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普世价值”不是价值中立,而是作为虚假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存在,其本质在于向全球推广所谓“普世”“西式民主”“现代社会价值制度”。“普世价值”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之上,严重背离了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辩证统一基本哲学原理,并导致了社会文化交往中“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根本对立,最终陷入了哲学价值困境而难以自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为了有效应对“普世价值”挑战而提出,这二者可以看作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双引擎。

  • 标签: “普世价值”哲学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人类共同价值
  • 简介:不同于以往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萌芽。本文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要素。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论述了联合体概念。马克思认为联合体社会“主体”不是“资本”或“国家权力”等外在力量,而是“联合起来个人和生产者”。另外,联合体本质上是以相互主体地、能动地、有意识地联合在一起生产者之间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社会,这才是“一个更高级、以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社会形式”~①。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怎样产生了联合体要素(主体及物质条件),马克思又是怎样理解?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并试图阐明这一问题基本点。

  • 标签: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 联合体 联合劳动 合作工厂
  • 简介: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指的是,只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并同时排除偶然性历史作用一种严格决定论。与之相比,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不论在“三形态论”或“五形态论”理解下都实现了对历史决定否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发展必然性不是抽象必然,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必然,即是大量偶然性积累下必然;历史必然性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历史偶然性则是其蕴含多种可能性;社会形态结构是在“现实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

  • 标签: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决定论 必然性 偶然性 现实的人的活动
  • 简介:"差序"是古代中国社会建构机制,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国家结构、治理机制与文化形态均呈"差序格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基本趋势是从差序格局到平权格局。"平权"是现代社会建构基本机制。"平权格局现代社会结构,要求全面推进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差序格局 平权格局 社会转型
  • 简介:马克思批判理论并非一种诉诸外部标准规范性分析,而是一种内在批判。它从历史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一种特定社会秩序及其自我认识内在矛盾冲突,指出后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虚假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改变社会解放实践。这一理论相较于科学哲学观点,更应被当作一种将描述、解释规范性论述相结合实践性理论,是批判理论传统中典型范本,对当代批判理论仍然具有意义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批判 解放 实践
  • 简介:1996年10月24—26日,来自德、俄、法、日、韩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专家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召开了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编辑讨论会。会议围绕陶伯特领导编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版本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哪些文本可以收入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文本编排顺序原则、卷次题目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激烈争论,各国专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此次讨论会加深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编辑原则上分歧。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MEGA^2 编辑原则
  • 简介:毛泽东是我国人民民主理论开创者、制度设计者、终生践行者。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具有人民统治、民主权利、民主制度、民主精神四重涵义。人民民主是人民切实享有的民主生活,表现为各方面、各层级、各组织、各环节、各类型民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公共性本质特征。毛泽东人民民主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杰出成果。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民主 中国形态
  • 简介: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自我调适、自我革新甚至自我纠错能力,在意识形态方面同样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面对现代化时代诸多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不断地自我调适,以便能够与时俱进。具体来讲,面对市场经济逻辑、民主政治逻辑和风险社会逻辑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逐步实现自我调适与变迁,从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与合法性。

  • 标签: 意识形态 自我调适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形式'讨论从属于同一时期'中国化'讨论,是'中国化'讨论一个具体构成部分。文艺界之所以没有广泛采用'文艺中国化'口号,而是采用了文艺'民族形式'口号,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出于统战考虑;其二,出于规避共产国际外部干预考虑;其三,受到了'旧形式利用'讨论影响。但是,由于'民族形式'这一术语本身意义含混性,以致给这场讨论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化 民族形式 大众化 现实主义
  • 简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认真面对一个极其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首先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再次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十分重要地位,引起学术界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文献系统梳理,从研究概况、热点问题、现存不足与研究展望四个层面作一评析,以期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工作。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评析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推进基础理论研究知识生产,建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对个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尝试,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实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开端、载体归宿。个人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目标的直接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自然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人为个人”。要思想,既是人内在动机又是内在机理。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真实场所,思想实践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是,“人为个人”中“人为”是个人之为与社会之为协同,个人始终是社会中个人。遵循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统一规律开展积极思想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情趣富于意义关键所在。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 思想空间 思想实践
  • 简介:长期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最终归属共产主义,被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回避,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没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开始,他们试图用纯粹否定性批判理论否定辩证法来改造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政治,从而悬置了作为人类解放最终目的共产主义。从他们否定辩证法入手,我们发现,阿多诺等人倡导否定,实际上是以杂多为名义来摒弃一切同一性逻辑,制造一个纯粹杂多,没有任何同一性星丛。相反,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迪欧坚持用肯定辩证法,肯定了共产主义及其事件合理性,只有对作为未来真理共产主义肯定,才能帮助人们走出当下资本主义迷宫,实现未来解放可能性。

  • 标签: 巴迪欧 共产主义 肯定辩证法
  • 简介: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包含着丰富战争哲学战略学思想,尤其是他“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继续”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着后世所谓“大战略”思想,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战略思想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政治本质、战争概然性、战争军事目的、积极防御人民战争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对毛泽东战争观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克劳塞维茨 毛泽东 《战争论》 战略思想
  • 简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们耳熟能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但对于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较少论及,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中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暴力论'三章中,则通过分析经济对政治'基础性'地位、暴力工具对经济状况依赖、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关系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东西'、'政治状态是经济状况决定原因'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阐明了只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能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 标签: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状况 政治状态 政治权力 暴力
  • 简介: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斯·韦伯合理性思想、霍克海默科学技术“合理性等同于政治统治合理性”,以及马尔库塞“社会生产过程也是意识形态产生过程”思想。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政府干预视角,认为科学技术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危机,成为新合法性基础与社会意识形态统治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关系问题。这对于我们发挥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科学技术观,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互动共进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哈贝马斯夸大科学技术社会价值混淆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区别值得警惕。

  • 标签: 哈贝马斯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互动关系
  • 简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中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意味马克思新世界观诞生,更标志马克思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革命性变革。从此,意识形态批判超越了知识论视野而达到了社会历史理论思想高度,获得了科学性质品格。面向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科学性质,并且代表马克思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独特理论视域。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最新形势特点,要求进一步将意识形态批判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课题,在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上继续推进意识形态批判。

  • 标签: 意识形态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基础 资本逻辑批判
  • 简介: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思想,旨在维护各民族文明生存发展,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文明理想。这种思想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发展本民族文明、如何处理与其他文明关系、如何构建未来世界文明全球问题;同时也存在忽视当今世界主要矛盾、轻视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缺乏文化与综合国力结合整体视角,以及无力解决全球性问题缺憾。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理论缺陷,阐述崭新世界文明观,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顶层设计,为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提、基础途径。

  • 标签: 文化自觉 世界文明观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理论前提,立足于共产主义社会'状况''理想''运动',全面揭示了科学共产主义本质特征思想体系,划清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关于共产主义说教原则界限,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重要标志。

  • 标签: 共产主义 状况 理想 运动
  • 简介: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动力论是在19世纪'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张力中建构。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动力论存在双重维度:一方面把推动社会形态演进动力归结为生产力推动,进而由生产力引起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结构性动力';另一方面又把社会形态演进动力归结为主体革命性能动性,尤其强调主体实践在革命中对历史推动作用'主体性动力'。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动力论具有极强的当代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形态演进 动力
  • 简介:“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近3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近7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而且来源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多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近4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相比较而言,文化自信显得更深厚。”要实现文化自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则必不可少,一个政党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亦与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框架下如何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 标签: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自信 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