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明确区分了therational(合理)thereasonable(讲理),这个区分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正义理论尤其是其思想转变缘由枢纽。而在其《学士论文》中,罗尔斯区分了thenatural(自然)thepersonal(人格),进而恰当而清晰地定位了伦理学。在这种定位中,伦理学研究对象是人格关系,而且与神学、宗教不可分离。合理与讲理这对区分内涵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得以展开,而对自然人格区分则进一步推进了合理与讲理这对区分理解,罗尔斯做出此种区分原因也将得到呈现。

  • 标签: 罗尔斯 合理 讲理 自然 人格 自然主义
  • 简介:“墨家哲学是功利主义”是中国哲学界八十多年来主流观点。郝长墀曾撰文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论证依赖于两个观点:(1)功利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2)墨子以他人为中心。如果郝长墀翻案成立,显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非常重要贡献。这里并不质疑郝长墀结论,只是试图证明郝长墀功利主义墨家哲学诠释有待商榷。首先,功利主义者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次,墨子也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 标签: 墨子 自我中心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作为“思维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图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如镜像逻辑图像之间关系、逻辑常项意义问题、镜像逻辑认知经济性、弗雷格一罗素论题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输入模块计算功能作为范围特异性封装性基本前提,支撑了整个心理模块理论,它与中枢系统计算差异,以及语义加载过程中渗透问题是理论焦点问题。通过心理模块理论中输入模块与中枢系统计算机制比较梳理,尝试心理模块理论中两次计算观点中存在问题进行揭示并指出可能解决路径。

  • 标签: 模块 输入模块 中枢系统 表征 计算
  • 简介: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组基本而又非常重要哲学概念:分析与综合、先天与后天、偶然与必然。按照这三组概念一种理解(如逻辑经验主义):分析陈述=先天陈述=必然陈述。康德打破了分析性与先天性之间联系,克里普克打破了先天性与必然性之间联系,奎因打破了分析与综合区分。上述哲学家洞见对我们深入理解三组哲学概念以及与之相关哲学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最近三十年来,一些分析哲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些概念之间关系:卡普兰打破了分析性与必然性之间关联,策尔塔打破了必然真与逻辑真之间关联,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分析性概念。通过区分两种必然性(语言必然性事实必然性).再根据此种区分对三组概念分分合合展开全面的梳理分析,并依据策尔塔逻辑真的解释对分析性重新给予界定,一种薄版本分析性概念可得以坚持:分析命题就是逻辑为真的命题,而并非必然为真的命题。

  • 标签: 分析性 先天性 必然性 逻辑真理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探讨交流,涉及蒯因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促进中国哲学研究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功利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功利主义认识.也就是自由主义认识,更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再认识,、功利主义理论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边沁创立到密尔发展完善。边沁主张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道德最高标准;密尔则以更加人性减少计算方式来使功利主义趋于完善..桑德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功利主义并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及重视个人价值尺度差异性,甚至将人类生命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是一种倒退现象.由此,桑德尔提出自己权利与善何者优先性观点。这个争论结果当前中国道德生活建设也具有启发性。

  • 标签: 功利主义 桑德尔 权利与善
  • 简介:20世纪以来,关于信念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有表征主义倾向论两条基本路径。基于信念组合性特征阐明,一方面,组合性是信念构成性条件;另一方面,组合性不是信念构成性条件,因为典型物理倾向心理倾向都不具有组合性,而且,一个组合性倾向谓词不必然谓述一个组合倾向。因此,在形而上学上,信念不是倾向。进而,考虑到表征主义能够为信念组合性提供最佳解释,论文主张,信念组合性特征是支持信念表征主义有力理由。

  • 标签: 信念 组合性 表征主义 信念倾向论
  • 简介:图灵著名“通用机”属性长期以来支撑着关于认知本质功能主义直觉。克里斯·伊利亚史密斯认为,可多样实现性标准功能主义论证有一个逻辑问题。这些论证实质上都依赖于图灵计算强有力洞察。在处理了这一批评一种可能答复之后,克里斯·伊利亚史密斯进一步论证了功能主义不是理解什么是具有心灵一种有效途径。特别是他证明了在区别执行功能时所涉及难题会使可多样实现性无法检验,难以提供新信息。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图灵机在心灵哲学中作用还需重新考虑。

  • 标签: 图灵机 功能主义 可多样实现性 计算的等价 心灵哲学 柯尔莫哥洛夫
  • 简介:耿宁认为,儒学中政治与道德实践具体、实在效用,与人性、心性本体问题如何解决有着极为重要关系,打通"用"之"实"与"体"之"玄"宋明儒学之努力,也与魏晋玄学、与王弼探讨有关。首先,王弼哲学言说方式,是为其儒家政治、伦理关怀服务。王弼思想之玄远,是为解决政治伦理效用过多纠缠于具象而不能体现大效用问题而设。王弼贡献,不仅在于他通过《老子》赋予儒家政治与伦理思想新意义,而且在于他同时通过《庄子》赋予儒家生活形式与修身功夫新意味。正是通过《庄子》,原本被片面玄(抽象)理解《老子》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补充作用,起到了连通道家与以孟子为中心儒家理论桥梁意义。

