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分别采用乳化沥青和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了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SEM表征,以及进行了循环伏安法等测试。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为类球状,形貌规整,首次容量为522mAh/g,效率达88.8%,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6mAh/g。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为无规则形状,首次容量为480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7.9%,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9mAh/g。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整体性能要好于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 标签: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乳化沥青 固体粉末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 简介:以炭黑、石墨和镍粉等为导电填料,ABS和PETG作为高分子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双极板.主要研究导电填料炭黑、石墨和镍粉等对ABS/PETG共混物的导电性、耐水性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S和PETG为双连续相,炭黑为20%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最好,为123S/m,玻璃化温度98℃,维卡软化温度123℃,接触角为100°.保持炭黑的含量为10%,通过调控石墨含量,发现当石墨含量在4%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电导率30S/m,玻璃化温度93℃,维卡软化温度107℃,接触角为103°.当保持15%炭黑的比例,镍粉含量为5%时得到最佳试样:电导率43S/m,玻璃化温度69℃,维卡软化温度150℃,接触角为89°.

  • 标签: ABS PETG 电导率 耐热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双极板
  • 简介: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安全性问题,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限制。本文从电池材料的选择、动力电池的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因素,总结改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过充电 过放电 挤压 针刺
  • 简介:优良的活性物质添加剂能显著改善铅蓄电池的各项性能。利用铅蓄电池制备过程产生的废料制备铅酸钡,并通过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铅酸钡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铅酸钡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铅蓄电池制备过程产生的废料所制备的铅酸钡其纯度可达80%以上;铅酸钡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可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性;但由于铅酸钡分解,显著缩短电池深循环寿命。

  • 标签: 铅蓄电池 铅酸钡 活性物质 添加剂
  • 简介:研究了硬脂酸钙、硬脂酸锂和硬脂富马酸钠作为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添加剂对电池新电性能及70℃高温贮存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硬脂酸盐能够提高电池高温贮存性能;硬脂酸锂添加量在0.1%~0.2%时,电池经过高温贮存后,不仅大电流放电性能优于对比电池,中等电流性能也优于对比电池,且用量在0.15%时,高温贮存性能最佳。

  • 标签: LR6 电池 硬脂酸盐 高温贮存性能
  • 简介:锂离子电池贮存性能近来越来越得到重视.考察了不同充电状态、不同贮存温度的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容量、恢复容量、内阻、充放电平台以及充放电循环寿命.结果表明:在磷酸亚铁锂电池使用时,80%荷电状态的电池贮存性能好于100%荷电状态的电池,而且从安全性考虑,满电态贮存的电池危险性也很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贮存 高温 LIFEPO4
  • 简介:在不同温度下对32131-8Ah圆柱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放电功率、电阻及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放电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常温下基本都能达到最优结果,温度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对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温度 放电功率 性能测试
  • 简介:针对隔爆型电动机传动方式的选用,通过对隔爆型电动机隔爆间隙的计算,电动机传动效率与电动机使用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了使用皮带轮传动可能对隔爆电机性能产生的影响。

  • 标签: 隔爆型电机 皮带轮 隔爆间隙
  • 简介: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0.05Mn1.95O4,讨论沉淀剂浓度对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沉淀剂NaOH浓度为4mol/L时,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6.3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97.2%,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3.0~4.3V循环,在最优条件温度为30℃、pH为10.2、沉淀剂浓度为4mol/L时制备的产物,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0.1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95.7%.

  • 标签: 锰酸锂(LiMn2O4)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沉淀剂浓度
  • 简介: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Li1-xNax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Na部分取代锰酸锂中的Li,期待能够弱化Jahn-Teller效应,提高锰酸锂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预测。取代量为x=0.06时最佳。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锰酸锂 取代 Jahn—Teller效应
  • 简介:在1mol/L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电解液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亚硫酸丙烯酯(PS)制成不同的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PS,可改善电解液与石墨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电解液中PS含量为3%时,与不合PS的电解液相比,常温循环2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了8%;同一放电制度下低温-40℃的放电容量提高了4.9%.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亚硫酸丙烯酯 电解液 低温性能
  • 简介:讨论了锌-氧化银电池正极板用自来水冲洗之后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化成后在正极板冲洗的前期采用自来水冲洗,极板表面会生成并附着AgCl沉淀,对深充电极板,会引起初始工作电压显著降低,对浅充电的极板,则工作电压无明显的影响。随着充电深度的增大,化成后在正极板冲洗的前期采用自来水冲洗对电池的初期工作电压影响越大。

  • 标签: 锌-氧化银电池 极板冲洗 电性能
  • 简介:研究了在碱性锌锰电池负极中添加新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DESB)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能有效降低电池贮存后的内阻,减少电池高温贮存后的析气量,提高电池的贮存性能和安全性能,加入量为相当锌粉重量的0.1%时电池贮存性能最佳。

  • 标签: 碱性锌锰电池 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DESB) 析气量 性能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5V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将混合盐溶液以不同速度加入草酸溶液中,对制得的LiNi0.5Mn1.5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盐溶液以0.17mL/s的速度加入到草酸中,预烧温度为450℃,焙烧4h,后900℃焙烧6h制得的样品为粒径均匀的多面体,1C充放电初始容量达到135mAh/g,55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6.26%。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5 V正极材料 LiNi0.5 Mn1.5O4 溶胶-凝胶法
  • 简介:以Ni0.5Co0.2Mn0.3(OH)2和Li2CO3为原料,TiO2和ZnO为掺杂剂,制备出不同含量钛锌离子复合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用XRD、SEM、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0.5Co0.2Mn0.3O2的结构、形貌和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摩尔分数)的Ti、Zn离子复合掺杂能有效提高LiNi0.5Co0.2Mn0.3O2的倍率放电能力和循环性能。在1C和2C的充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70.4mAh/g和164.8mAh/g,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3%和94.7%,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 标签: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锂离子电池 掺杂
  • 简介: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高振实密度的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对其进行了碳包覆改性,对产物进行了XRD、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原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17g·cm^-3。碳包覆没有改变原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碳包覆能提高原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标签: 共沉淀法 碳包覆 锂离子电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