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一直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实证科学”,但他以辩证法构建的“实证科学”实际已经颠覆了传统知性科学的核心原则,是以“批判性”为核心特征的大写的科学。这种“批判的实证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研究领域知性方法的肤浅性,社会实在作为无限性的存在,不能由知性逻辑把握,只能在辩证法的批判逻辑中否定地展开。“批判的实证科学”既超越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科学范式,也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它作为“新世界观”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呼唤着一次新的精神革命。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实证科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这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问题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呢?学界发表了不少见解。我以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相对于过去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几个孤立的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而言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又经历了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都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各个阶段之间又不是断裂的,而是前后相继且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能仅以某一阶段的观点和文本为标准来解释整个马克思主义。

  • 标签: 理解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实践观 述评 理论界 体性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 标签: 新时代 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
  • 简介: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思想、霍克海默科学技术的“合理性等同于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及马尔库塞“社会生产过程也是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等思想。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政府干预的视角,认为科学技术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成为新的合法性基础社会意识形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问题。这对于我们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共进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哈贝马斯夸大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混淆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区别值得警惕。

  • 标签: 哈贝马斯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互动关系
  • 简介: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军事斗争的辉煌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灿烂光辉并没有丝毫暗淡,依然是我们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坚实基础,是研究和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武器,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 标签: 毛泽东 军事思想 科学价值
  • 简介: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辩证思考治国理政问题,就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如有预判高度的战略思维、多角度认识的辩证思维、根本性思考的法治思维、全面谋划的系统思维、有备无患的底线思维和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等。这些新思维既从战略上思考,又从战术上谋划,贯穿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形势下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行动指南。

  • 标签: 习近平 执政理念 稳定思想 科学思维
  • 简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要坚持科学的立场和态度,也要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
  • 简介:马克思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关系是一项以往受到忽视的重要学术议题。基于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苏格兰启蒙哲学以崭新的经验理性主义和关于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而走在了时代前列,并引导启蒙精神向社会物质领域纵深推进。具体而言,苏格兰启蒙学派分别在历史观、正义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三个层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深入挖掘苏格兰启蒙学派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分殊,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质理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本质内涵,以及在今日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下重建劳动主体性解放的力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标签: 苏格兰启蒙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语境中,科学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驱逐出去,因而科学哲学是对立的;“科学”意谓一种各门学科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是“科学”;拥有“范式”是科学最根本的特征,唯物史观尚没有成为历史观领域中的“范式”。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理论理想和理论使命就是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标签: 科学 哲学 标准 范式
  • 简介:陈昭启在《学海》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毛泽东判断“何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是从一维界定向多个维考量转变的,主要包括接受、运用和发展三个层面。首先,他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就必先接受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因为立场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愿意参与革命以及参与革命的决心,是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信仰 政治立场 无产阶级
  • 简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在综合考量人民主观需要和社会客观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并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鲜明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定依据和发展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是衡量新时代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 标签: 新时代 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要矛盾
  • 简介:哲学社会科学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就要通过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发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各级社科院为代表的高端权威智库,要站在历史、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分门别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聚焦如何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祖国统一、应对特殊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复兴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如何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等关键问题作出科学而有说服力的回答,切实增强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之路进行系统前瞻谋划及具体路径设计,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智库 哲学社会科学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境界。主要包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提高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 标签: 习近平治国理政 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邓小平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完整阐释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是有差别的普遍富裕、是由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是从低级共富向高级共富不断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止两极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
  • 简介:为了应答意识形态斗争、科学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恩格斯晚年创作了《自然辩证法》这部手稿。去世前,他将之划分为《辩证法和自然科学》《自然研究和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各种札记》四个部分。这是一部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论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等问题的著作,是一部立足于劳动搭建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之间桥梁的著作。它首次较为集中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学等问题,勾勒出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轮廓。今天,学习这部经典,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加强自然辩证法教育、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自然 科学技术 劳动
  • 简介:毛泽东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基本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确立了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方法,力行党对军队组织制度和军队干部管理的绝对领导方略,坚持党对军队作风建设的绝对领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解读毛泽东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秉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作风,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强军目标
  • 简介: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及其培养目标决定的;特殊地说,是提升中国未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所需要大规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弥补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两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主动建构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路径,一是把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以找到两者'同向同行'的契合点;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共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
  • 简介: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建构者,他在领导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从力量主体、权利主体、评价主体、价值主体四重维度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扩大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理论空间和理论深度,提升了党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撑。深刻分析和把握毛泽东人民主体价值观内涵的四重意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主体 价值观 内涵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华民族复兴、建设伟大工程、建设人才强国等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人才强国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