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50例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老年组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几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吸烟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家族史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项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酗酒、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有家族史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相关。其中,睡眠质量差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最危险的因素,需要广大患者注意。

  • 标签: 非老年 脑梗死 睡眠质量 吸烟史
  • 作者: 任国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十灰散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将其按住院编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行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十灰散行止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治疗天数等指标相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十灰散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其可达到有效止血目的,并且可改善患者胃痛、胃痞、口干、纳差等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经鼻腔留置胃管计划拔除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儿外科39例计划拔除胃管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9例计划拔除胃管与小儿外科服务对象的特殊,家长相关知识缺乏,固定不牢靠及对患儿肢体约束不到位等有关。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儿护士应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妥善固定胃管,适当的肢体约束及合理使用镇静剂,以减少或避免小儿外科计划拔除胃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小儿外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小儿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计划拔管原因,探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PICC置管中l5例计划拔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者计划拔管发生率为0.23‰,导致计划拔管原因依次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管道脱出、渗液、其他。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堵塞是导致PICC置管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正确的维护方法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计划拔管的发生。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拔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划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老年患者鼻胃管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2%降至改善中的0.96%,改善后的0.2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老年患者鼻胃管计划拔管率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医患之间的沟通、信任尤为重要。通常,我们认为沟通是语言的沟通,其实医患之间的多种语言沟通,护士语言沟通在医患关系中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语言 环境 形象 微笑 眼神 体态
  • 作者: 施晓军陈康(通讯作者)金叶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热射病非显性DIC的疗效。方法:将32例热射病非显性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4h用药量0.2~0.3nag/(kg·d),连用3d。比较两组患者DIC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BPC、PT、APTT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IC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P均<O.O5),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后,BPC升高(P<O.05),APTT、P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地防止热射病非显性DIC向DIC的发展,并能降低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选择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84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高选择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降低心率、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选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富马酸比索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脊柱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90例,予以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分别进行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Cobb角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以及中缘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VAS、Cobb角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以及中缘高度等指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脊柱疾病治疗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并且安全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脊柱疾病 手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 标签: 高中历史 教学实效性 探索
  • 简介:摘要报告了评判思维在平产接生中的应用。介绍了对评判思维的认识、理解、评判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平产接生的意义,从接生前、接生过程中、接生后三方面对评判思维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平产接生
  • 简介:摘要曹志群教授治疗胆汁反流胃炎指出,其主要病位为胃,还与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小柴胡汤、丁香散等基础方化裁治疗。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左金丸 小柴胡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12例,其中11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1例癌肿不能切除行短路手术;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1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其中2例乙状结肠癌伴梗阻行金属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2周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Hartmann手术5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4例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1例永久造瘘;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4例。结论重视围手术的处理,根据急性梗阻结直肠癌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疲乏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症状,可降低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分别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的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对策进行介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疲乏 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上皮良、恶性肿瘤二维声像图的差异性,评价各指标在鉴别卵巢上皮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72个卵巢上皮肿瘤进行经腹或(和)经阴道超声二维观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从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包膜完整、分房多少、有无乳头及腹腔积液七个方面对卵巢上皮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分析,除大小及分房多少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可以显示卵巢上皮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并有助于判断良恶性,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包膜完整、有无乳头及腹腔积液等五方面对判定意义更大。

  • 标签: 超声检查,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使音乐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美育同时又寓教与美?关于这些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探索的点滴体会。

  • 标签: 中学音乐 审美教学 新课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钳夹法结合双极电凝在解剖肝切除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行肝切除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控制低中心静脉压(CLCVP组,33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组(NCVP组,33例)。CLCVP组切肝时通过控制输液量和药物使CVP维持在0~5cmH2O,维持动脉收缩压≥90mmHg,NCVP组维持CVP在6~12cm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CLCVP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低于NCVP组(216.5±103.4)mLvs(402.8±291.4)mL,(197.8±101.4)mLvs(347.4±21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切除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钳夹法结合双极电凝在解剖肝切除中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低中心静脉压 钳夹法 双极电凝 解剖性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