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满足两侧进气布局飞行器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进口水平投影可控的流线追踪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在指定进口水平投影为椭圆的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设计了内收缩进气道并在设计点(Ma=5.4)和接力点(Ma=4.0)对其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点时进气道都能保持基准流场的波系结构和沿程压力分布,无粘时可以全捕获自由来流,喉道性能与基准流场几乎相等。有粘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接力点的流量系数高达0.85。该设计方法为内收缩进气道与乘波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 标签: 高超声速 内收缩进气道 流线追踪 水平投影 反设计
  • 简介:法向接触刚度参数对于研究含球较类机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预估两球体结合间的法向接触刚度,本文基于粗糙平面间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引入表面接触系数以及考虑摩擦因素的弹塑性变形的临界面积计算公式,建立了考虑摩擦因素的两球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并利用上述模型对某发动机安装系统中采用的球铰(向心关节轴承)接触刚度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材料的特性参数、粗糙度幅值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增大;外球面半径固定时,随着内球面半径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减小;此外,存在一个使接触刚度达到最大值的分形维数值。

  • 标签: 接触刚度 球面 分形接触模型 向心关节轴承
  • 简介:变形是细长零件(轴、板)最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之一。本文主要叙述了控制和改善细长零件热处理变形的工艺技术和方法。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理论和试验都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合理地进行零件的技术设计和选材,有的放矢地提出技术要求,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和工序安排,重视热处理工艺操作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细长零件热处理的变形就能得到控制和改善,本文列举了11个实例,供实际工作者参考

  • 标签: 机械零件 热处理变形 质量控制 细长零件 工艺控制 技术设计
  • 简介:本文针对新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不断提高的涡轮进口温度,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特别是新研制的变形高温合金进学了试验,研究了试验温度对热疲劳寿命的影响,给出了试验温度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式;研究了试验温度对热疲劳裂纹扩展规律与断裂方式的影响。

  • 标签: 热疲劳 热应力 裂纹长度 循环次数
  • 简介:采用基于有限元的结构静强度分析和CFD全三维流场仿真手段,对某斜流压气机工作状态下结构变形变形后的气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仿真流程能够有效模拟压气机工作状态下结构变形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发动机系统参数平衡提供数据支撑;压气机叶片前缘顶部刚度小,变形量大,但对叶轮气动性能影响较小;叶轮尾缘边径向变形对压气机增压能力影响显著;顶部泄漏间隙的变化对压气机效率产生影响。

  • 标签: 压气机 工作状态 结构变形 流场分析
  • 简介: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引入损伤变量测量研究中,针对传统损伤变量测量方法中的不足,发展了基于变形场分析的材料损伤变量测量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说,此种方法可非接触地完成测量,并且同时可获得试件观测区域表面的变形场,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简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损伤变量 位移场
  • 简介:采用θ映射法对镍基定向凝固合金DZ408不同温度下的纵向蠕变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针对叶片三维有限元分析需要,将单轴蠕变方程进行了多轴拓展,并将其编制成用户子程序植入ABAQUS商用有限元软件。采用该方法对航空发动机60h持久试车过程中涡轮叶片的高温蠕变进行模拟,得到的叶尖残余变形与试验后实际伸长量接近,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表明本方法能够为涡轮叶片的蠕变变形及叶尖间隙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蠕变变形 本构模型 θ映射法 用户程序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的复合材料结构优化方法,把层合板中材料一致、角度一致的单层集合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推导了结构刚度矩阵关于设计变量的导数,计算了结构重量和变形对设计变量的导数,采用牛顿一序列无约束规划法搜索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最后,运用提出的方法对某复材平尾结构进行了满足位移约束的重量最小化设计。

  • 标签: 复合材料层合板 变形 优化
  • 简介:以端部受集中载荷的悬臂梁为对象,分析了“大变形”导致的作动筒载荷误差及其引起的静力试验结果(截面应力)的误差大小;提出了修正“大变形影响”的两类修正方法。针对典型的悬臂盒段梁进行了试验验证。

  • 标签: 大变形 悬壁梁 载荷修正法 力线修正法
  • 简介:介绍了风洞应变天平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研究了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响应及其构造方法,提出了基于响应法的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模板法和积木拼接法对风洞应变天平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了天平优化设计实例。

  • 标签: 响应面法 风洞应变天平 试验设计 优化设计 参数化建模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全机操纵破损颤振分析的工程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适应适航CCAR§23.629条例关于“全机操纵颤振分析要考虑主飞行操纵系统中任何单个舵元件损坏、失效或断开情况”的要求而提出的。利用经地面振动试验验证的AC500型飞机全机有限元模型,采用降低操纵模态频率的方法模拟单个舵面的破损情况,完成了AC500型飞机操纵破损10种计算状态的颤振分析,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仔细分析,表明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全机操纵面颤振 颤振速度 有限元
  • 简介:介绍了适用于无气膜冷却涡轮叶片上包括前驻点在内的整个型外换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中,驻点区采用考虑了来流紊硫度影响的相似解方法,其它区域引入“紊流度粘性”的概念来求解,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较成功地模拟了涡轮叶型型边界层转捩和过渡区的换热情况。

  • 标签: 涡轮叶片 附面层 外换热系数 驻点 来流紊流度 转捩
  • 简介:在纯气膜冷却设计的单层壁短环形燃烧室试验件基础上,设计了局部双层壁结构,构成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复合冷却,并进行了单层壁火焰筒与双层壁火焰筒壁冷却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单层壁的纯气膜冷却,由双层壁形成的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复合冷却方式使气膜段最高壁温下降,沿气膜流动方向壁温度梯度减小。

  • 标签: 气膜冷却 复合冷却 冷却效果 火焰筒壁面 局部双层壁结构 单层比
  • 简介:在简介磨粒流抛光工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前置扩压器的工艺特点,论述了磨粒流夹具设计和工艺试验技术,并认为扩压器精铸叶片型面的抛光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工艺技术的空白。

  • 标签: 核心发动机 航空 工艺 磨粒流抛光 前置扩压器 叶片型面
  • 简介:本文介绍使用高速摄像系统进行鸟撞全时间过程的3维动态位移变形测量。以INSTRON高速试验机钢试验件高速拉伸试验为例,介绍使用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应变测量和应变率测量,说明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使用高速摄像系统图像相关跟踪法进行测量有着非接触式测量的所有优点和自身图像法特有的优点,可以测得过去许多传统测量设备根本无法测量得到的重要试验数据。高速摄像系统测量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高速摄像系统 数字图像相关 鸟撞 测量 位移 动态应变
  • 简介: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所以对其进行超速疲劳试验是检验涡轮泵转子系统高速旋转时稳定性的可靠保证。低温氢转子转速高、动能大,实际工作中又受低温环境、振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给涡轮转子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带来很大挑战。为确保涡轮泵产品运行的稳定性,研究其高速离心时的变形特性对保证涡轮泵产品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涡轮等部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应力分布和形变特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试验研究,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可靠性,为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供保证。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涡轮 超速疲劳试验 变形特性
  • 简介: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渐进加力的方法来测试操纵面的旋转模态,用加大激振力的方法克服非线性的影响。但是,受激振力值及操纵强度的限制,很难得到准确的旋转模态频率。本文对间隙条件下操纵旋转模态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工程简单实用的操纵旋转模态的测试方法,即预载荷法。本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操纵间隙的影响,从而得到准确的旋转模态。最后对本方法所带的附加质量及附加剐度对操纵旋转模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 标签: GVT 操纵面 旋转模态 间隙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