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部署,助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中国矿在黑龙江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力度,实现互利共赢发展,1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在石墨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矿山复垦、土地整治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文涛会见中国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并出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 标签: 黑龙江省 战略合作 人民政府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中国
  • 简介: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红树林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运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主要种植树种的选择、种植和抚育以及采取的工程措施。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获得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红树林 生态恢复 实践经验 淇澳岛
  • 简介:在辽东湾水体中设置8个采样点,于2013年811日和1126日,在8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两次采样和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群落关系。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5种,其中8记录53种,11记录43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裸藻和金藻,优势种为硅藻;8,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asteromphalus);8,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和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centralis),8与11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说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发生变化。8,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6.34×10^4-286.43×10^4cells/L,平均值为10^4.52×10^4cells/L;1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31×10^4-16.4×10^4cells/L,平均值为8.28×10^4cells/L。8,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5-4.62,平均值为3.94;11,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25-3.39,平均值为2.80,表明8调查海域的生境质量好于11。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维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沿岸与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 标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辽东湾
  • 简介:届“我们的海洋”大会(OurOceanConference,OOC)于1029日~30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遗产”。大会设有蓝色经济、海洋保护区、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和海上安全等六个议题。自然资源部派员参加了大会。

  • 标签: 海洋保护区 经济发展 保护利用 印尼 蓝色 自然资源部
  • 简介:再力(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的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再力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力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再力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采用遥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3年广西海岸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的分布现状,并分析其在广西海岸的扩散状况,旨在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外来物种互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状况和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广西互米草的分布面积为602.27hm2,以港湾划分,其在丹兜海的分布面积最大,其分布面积在铁山港湾、北海银滩至营盘镇、廉州湾、英罗港、大风江依次减小;2广西从1979年开始引种互米草,1979-2003年互米草的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23.1%,2003-2008年的为15.3%,2009-2013年的约为9.1%,互米草总体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3近期,铁山港湾、北海东海岸(银滩至营盘镇)和廉州湾的互米草依然在快速扩散,尤其是廉州湾的互米草处于种群扩散的爆发期,未来几年,廉州湾很可能将会被互米草占据;4互米草在广西海岸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往西发展的趋势,并且有扩散进入越南的可能性。

  • 标签: 互花米草 扩散 广西 海岸 廉州湾
  • 简介:Thegoalofthisstudyistoprovideinformationontheprocessofpotholegrowthonagorgestreambed.PotholegeometriesweremeasuredinareachoftheDaburiverbedattheheadofagorgemorethan200mdeeplyincisingintoa650-750mhighplanationsurfaceformedinthemiddleMioceneinnorthernGuangdong,China.Geometricandderivativedataofthepotholesobtainedfromfieldworkwereinterpretedusingstandardstatisticalmethodologies.Ourstudyshowsthat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astreampotholewereonlyrelatedtolocalconditionsofastreamreachwherethepotholeoccurs;theweaknesses,whichareusuallyintersectfractures,typicallyinterconnectedverticaljoints,ortriangularpitsgeneratedbyhittingofrockfragmentsduringfloods,initiatethepotholedevelopmentonastreambed;thegeometricaldimensionsofthepotholesarecontrolledbytectonicjointsdevelopedinbedrockofthestreamreach;theradiusandthedepthofpotholesarestrongly(log)positivecorrelated;thepotholeshapesandtheflowpatternsareinconstantduringpotholegrowth;apotholecanbeformedwithinashortperiod,butcannotbefullydevelopedandmaintainedforalongtimeinastrongincisionstreambed.Thefindinginourstudycan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QuaternaryenvironmentinGuangdong.

  • 标签: GUANGDONG GORGE STREAM pothole MORPHOLOGICAL FEATURE
  • 简介:在福建泉州湾开展了刈割+机耕船方法(机械法)治理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试验,调查了该法治理互米草的效果,并对互米草治理迹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监测,为互米草治理迹地的再利用提供依据。2006年7初对互米草进行刈割,待其新萌生株生长至10~15cm后,用机耕船对滩涂进行高强度耕作,以充分破坏其根系,其后,如仍有零星新萌生株,则用人工踩踏使其深埋淤泥之中。近一年多的治理效果监测表明,该法治理迹地在第二年以后没有发现新萌生植株,治理效果理想;与未治理互米草的草滩相比,治理一个月后,治理迹地的土壤容重减小了21.2%~23.5%,之后,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但在治理后一年时的土壤容重仍小于未治理互米草的滩涂;随着互米草根系的逐渐死亡和分解,治理迹地中根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在治理后第二年的4开始明显增大,至10时残存根系基本分解完毕;在治理后13个,治理迹地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中水解氮比治理前分别提高了16.2%和11.7%,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16.7%,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和17.5%。由此可见,机械法治理互米草效果十分理想,2006—2007年的治理成本约为7500~9000元/hm^2,该方法为红树林等乡土植被的恢复及滩涂的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刈割+机耕船方法 互花米草治理 滩涂性状
  • 简介:2015年814日,在呼伦湖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呼伦湖水体的化学特征,以揭示呼伦湖水化学特征、水体中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湖水的pH为9.06-9.23,湖水为弱碱性水,湖东南部水体的pH相对较大;湖水中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为670-843mg/L,平均值为784.17mg/L,总体上东北部和中部湖水中的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较大;以CaCO3计的水总硬度为141.80-250.36mg/L,平均值为210.20mg/L,湖水属于硬水;湖水中的优势阳离子为Na^+,其占阳离子总数的80%;优势阴离子为HCO3^-,其占阴离子总数的73%;呼伦湖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NaⅠ型或HCO3^--Na^+型;湖泊水体水化学特征受蒸发岩盐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水体离子来源不受大气降水控制,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且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离子组成和来源也有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呼伦湖呈现淡水湖、微咸水湖不断交替的特征,与区域气候特征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

