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逐年增长,因此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护理效果。方法 患者均为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来中心医院治疗,其例数共 70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重症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6±2.11)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8.77±3.56) 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明显比对照 17.14%低, P<0.05。结论 重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安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护理干预 重症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骤急,且预后并发症多。 AIS患者因众多因素常伴随沉重的精神负担,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方法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病残程度或日常生活依赖性评分 (RS)、焦虑评分 (SAS)、抑郁评分 (SDS)、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ADL)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前 NIHSS、 RS、 SAS、 SDS和 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 NIHSS、 RS、 SAS和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负性情绪 循证护理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血液的瘀滞,血管内膜的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是 DVT的高危人群。目的探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方法 将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常规施护,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实施者定期培训,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无 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缺血性脑卒 护理措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 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 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 142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 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症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1±1.2) h和住院时间( 7.9±2.6) 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 6.8±2.4) 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 97.18%)要高于对照组( 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症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