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改变世界"是指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的社会历史活动。由于不想、想不到和做不到,这一活动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视野里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哲学之所以主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由于自然科学长足发展所预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大工业发展所预示的社会发展未来的趋势,作为大工业主体的工人阶级的要求,以及这种趋势和要求的正确反映的前期理论准备,使"改变世界"成为可能。然而,真正地现实地"改变世界",有一个理论和认识上由抽象向理性,具体、历史发展中的理论向实践和实践进程中的跨越相完善的转化过程。这对于我们以清醒的头脑理解和实践"改变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改变世界 可能性 现实性
  • 简介: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曾被公认为《共产党宣言》的精髓。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对于因“新经济政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在联共党内出现了不同意见。历史形成的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对立,成为现实社会主义难以超越的界碑。从斯大林模式中突破出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由消灭私有制转向发展生产力,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过70多年的艰辛,也未曾有人敢于迈出的死胡同。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绝不是一种僵硬的具体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也就是人民的福祉,具体采用何种制度,全以是否利于实现这一根本目标为转移,体现了他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政治胆略和伟大气魄。邓小平不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一代伟人。

  • 标签: 邓小平 世界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 简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展现了1976~1984年间,曾经历政治上“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刻画了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的壮举。

  • 标签: 历史进程 邓小平 创作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 人生
  • 简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这句话,一般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是想指出以前的哲学家们只是消极被动地解释世界,一味地去对现存世界进行解释,而不重视改变世界,不懂得通过实践活动去对现存世界进行变革。而马克思所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不仅要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改变世界,实现世界的革命性变革,从而达到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秉持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在正确解释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改变世界,又在改变世界的实践进程中通过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方式不断解释世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解释世界 实践活动 改革开放 邓小平 进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简介:文本意义不只在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中生成,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型构中生成。阅读型构是一套交叉的话语,它以特定的方式生产性地激活了一组给定的文本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大众文本研究必须从组织了大众阅读的社会关系的阅读型构开始。

  • 标签: 文本 读者 阅读型构 生产性激活
  • 简介:传统文学理论认为,象征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德曼则批判象征推崇寓言,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重视文学的寓言性,着重读出文本中符号和指涉意义之间的非一致性,这是德曼的寓言式阅读方法。德曼还从语言修辞角度阐明了言意之间的断裂,宣称了阅读的不可能性,即阅读是无终极的过程,这与语言的隐喻特征相关。文本语言和意识形态一样具有欺骗性,而且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所以,德曼的寓言理论把一切现象看作文本,以语言作为阅读的主符码进行寓言式阐释,试图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

  • 标签: 阅读 寓言 象征 修辞性 意识形态
  • 简介: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不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偶然"借用",而是其本身的文化批判品性符合阿尔都塞时代理论问题背景使然。历史地看,对西欧社会和共产主义运动现实问题的关注、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泛滥和法共理论"教条化"现实的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传承,是"症候阅读法"的主要理论问题背景。"症候阅读法"的文化批判品性的内涵有二:一是指"症候阅读法"的理论视域是文化;二是指"症候阅读法"的内在品性就是批判。其中,第一个内涵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和文化哲学的"统一"关系以及文化哲学特有的否定的历史研究方法中得到揭示;第二个内涵主要从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法"对文化活动、文化载体和文化客体的批判,根本上,就是从对理论上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得到揭示。此外,"症候阅读法"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持续"穿刺"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现象。

  • 标签: 阿尔都塞 症候阅读法 文化批判品性
  • 简介: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在他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透过这些书目,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在不同时期阅读和希望人们阅读的重点,这当中,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现实问题的关注所在。可以说,提倡读书,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是毛泽东一生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方法,促成了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途径。

  • 标签: 毛泽东 阅读 荐书 书目
  • 简介: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透过这些书目,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在不同时期自己阅读和希望人们阅读的重点,这当中,也反映出他当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所在。可以说,提倡读书,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是毛泽东一生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方法,促成了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途径。

  • 标签: 毛泽东 阅读 荐书 书目
  • 简介:本文是对盛行于德国学界的“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回顾和评论,旨在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首先,作者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诞生追溯至巴克豪斯、赖希尔特、施密特等人对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遗产的继承。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这一运动的理论主题,即整体性地诠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度挖掘黑格尔与马克思方法论之间的总体性关联,重建马克思的价值形式辩证法与资本逻辑批判,再现商品与劳动的二重性对社会自主化的形塑。最后,作者概述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新马克思阅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价值形式 资本辩证法
  • 简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的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