  • 标签: 水化学特征 呼伦湖 人类活动
  • 简介:于2007年4~9期间,在泉州湾河口湿地生长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的滩涂上,采用不同时期对互米草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测定互米草根系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时期刈割对互米草根系生理产生的影响及机制,为利用物理方法治理互米草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522日和721日的刈割使互米草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422日、820日和919日的刈割虽然也造成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变低,但其比5~7刈割后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高很多;4~7刈割导致互米草根系代谢急剧减缓,尤其6~7刈割使根系活力同比下降了90.58%~92.17%,而8和9的刈割则促进了根系代谢,表现为根系活力提高;各刈割处理都会引起互米草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5~7刈割使根系游离氨基酸增加量最大;5~8刈割使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而422日和919日的刈割使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422日和721日刈割使互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酶活性下降,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减弱,而522日、621日、820日和919日刈割后,互米草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保护酶活性上升,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增强。7刈割互米草能有效控制互米草的扩散。

  • 标签: 互花米草 刈割 可溶性总糖含量 游离氨基酸含量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2种植物株高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芦苇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值为1524.8±78.85g·m^-2;互米草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值为3037.2±248.78g·m^-2互米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芦苇(P〈0.05),但立枯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植物地下生物量均为0-15cm〉15-30cm〉30-60cm;芦苇夏季各层生物量极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互米草地下各层生物量在冬季达到最大,生长季节逐渐下降,夏季最小。芦苇和互米草总生物量积累动态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总生物量互米草高于芦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随着入侵时间推移,互米草总生物量还要持续增长。

  • 标签: 芦苇 互花米草 生物量 闽江河口湿地
  • 简介:采用不同时期对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通过对互米草株高和株数的测定和比较,确定了有效控制互米草扩张的刈割时期。研究结果表明:①422日对互米草的刈割处理显著促进了互米草株数的增加,但对其最终平均株高未产生影响。522日的刈割处理下,虽然互米草在株高上略高于对照(未刈割)处理,但处理后其株数大大减少,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明显差异。621日和721日的刈割处理,不仅使互米草株高降低,也使其株数减少;尤其是721日的刈割处理下,互米草的株数和株高都与对照处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820日和919日的刈割处理,极大促进了互米草的再萌发和再生长。②5~7的刈割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互米草的活根生物量;而4和8~9的各刈割处理,增加了互米草的活根生物量,其中422日的刈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促进了互米草活根生物量的增加。各刈割处理都会造成互米草死根生物量的增加。③有效控制互米草种群扩张的刈割时期是6~7米草的穗分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 标签: 互花米草 刈割 株数 株高 生物量
  • 简介: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4Cl)和硝态氮(KNO3)的3种浓度输入(1g/m^2、2g/m^2和4g/m^2氮)和互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输入的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的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 标签: 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 闽江河口
  • 简介:于2014年7,在小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7在小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小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小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2013年5-10,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泡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78种,隶属于8门65属,其中,有绿藻门27属67种,占藻类植物总数的37%,硅藻门16属64种,占36%,裸藻门5属27种,占15%,有蓝藻门8属9种,占5%,其它藻类占7%;藻类植物细胞密度为7.45×10^5-103.85×10^6ind./L,2013年5-10白鱼泡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7.79×10^6ind./L,说明白鱼泡水体中营养化;藻类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46-3.327,其5-10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白鱼泡水质为轻污染状态,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7-0.99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890-0.953,说明白鱼泡藻类植物较丰富;水温和总磷含量是影响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 标签: 藻类植物 群落结构 白鱼泡 多样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外来种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包含蟹类)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分别为3119个/m2和3459个/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互米草群落中,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而优势度则相反.互米草群落中,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这表明互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 简介:以九龙江流域典型的农业源头溪流——川溪为研究区域,开展每月一次共2年的NO,一采样用于溪流氮饱和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7年溪流的NO,一浓度分别为35.5~319.5μeqL^-1和5.0~353.6μxeqL^-1,根据Stoddard和Traaen提出的氮饱和划分准则,川流域分别处于氮饱和阶段2/3和阶段2,接近氮饱和.氮饱和阶段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川溪流的氮饱和阶段存在着时间上的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中氮负荷增加,使河流达到氮饱和状态,并最终改变溪流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等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川源头溪流已成为流域内重要的NO3^-源.

  • 标签: 农业源头溪流 氮饱和 氮循环
  • 简介:生物入侵的生态影响是入侵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目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造成的生态后果评价多集中在对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影响,对于地下生态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平衡式孔隙水采样器采集闽江河口鳝鱼滩土著种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沼泽和入侵种互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高分辨率的原位土壤间隙水样,测定其营养盐含量。结果表明,短叶茳芏沼泽和互米草沼泽土壤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尤其是夏季与秋季的差异较大。短叶茳芏沼泽土壤间隙水中,PO43-—P含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最为明显;溶解无机氮以NH4+—N为主,含量范围为35~200μmol/L;NO2-—N和NO3-—N含量总和在3~10μmol/L之间,其中NO3-—N含量占绝对优势。与短叶茳芏沼泽相比,互米草沼泽间隙水中铵盐比例较高,氮磷比值较低。以上结果表明,互米草入侵已对闽江河口鳝鱼滩土著种短叶茳芏沼泽土壤间隙水营养盐循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间隙水 营养盐 垂直分布 潮汐沼泽 闽江河口
  • 简介:2018年,绥化市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都城地”战略目标,把保障用地、服务发展作为“一号工程”,践行“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根本职责,为绥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贡献了力量。

  • 标签: 自然资源 地方经济建设 绥化市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