  • 标签: 王弼 玄学 耿宁 心学
  • 简介:“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在迈向现代强国建设中,整个社会需要有更高文明素质精神动力。2014年1月1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伦理学学会宗教学学会在上海社科院共同举办了“文化强国与精神动力”学术研讨会。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主持开幕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处长王克梅到会致辞。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分别主持了会议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上海社科界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文化强国内涵、建设文化强国途径、如何通过价值治理发挥宗教正能量而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认同与传播,以及如何在汲取自身传统世界各种优秀文化基础上自觉构建新文明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动力 文明类型 上海市
  • 简介:在当代英美道德哲学领域,"友谊"是各大流派哲学家都关注问题。当代学界普遍认同真正友谊是以对方自身为目的,因对方自身之故爱对方。既然友谊本质是利他,人为何要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投入呢?这一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界被表达为友谊"正当性"问题。当代主流学界试图以"价值"回应该问题,但是却陷入无法自圆其说悖论当中,价值论根本问题在于其哲学预设本身。以托马斯·阿奎那友谊理论为依据,托马斯主义以友谊活动本身道德性为友谊正名,在理论实践两个方面比"价值论"更有说服力。由此,在当下重温阿奎那友谊理论,当代学界探讨友谊"正当性"具有不容忽视意义。

  • 标签: 友谊 正当性 价值论 阿奎那 托马斯主义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空间范围认知一直是在扩展。起初多以中国为世界,后来多以亚洲为世界,现在则以全球为世界。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里,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一个人独善其身基无可能,一个民族—国家闭关锁国亦无可能,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世界中去思考问题。

  • 标签: 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视野 吴根友 意识 全球化时代
  • 简介: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一个挑战与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是现代性并不能培育出成熟心性。④因为教育改革对于全球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笔者在本篇论文中,试图在那些交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中未来教育改革对话方向。笔者将提出三项基本主张,然后据此提供建议以为响应。

  • 标签: 博雅教育 对话 中美 心性 成熟 培养
  • 简介:弗雷格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容器交流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过程中与说者所共同建构东西,而不是说者在说话之前现成之物;思想不是解释者意见,也不单是说者意图,而是话语自身意义;思想是说者与解释者在话语交流互动过程中一个逐步完成过程。说者的话语与解释者赋予说者思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调整、相互促进反思平衡关系。

  • 标签: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命题态度 反思平衡 弗雷格 戴维森
  • 简介:科学主体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所无法回避。一些学者虽不公然主张取消科学主体或主体性,却以一种隐含方式将科学主体“束之高阁”起来。最突出表现莫过于那些宽泛地使用“实践”概念理论流派,它们试图通过寻求“实践”本体而将与主体或主体性相关认识论问题转换为单纯本体论问题,进而又将主体与实践活动降格为外部世界互动之网一个物化片段、一个偶然事件,以便彻底消解与主体性相关实体性、超越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其严重后果是使科学难以获得一个完整形象、沦落为一种“机会主义”事业并失去了主体性向度和合理性依据等。因此,在正确评价相关理论流派语境价值有限性前提下,从其所依据本体论出发,指出其症结所在,能够在“场-体”共在本体论基础上确立主体性基本原则,并将科学主体放回其应有的位置。

  • 标签: 科学主体 实践 悬置 场-体
  • 简介: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体会,机会难得。听说前几天你到社科院哲学所去讲学。你谈题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谈起?

  • 标签: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对话 哲学所 社科院 讲学
  • 简介:相较于自觉、理智研究,文学作品更能直接地反映精神生活思想态度中新趋向。此外,文学是精神史上一种宝贵资源,可以从中挖掘出某些容易被人忽视同时又让人萦绕于怀情愫,这些情感并没有被那些官方文化模型所认可,人们往往无法从非艺术语言中发现它们踪迹。通过清代袁枚《子不语》文本分析,我们发现袁枚儒家主导传统宗教、宇宙秩序及历史概念提出了重要挑战,从而表明文学材料可以为我们彰显新儒家道德解决方案某些让人不满之处,也就是新儒家正统理论关于宇宙秩序官方概念不满,这种彰显可以成为理解特定时期某些被掩藏起来之侧面的一个重要历史源泉,从而拓宽了自觉、理智研究认知边界。

  • 标签: 子不语 宗教 宇宙秩序 历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