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已经成为艺术批评的一种重要理论,因而当我们反思艺术批评时,也就不可回避地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涉及意识形态的本质、国家的职能、艺术创作特征、阶级的定义和社会经济基础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决定程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原理。这并不是对马克思的理论简单地再次评说一番,而是需要我们必须更加严谨地研究和解释。这既要识别清楚一些不属于马克思的而被错误地冠以马克思的名号的理论,又要看到在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部分存在一个很有价值、很令人困惑的不确定性,它一方面把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当作历史变革的动力,另一方面又把引发阶级斗争的人的因素作为革命性变化的决定性力量。这种悖论性的理解,在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核心地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果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现代思想体系中主流传统之一,其丰富性无与伦比,其争议性独一无二。此外还应看到,马克思理论是开放性的,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的,"马克思从未说过最后一个词,相反,他的确说了第一个词,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他开启了的话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批评艺术史 意识形态
  • 简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我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基础上,结合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就我们党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批评和自我批评观。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具体明确不能抽象笼统、要直面问题不能委婉含蓄、要出以公心不能夹带私货等。习近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观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风建设
  • 简介: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内批评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对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共产党人对自己的缺点要有完全诚意的自我批评;只有通过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党才能永葆纯洁性和长久的执政生命力。对毛泽东党内批评思想进行梳理与探析,能为党内批评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党内批评
  • 简介:特里·伊格尔顿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家的首要任务是参加大众的文化解放事业,他在自觉担负这个任务时,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定力,也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博大的胸怀。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首要任务是在理论上超越狭隘的自我表现论和躲避崇高论,推动广大作家艺术家在主观批判和客观批判的有机结合、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有机统一中,消弭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的差异,创作出气魄宏大、图景广阔、具有真正深度的大作品。

  • 标签: 文艺批评家 当代文艺批评家 任务
  • 简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的“阶级”一词来源于本土话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的是争取敌军士兵参加武装暴动,而不是通过“打江山”的方式夺取政权。在1939年12月首次使用“革命的特殊根据地”这一概念之前,毛泽东著作中的“根据地”指的就是“军事根据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割据地”。毛泽东著作中的“主观力量”最初指的是“革命力量”,而“客观力量”则是指“反革命力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规律”相当于现在的“规则”,所谓“战争指导规律”实际上指的是“战略战术”。只有从概念的角度进行解读,才能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文本。

  • 标签: 毛泽东著作 文本 概念史
  • 简介: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通行的文学概念抽象地看待"具体",忽略写作过程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概念的由来。文学一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含义多次变化,其过程显示了社会一文化关系的历史变迁。18世纪以来文学概念演化出现过三种趋势:(1)判别文学性的标准由"学识"转向"趣味"和"感受力";(2)由泛指"出版物"逐渐转向专指"创造性"、"想象性"作品;(3)"民族"、"传统"概念的发展引发了"民族文学"观念。通过考察可以确证:文学概念是一定阶级对普遍社会实践进行特指和控制的形式。以往"马克思主义批评"作出过意义非凡的贡献,但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的文学概念的影响,所以未能在文学领域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意识"。但决定性的理论突破是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是社会—历史范畴。与语言相关的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语言这一社会物质实践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因此,文学不应受束于某种既定概念,它是一种既恒定持久又不断超越自身旧形式的实践。本文选译自已故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晚期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7年),是该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中的一章。威氏创建阐发著名的"文化唯物论"时尤擅作"关键词历史分析"。本文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标签: 文学价值 概念 民族文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关系
  • 简介: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研究是其身体理论的延续,其理论资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将女性的某些文化品德以及女性的反叛力量视为重要条件,女性、文学及美学的亲缘关系,也促使伊格尔顿关注女性主义。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女性主义,伊格尔顿均以其政治理论及政治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批评并非单纯地从女性解放立场出发,而是基于其理论建构与政治诉求的需要,在他看来,女性主义不具备独立意义,而是作为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具有关联作用的有效点。

