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辩证法不是什么自在的普遍规律,而是自在与自为统一关系中的客观法则,它不仅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不可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否定本体论就会在理论上陷入困境。

  • 标签: 辨证法 真理 黑格尔 客观规律 实践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孙正聿教授关于辩证法研究的三个重要观点是:(1)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式方法,而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2)辩证法的批判性特别地体现为思想的前提批判;(3)在把握辩证法的近代演变之际,需要开展其当代形态的研究。基于对孙正聿教授上述观点的评论以及对辩证法的进一步阐释,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社会现实为实体性内容的,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对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的决定性超越,因而通过辩证法而开展的前提批判在哲学上具有特定的原则高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哲学 辩证法 主观思想 社会现实
  • 简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SieistseineunbewuβteundunbedingteVoraussetzung."一句中"unbewuβt"一词在中央编译局编译的译本中先后有三种中文译法:"不自觉的"、"本能的"和"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如果选取"不以意识为转移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时"看法,即科学解决了哲学提出却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哲学终结;如果选取"不自觉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共时"看法,即哲学与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两个维度而相互依存,从而使哲学踏上新的道路。不同的译本会使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读者也有权利依据其理解而构成不同的哲学问题。这是探讨"unbewuβt"一词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中文翻译及其所引发的哲学问题的真实意义。

  • 标签: 《自然辩证法》 unbewuβt 不自觉的 不以意识为转移的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 简介: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为多”的实体划分,“一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 标签: 中介 第三者 辩证法 事物 “一分为三” 观念划分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的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的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的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和判断的证成和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的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的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的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存在主义是对个体存在状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的哲学流派,个体存在状态的异化是导致个体产生不合理信念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要想解决心理障碍高发这一严重社会问题,需从修正个体的信念系统出发.时代状况影响个体的存在状态,个体存在状态是塑造个体信念系统的主要素材,为厘清个体信念系统的构成要素,需要对个体存在状态进行分解.基于对厌倦现象的梳理与挖掘,可以发现时代状况与个体存在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揭示出存在状态对个体信念系统的塑机理,以及信念系统与心理障碍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厌倦现象的分析,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可以揭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个体信念系统进行修正与重塑的路径与方法.

  • 标签: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厌倦 信念 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