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柏格森的哲学对于20世纪初期西方的文学和艺术思潮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柏格森哲学,直观的重要性仅次于绵延。要理解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必须深入到其哲学内核,特别是结合其直观概念来加以考察。科学所依赖的知性,所把握的只是通过空间呈现的表象,不能够把握真正的时间、绵延和生命。只有借助直观才能认识和把握绵延,而哲学直观和艺术直观则是两种不同的直观方式。通过艺术直观,借助于形象,文学家和艺术家得以揭示出绵延和生命。

  • 标签: 哲学直观 艺术直观 绵延 形象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对“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只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西方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我们都无法对西方学者的成果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同行的研究内容,才能借“他山之石”,搞好我们自己的研究。现将西方学界“大跃进”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作如下综述,希冀对国内学者有所参考。

  • 标签: “大跃进”运动 西方学者 国内 成果 内容 同行
  • 简介:群众路线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群众工作方法内部也具有多重对立统一关系。在长期的国家建设过程,群众路线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机制,包括简约治理、中心工作和综合治理三大机制,它们已成为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治理的转型,群众路线也面临诸多挑战,简约治理、中心工作和综合治理机制无不在实践过程遭遇困境。群众路线具有'纯粹'的官僚制所不具备的优点,它适应国情,且符合公共行政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需要重塑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的中心地位。

  • 标签: 群众路线 基层治理 工作机制
  • 简介: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不仅为艺术再现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法,并且还主张艺术不仅要再现世界,也要改造世界。其中,只有审美先锋派才真正引发了我们感知方式上的深刻变革,并且,将其改造行动的影响扩展到了自律艺术的范围之外,从而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审美先锋派力图影响审美革命,即,从整体上影响并改造我们体验、感受世界的方式;并在某些重要方面改变我们感受和经历真实的方武。

  • 标签: 先锋派 审美先锋派运动 审美革命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晚年探索的失误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就要正确区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所作的重要贡献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所犯错误,正确区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正确区分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与严重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干扰特别是蜕化变质分子、阶级异己分子以及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的破坏,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对阶级斗争估计严重的一面和他对党和政权有可能改变颜色担心的正确一面,正确区分毛泽东对苏联亡党亡国的正确预言与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 标签: 毛泽东晚年 实事求是 正确评价
  • 简介:福利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种重要的平等理论,人们围绕其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与对话,共同勾画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平等理论图景。当代很多政治哲学家对福利平等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完全抛弃了福利平等,并建构一种替代性的平等理论,即资源平等理论。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亨并没有完全抛弃福利平等,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分别建构了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和可获得的利益的平等理论。实际上,无论通过对福利平等的替代还是修正而建构的平等理论,都没有成功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的考量之中。

  • 标签: 福利平等 资源平等 福利 运气 责任
  • 简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 简介: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真正理想的传播应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的“所见、所知和所感”自由地得以表达,并且使得所有信息和观念自由地得以共享;只有构建这样的大众传播形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同体的构成性作用及政治潜能,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社会也必将在这一过程更充分地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迅捷高效的现代媒介为传播的充分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也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体制下,扭曲的传播体制却阻碍着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在诊断当时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威廉斯不仅精辟地对传播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传播研究必须同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相勾连。通过引入宏观的知识、历史和思想语境,本文不仅试图厘清威廉斯传播思想的理论脉络、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同时还将论述其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 标签: 雷蒙·威廉斯 传播 解放 共同体 重构
  • 简介: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的参与者、卷入者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的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界的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 标签: 革命文学论争 文艺暴动 马克思主义文论 无产阶级文学论 唯物史观文学论
  • 简介:马克思的和谐观是自由与秩序、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的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与秩序并存,和谐与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的,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文革内乱,党内关怀并没有中断,党内健康力量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抵制和纠正“极左”错误实践,从政治上、精神上、生命安全等各方面给予受冲击迫害的老干部以程度不同的关爱,党的“普照的光”仍然温暖着身处逆境老干部,坚定着他们对党的信念,使他们的大多数人始终能看到光明和希望,最终渡尽劫波迎来胜利。

  • 标签: “文革”期间 老干部 党内 关怀 内乱 生命安全
  • 简介:愿景工作坊体现着协商民主的精神,是落实社会协商的一种制度设计,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业部门代表和普通居民这四个群体提供一个直接对话与协商的机会,使社会共同体面对决策问题构建出共同的愿景,并寻求共识的解决问题方案。十八届三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完善包括社会协商在内的协商民主体系,本文对愿景工作坊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社会协商提供借鉴和启发。

  • 标签: 愿景工作坊 社会协商 制度设计
  • 简介: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虽然在具体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基本定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命题。理论界在解读这个命题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凡是市场能做好的都交给市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语。我们认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有条件的,因而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交集的,这个交集面的大小与决定市场作用的条件的完备性有关。

  • 标签: 市场 资源配置 决定性作用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