  • 标签: 伊格尔顿 女性主义 身体理论 政治批评
  • 简介:本文旨在对'批判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新的阐述。文章追溯了半个世纪以来对'批判美学'的界定,认为这些界定存在着对艺术抽离的缺陷。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这种作为概念美学的美学延伸到艺术领域,要求与艺术重新建立关系。而碎片式的美学成了当今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理论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始于一战期间的经典的欧洲先锋派重新引发人们的兴趣,并体现出批判美学的未来任务。

  • 标签: 批判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结构主义 先锋派
  • 简介:<正>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是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的,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洞见主要是零散地表现于一些信件中,并未形成一完整的理论,更没有机会与后起的文学理论交锋。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既能继承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洞见来完成一完整的写实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卢卡奇 写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存有论 文学批评
  • 简介:张云勋(《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斯大林把联系看作唯物辩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毛泽东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指出:'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他讲事物的联系,好象无缘无故什么东西都是联系的。''他讲事物的内在矛盾,只讲对立面的斗争,

  • 标签: 张云勋 哲学教材 内部层 次范畴 层次的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中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的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的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正>弄清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史上的基本状况,是推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跨入新世纪的一个前提。任何真正的科学研究,总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水平。从总体上看,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阐释与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马克思逝世后至二战前为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标签: 马克思美学思想 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学说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运动 美学史
  • 简介:<正>卢那察尔斯基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革命家,我们知道他是列宁的战友、苏联第一位教育人民委员(教育文化部长),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就译介了他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和《文艺政策》,并指出卢那察尔斯基"是革命者,也是艺术家、批评家",他"在现代批评界地位之重要,已可以无须多说了"。从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来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 标签: 文学批评 柯罗连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历史维度 马雅可夫斯基 创作个性
  • 简介: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彰显了他对人类社会研究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的走向,此种逆向探索蕴含了他所坚持的历史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来说,逆向建构是对顺向建构的批判和发展。作为他晚年仍在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建构是针对顺向建构的,通过对认定的命题或学说的反思批判从而达到重新创建。反向建构只是逆向建构的一种,逆向建构还包含非反向的其他种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文艺批评中有着明显的逆向建构,后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也有呈现,总体上大致有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侧重于社会历史,对文艺批评进行历史哲学的反思批判;阿多诺侧重于美学理论,对文艺批评进行审美反思批判;毛泽东侧重于革命实践,对文艺批评进行影响现实的反思批判,他们都力图达到对文艺批评进行创新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是文艺批评创新的有效途径,它能增进文艺批评创新的深度,也能增强文艺批评创新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能增强文艺批评创新的效能。具体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具有深刻性、一定的系统性,但连续性不强;阿多诺的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但也有矛盾性;毛泽东的具有时代性、导向性,但也应辩证地看待。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并不是无条件和不受限制的,它受历史前提、文艺自身及现实处境这些因素所制约。由此,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所要达到的文艺批评创新,是历史的、审美的和实践的文艺批评活动的必然结果,不是虚历史、去审美和脱实践的任意建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 逆向建构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的冷遇,应该说是由它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的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的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的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的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的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独特的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的日常经验中,使他们的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的经验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的"。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吴强在《学术探索》2018年第5期撰文认为,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虽未曾负笈留洋,但毛泽东早期就已对人类、国家、宇宙等世界史上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发表自身见解,而就当时的世界形势、国际时局、中外关系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等有关议题亦有极富创见性的思考。(一)人类之目的:旨在于实现自我。

  • 标签: 世界史 毛泽东 早期 观照 学术探索 积极主动
  • 简介: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的研究。唐君毅的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的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的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君毅的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君毅独具个性的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的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李北东教授的《四川抗战哲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四川抗战哲学的专著,以'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为哲学史研究的着眼点,对活跃于当时川渝地区的各种思潮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该书认为,抗战时期的四川是现代各种思潮和哲学流派交锋之中心阵地,在这一背景

  • 标签: 出版发行 哲学史研究 李北 中国文联 川渝地区 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