沙头角城建开发公司及其总经理周纪元成绩斐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等的辩证关系。

  • 标签: 沙头角 唯物辩证法 深圳 总经理 良性发展 物质利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