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基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形成发展历经酝酿、倡议、务实合作三个阶段,秉持的原则主要有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市场运作,建设的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 标签: 习近平 一带一路 战略思想
  • 简介:中国政府提出“路”战略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外些政要、学者、媒体反响强烈,纷纷对“路”战略发表看法,赞扬、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误读、甚至敌意者亦有之。及时、充分地了解这些看法,对于实施和落实“路”战略无疑具有定的意义。

  • 标签: 国外政要学者媒体 “一带一路”战略 述评
  • 简介: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老书记'贾正方在带领宝山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方精神',即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因地制宜的求实精神、敢做敢为的担当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正方精神'源于宝山的实践,为宝山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是宝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彭州宝山村 历史实践 “正方精神”
  • 简介:祖国统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祖国完全统思想的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和平统发展理论:提出'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把祖国统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路径;提出'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从中华民族的高度去谈两岸关系,用中国梦囊括两岸的未来和命运,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为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实质性发展迈出了重要的步;提出推动祖国完全统的战略构想,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坚持从民族的整体高度来解决统问题,坚持从人民的主体性角度来解决祖国完全统的问题。深刻领悟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进步丰富和发展'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祖国统一思想 中华民族复兴 “一国两制” 人民主体性
  • 简介:2015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这论述,提出了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即坚持唯物史观与翔实准确史实的统

  • 标签: 唯物史观 史实 历史结论 中央政治局 方法论原则 集体学习
  • 简介: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曾被公认为《共产党宣言》的精髓。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对于因“新经济政策”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在联共党内出现了不同意见。历史形成的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对立,成为现实社会主义难以超越的界碑。从斯大林模式中突破出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由消灭私有制转向发展生产力,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过70多年的艰辛,也未曾有人敢于迈出的死胡同。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绝不是种僵硬的具体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也就是人民的福祉,具体采用何种制度,全以是否利于实现这根本目标为转移,体现了他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政治胆略和伟大气魄。邓小平不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代伟人。

  • 标签: 邓小平 世界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统战线思想是在起伏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体系。1840年,恩格斯在《唯理论和虔诚主义》中最早提出了“统战线”的概念。此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中,统战线思想从萌芽逐步走向了成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统战线思想成熟的标志。统战线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中间阶级指明了政治方向,初步认识了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思想 形成历程 历史意义
  • 简介:值此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之期,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宣传邓小平思想、理论与生平,以更加成熟、更富创新的学术成果助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本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本刊特推出2016年重点选题之,供广大作者参考。1.邓小平方法论研究2.邓小平历史观研究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4.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5.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6.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研究7.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 标签: 重点选题 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建设 改革发展任务 两个飞跃 方法论研究
  • 简介:本文尝试提出个研究新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我国不同时期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城镇化推进路径的内在机制、阶段特征、优势与不足。通过对新中国67年来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中国城镇化发展基本围绕'农民自主选择与社会秩序'矛盾运动这条主线展开,其矛盾运动过程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体现,激发了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相统的方法论,实现二者的有机统

  • 标签: 城镇化 农民自主选择 社会秩序 制度变迁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美学形象'巧云挑担'的讨论,阐发种'缺陷性'的美学形象,并讨论这种形象和指向具体历史情境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的内在关联。这种形象不同于完善性的'理念'形象,它揭露而不是掩盖理念体系和具体的物的世界之间的缺陷和距离,通过'缺陷性'形象的'典型化'的努力,能发挥种卢卡奇强调的总体化的批判功能。在对这个美学形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借用本雅明的'微弱的弥赛亚'的提法,本文试图将这种在历史的具体中寻找希望的乌托邦和那种理念化的、绝对主义的、工具性的乌托邦区分开来,并把它称为'缺陷性'乌托邦。

  • 标签: “缺陷性” 典型 乌托邦 汪曾祺《大淖记事》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反杜林论》第编九、十、十一章,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观、永恒道德观和超阶级、超历史的平等观作出的科学批判,通过分析批判,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和平等观,论述了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是恩格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文献,在《反杜林论》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杜林论》第编九、十、十一章在论述道德和法的历史性部分,论述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阐明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矛盾和发展动力;阐述了道德和法的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阐明了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和关于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迪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恩格斯 道德 历史性 启示
  • 简介:'五位体'的总体布局,与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思想脉相承。广安作为小平同志的故乡,将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仰怀念,转化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党中央'五位体'战略布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安以经济建设为根本,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推动广安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夺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等十余项全国性城市评比桂冠,为广安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以社会建设为前提,着力个也不掉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稳定、法制教育、精准扶贫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了广安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充分理解和实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始终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本色,拓展了持续发展的长远空间。以政治建设为保证,按照中央、四川省委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将从严治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 标签: 邓小平 习近平 “两个文明” “五位一体”
  • 简介:马克思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次完成了对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本文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皮特·E.戈登就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思想史教授加雷思·斯特德曼·琼斯(GarethStedmanJones)的新作《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写的篇书评,刊登在2016年10月23日的《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栏上,名为《叫他卡尔》(CallHimKarl)。《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英文版共750页,由贝尔纳普出版社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评从此传记所采用的新视角出发,明确指出《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书聚焦于卡尔·马克思本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文章开始就引用马克思自己说过的句话来说明很多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戈登认为《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书有很多优点,其中,斯特德曼·琼斯优雅得体的叙事风格能够引领读者(甚至是不熟悉19世纪历史的读者)穿梭于那个时代的政治论争中。他熟稔思想文化史,从而对马克思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所创立的思想中的多个主题的表达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创作了我们这个时代关于马克思的最权威的传记。

  • 标签: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误读 新视角 传记
  • 简介:林伯海教授是国内较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学者,早在1992年,其硕士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人论构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模式的探索》就曾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的优秀硕士论文。尽管其博士期间转向了社会思潮,特别是政治思潮领域的研究,但他仍长期跟踪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领域的研究动态,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料。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后,他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构建研究'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思潮 政治教育学科 主体性 学范 硕士论文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进行解释,因此能否结合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平台上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理论经济学

  • 标签: 经济改革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发展
  • 简介:为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辑刊十余年来的办刊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期刊正式创刊后在新的起点上的发展和建设以及2016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创刊会暨2015年编委会于2015年11月27日在京召开。刊物主管部门教育部社科司相关领导同志,指导单位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刊编委会 编委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