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为上海航运保险带来了新的机遇。2010年8月9日,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在上海试点成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拟在半年内完成筹建,

  • 标签: 国际航运中心 保险带 国际金融中心 先进制造业 中国人 服务业
  • 简介:随着国际航运业务的发展,船员数量的增多,船员在船上出现工伤事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船员社会保险立法十分匮乏,无法保障船员的合法权益。本文根据司法判例,总结船员保险制度在实际运用中的实践和问题,旨在解决船员在船上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以维护船员的权益,也是实现船员体面工作、稳定船员队伍、保障我国航运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 标签: 船员 保险制度 工伤事故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水路运输量的持续增长,沉船事故频发,引起了航运界、法律界和保险界的高度关注.沉船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舶在装卸和运输方面有关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因此亟待加强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对于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水路运输发生的几次沉船事故进行了主要原因分析和总结.

  • 标签: 易流态化固体 水路运输 管理规定
  • 简介:中途停运中的保险利益问题是一个颇值得探讨且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法学界对国际贸易中中途停运权的研究并不多,将其与保险利益相连接进行研究的更少.文章试图以保险利益及中途停运权相关问题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中途停运中的保险利益相关问题.

  • 标签: 中途停运权 运输期间 保险利益 保险合同
  • 简介:日前,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从事水上水下作业活动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项的涉水工程,建成后对通航安全、防治船舶污染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立项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编制通航安全预评估报告。

  • 标签: 安全管理规定 水下作业 通航安全 运输部 交通 勘察设计单位
  • 简介:通过与当前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的比较,作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保险投资与现代保险的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而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者提出应以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为契机,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实现向现代保险业发展的根本转变.

  • 标签: 现代保险业 入市 保险投资 保险资金 新机遇 保险业发展
  • 简介:5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草案共五章四十五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特别规定以及附则等内容,主要就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关系、劳务派遣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规定。此外,草案还对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中止、政府安置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的劳动合同等问题做了规定

  • 标签: 劳动合同 合同法 劳动关系 经济补偿 国务院 公益性
  • 简介:经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履约过渡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为做好履约过渡期工作,目前,中国海事局印发《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该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至2016年12月31日停止执行。

  • 标签: STCW公约 中国海事局 修正案 马尼拉 海员培训 国际公约
  • 简介:《73/78防污公约》2004年修正案在“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中增加条款规定“所有载重量为5000吨或以上的油船均应可以立即使用岸基破损稳性和剩余结构强度电脑计算程序”,修正案生效后,我国政府立即响应,发出了执行新的修正案的通知(海船舶[2006]629号)。为了能够切实履行公约修正案,本文在研究了公约的背景、国外履约的情况及我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及海事管理建议。

  • 标签: 《73/78防污公约》修正案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履约
  • 简介: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日前已经交通运输部部务会议通过,并以2010年第7号部令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作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重要配套规章,该规定共七章六十二条,对条例相关制度的操作予以细化。为便于公众理解,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黄何特就该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船舶污染 防治管理 海洋环境 解读 作业
  • 简介:《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在原先“商业三者险”基础上的改进。但两者在设置目的、发生机制、归责原则以及操作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目前保险公司承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作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颁布之前的一种过渡性措施,具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一般法律属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诉讼程序、归责原则、责任限额等问题仍须进行正确地理解与适用。

  • 标签: 第三者责任 强制保险 无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