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正花状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发育,而且油气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 简介:通过坝地区6口单井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二叠系长兴组地层进行薄片样品系统采集,依靠显微镜观察分析,识别出该区30种岩石类型及其4种沉积物来源,并鉴定出该区具有深水沉积特征放射虫硅质岩,为该区长兴组早期深海沉积环境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 标签: 岩石学 海绵礁 放射虫 长兴组 元坝地区
  • 简介:湘西北地区寒武统牛蹄塘组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一带埋深大,保存较完整。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甜点区”页岩气质量体积为1.48~8.75m3/t,具有很好工业开发价值。有机碳含量既决定了页岩气资源潜力,同时也影响页岩气吸附和存储能力。牛蹄塘组页岩气研究认为:储集空间主要可分为原生晶间或粒间微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构造裂缝和解理缝5种成因类型;页岩气较易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吸附态气所占较大比例;页岩气存储状态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储集空间类型综合影响;高—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生成天然气在较好保存条件仍然可以聚集并成藏;温压条件、埋藏深度矿物组成页岩含气性影响均相对较小。

  • 标签: 页岩气 含气性 牛蹄塘组 湘西北地区
  • 简介:刚果盆地A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三维地震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压力场油气密度影响,重点查明了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油气运聚影响。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相控特征,油气运移动力机制为以浮力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张性断裂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良好匹配;盐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压控特征,油气运移动力机制为以浮力水动力为主控因素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伏地层埋藏深度盐岩厚度大小间耦合关系。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重点区带。

  • 标签: 流体势 运移动力 成藏要素 下刚果盆地
  • 简介: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最具潜力清洁能源,其进行注热开采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开采方法。以某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拟开采矿区为例,在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模型,并天然气水合物温度场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随着注水速度增加,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且分解速度加快;随着孔隙度逐渐增大,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注水温度增加,天然气水合物高温区域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作用在天然气水合物表面的温度随着注水温度增加而增加。该矿区进行注热开采时,当注水速度为6m/s、注水温度为80℃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速度最快,具有较好经济效益,该结论可为注热开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有限体积法 注水速度 水温 孔隙度
  • 简介:随着油田采出程度提高,油藏近井地带堵塞问题愈加突出,为了消除堵塞、增强近井地带流通能力,提高采收率则成为高效开发关键问题。根据泡沫混排技术特点,在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设计泡沫混排携砂模拟实验,并泡沫混排携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裂缝、孔隙度、放喷压差是影响泡沫携砂能力及细粉砂排出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泡沫混排理论模型实际施工提供很好理论及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油田单井采收率。

  • 标签: 泡沫混排 机理研究 模拟实验 影响因素 采收率
  • 简介:川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及常规氦气法测试、等温吸附测试技术手段,川北地区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岳庙段干酪根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泥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组成;泥页岩主要发育无机孔及裂缝,孔隙度平均为3.1%,渗透率平均为0.751mD,但大多小于0.1mD,孔隙度与渗透率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泥页岩吸附能力较强,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页岩气较难被解析出。综合分析后认为,川北地区东岳庙段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且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控于沉积相、岩性组合及裂缝隔离层三要素。

  • 标签: 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东岳庙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 简介:采用室内研究方法,CO2含量分别为10%,30%,50%,70%,90%,100%天然气样品做了3个不同温度(20℃,30℃,40℃)恒组成膨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CO2含量由10%增大到100%,天然气样品临界温度由-69.86℃增高到31.4℃,临界压力由4.85MPa增高到7.38MPa;温度不变,压力一定时,随着天然气中CO2含量增高,天然气样品相对体积呈增大趋势,不同CO2含量天然气样品随压力降低其体积膨胀规律表现出了类似CO2超临界状态特征。以上认识CO2天然气混合气体驱油施工及今后更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CO2 膨胀实验 相对体积 超临界 黏度
  • 简介: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前提下,良好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决定性因素;砂体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岩性油藏勘探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辽河油田J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J区块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复合驱。二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复合驱采出液,优化采出液回注方式,研究复合驱采出液回注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复合驱油体系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采出液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污水处理问题。

  • 标签: 采出液 二元复合驱 回注方式 驱油效果
  • 简介: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环距及采油井井距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合理井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核注翼采井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形式注水憋压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环形井,当环距为200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m250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借鉴。

  • 标签: 低渗透岩性油藏 井网井距 环形井网 数值模拟 流线分布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成藏—主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水驱气藏开采到一定程度就会产水,此时出现气水两相流动会增大气体渗流阻力,使气井产量急剧下降.气井产能的确定是科学合理开发气田基础,气井配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变化,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引入了气水两相拟压力以及两相拟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应力敏感、地层伤害以及近井地带高速非达西影响低渗透气藏气水同产水平井产能方程.研究表明:生产水气比对气井产能影响最大,在气井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气井见水;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生产水气比增大,气井产能不断降低;随着滑脱因子增大,气井产能不断增加;在启动压力梯度气井产能影响中,气相启动压力梯度比水相启动压力梯度所占权重更大.

  • 标签: 低渗透气藏 水气比 气水同产水平井 非达西流 产能方程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成藏-主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富集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地震理论指导,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各种资料,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在三维空间变化,实现储层建模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是地震储层学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地质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 简介:通过热力学计算,探讨了浊沸石在不同成岩流体中溶解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浊沸石溶解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增量(△G)在埋藏成岩条件都小于0,因此浊沸石溶解反应在埋藏成岩温度压力条件可以自行发生;②浊沸石溶解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增量(△G)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深埋藏条件浊沸石溶解反应趋势弱于浅埋藏或地表条件;③在较高RCO2条件、酸性环境、流体中Ca2+被移走、存在大量K+情况,浊沸石容易溶解形成次生孔隙;④浊沸石溶解反应具有减体积效应,其中在K+存在流体中,Lm—Ill反应体积减少最多,同时该反应消耗了K+,克服了钾长石溶解动力学障碍,使得更多钾长石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浊沸石溶解生成伊利石石英有利于储层形成。

  • 标签: 浊沸石 热力学 溶解 次生孔隙
  • 简介:在储层演化中,砂岩中很多胶结作用都是重要保持性成岩作用,是深埋藏条件砂岩孔隙得以保持重要机制。该文根据东海盆地古近系、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三叠系以及四川盆地三叠系砂岩储层中(铁)白云石胶结物、硅质胶结物粘土矿物胶结物产状、胶结作用发生时间机制研究,提出这些胶结作用很大一部分都发生在早成岩阶段有效压实作用发生之前,它们或与埋藏早期构造抬升有关,或与煤系地层早期酸性流体有关。这种分散早期胶结作用可以提高岩石机械强度,增加岩石抗压实能力,改变以后浅埋藏—深埋藏过程中岩石孔隙度-深度曲线,最终使砂岩孔隙在深埋藏条件下得以保存,这在储层质量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胶结作用 保持性成岩作用 砂岩储层 储层质量预测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理论相结合交叉前缘学科。文中石油地震地质学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是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为了认识黏土矿物油层低电阻率化影响,以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解释试油结果为依据,吴起地区长61油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电阻率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低电阻率油层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附加导电作用,以网状伊/蒙混层矿物最强,是油层电阻率降低关键因素;第二为孔隙结构改造,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电阻率降低,以伊利石最为明显;第三是水分子吸附作用,以绿泥石为主。综合三作用大小矿物含量,吴起地区黏土矿物电阻率影响程度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此项研究可对低电阻率油层存在机理分布进行有效解释预测。

  • 标签: 低电阻率油层 黏土矿物 附加导电能力 束缚水饱和度 长61油层 吴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