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干旱是长期因扰我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春旱更为严重。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针对性强、适应性广、应急性好,以其见效迅速、使用简便、投入经济、无毒无害的特点,能发挥独特作用而为其他常规农业措施难以替代。近年来,自治区农牧业气象中心的科技人员在我区...

  • 标签: 抗旱剂 农业化学 干旱 干热风 农作物 施用方法
  • 简介:利用^14C的比度测定年代是一项划时代的工作,对推动考古古气候研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从Libby开始的,他创建了^14C年代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4C年代的原理是放射性^14C只存在于大气和一切与大气处于交换状态的含碳物质中。一旦该物质脱离交换状态,^14C放射性不再得到补偿,只会按衰变规律降低。这样就可以按下列公式算出该物质的年龄,即:

  • 标签: ^14C 年代学 含碳物质 测定年代 衰变规律 放射性
  • 简介:使用UVic地球系统气候模式,在4种CO_2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6.0、RCP8.5)情景下,对1800—2300年海洋环境变化珊瑚礁周围海水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将继续吸收大量碳,从RCP2.6到RCP8.5情景,海表温度将在21世纪末上升1.1~2.8K,pH值将下降0.14~0.42,[CO_3~(2-)]将减少20%~51%。珊瑚礁周围环境的文石饱和度(Ω)下降迅速。在工业革命前,99%的浅水珊瑚处于Ω〉3.5的外环境中,87%的深水珊瑚处于Ω〉1的海域。在21世纪末,除了RCP2.6,其他情景下均仅剩不到1%的浅水珊瑚还能被Ω〉3.5的水域包围。在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全球平均文石饱和线将从工业革命前的1138m水深提升到308m水深,使得73%的冷水珊瑚暴露在不饱和水域,而230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95%。

  • 标签: 模拟研究 文石饱和度 海洋酸化 浅水珊瑚礁 冷水珊瑚礁
  • 简介:1.973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在2010年年底完成,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化学 大气成分 大气气溶胶 服务 观测
  • 简介:对2006年呼和浩特市降水离子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呈碱性,季节分布明显,夏季降水集中且pH值为全年最低,冬季降水量少,pH值较高;SO42-离子为主要致酸离子,阳离子中Ca2+,Mg2+离子的浓度很高;降水中主要成分之间相关性显著,Ca2+的中和作用较强;降水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蒙古国的沙漠地区是呼和浩特冬春季碱性降水的主要来源,夏季较低的pH值降水则部分源于我国的华中、华北地区的酸性污染物中长距离输送。

  • 标签: 大气降水 PH值 化学组成
  • 简介:1.1中国地区地基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详细研究了中国地区地基的、高精度、覆盖广泛的月均气容胶光学厚度(AOD)分布近十几年来的年际变化。研究发现:中国地区气溶胶AO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为活动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年均值>0.60;气溶胶粒径大小“自北向南”依次降低,与北方受沙尘气溶胶而南方受二次气溶胶影响有关。远源地区气溶胶载荷略低于全球平均;在沙尘源区和黄土高原气溶胶为全球平均的1.7~2.1倍,而在中国东部郊区城市区域气溶胶为全球平均的2.7~3.7倍。中国地区AOD自2009年来呈显著增加态势,主要原因可能与环境和气象条件的改变有关。(车慧正)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沙尘气溶胶 中国地区 光学厚度 中东部地区
  • 简介:1大气成分相关特性变化的观测研究1.12016年12月红色预警的北京冬季重污染事件中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对PM2.5爆发性增长的相对作用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PM2.5重污染事件(HPEs)频发,但其中PM2.5质量浓度爆发性增长的成因仍不确定.本研究利用地面PM2.5质量浓度以及风、温、湿等垂直分布的气象要素ECMWF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对此爆发性增长的相对作用.北京HPEs前期以输送为主,后期以累积为主.输送阶段(TS)地面高压位于北京以南,较强偏南风将北京南部的污染物输送至北京促使污染形成.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PM2.5 污染物输送 污染事件 气象要素
  • 简介:1.1中国气溶胶遥感网Cimel太阳光度计积分球标定方法的建立参考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对于积分球标定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气溶胶遥感网络(CARSNET)Cimel太阳光度计的积分球标定方法和流程。利用该标定方法和操作流程对4台CE318太阳光度计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显示,与出厂参数相比,本方法获得的可见光波段标定系数相对偏差小于3%,而红外波段相对偏差约5%。太阳等纬圈(ALMUC)和主平面(PPLAN)现场验证实验数据显示,天空散射辐亮度在±6°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所有波长的差异小于1%,表明该标定方法和流程适合CARSNET太阳光度计的校准,并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和网络观测的精度。(车慧正)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太阳光度计 标准技术研究院 标定试验 数据显示
  • 简介:探讨了雾霾-人体健康影响中的不同季节效应。首先,敏感人群健康风险随着雾霾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其次,不同的疾病风险,季节/气温对它们的修饰是不同的。春季,雾霾对呼吸道疾病人群的影响最大,而夏季和冬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因为雾霾具有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所以在一个持续几天的雾霾事件中,人群的健康风险也有一定的累积。由于来源和粒径分布的不同,不同季节可吸入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可吸入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夏季,气温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环境因子刺激人体,而在冬季则只是作为颗粒物理化特性的一个指引。

  • 标签: 大气成分 化学研究 人体健康影响 呼吸道疾病 季节效应 健康风险
  • 简介: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 标签: 气候学 应用 现状 美国 国民经济发展 大气科学
  • 简介:为研究华北平原区域背景气溶胶成分及其变化特征,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泰山顶采集了64个PM10滤膜样品,分析了样品的PM10及其中无机盐离子和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并对各成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泰山PM10年均质量浓度约为68.4μg/m3,其中无机盐离子约占总质量的64.8%,碳气溶胶约占17.4%.无机盐离子的质量浓度从春季逐渐增大,夏季达到峰值,秋季下降,冬季最小;OC质量浓度从春季至秋季逐渐增高,冬季最低,EC变化类似,但夏秋两季差别不大.二次有机碳(SOC)与OC的比值四季均在50%以上,年均值约为58.5%.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在经过城市的较短轨迹以及南方较短混合轨迹的影响下,泰山PM10质量浓度较高,而西北长距离传输气团PM10浓度均较低.

  • 标签: PM10 水溶性无机盐离子 有机碳 元素碳 泰山
  • 简介: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 标签: 气象要素日变化 廓线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风速 温度
  • 简介:依据宁夏环境地质、气候条件、水氟含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在回顾地方性氟病防治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只探求毒理剂量的氟引起机体微观变化,缺乏多学科间交叉印证,难以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应遵循生态原理,从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作用、反作用和相互作用出发,采取相应的治本、干预、抗氟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 标签: 生态学 环境 地方性氟中毒
  • 简介:2008年2月4日,86岁的美国气象学家里德在家中辞世。获悉这一消息,狄克(美国学术界都亲切地称里德为Dick)的老朋友Goody认为,里德的去世,标志着美国气象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许Goody的话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气象学家的观点,但至少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从美国传统气象向现代气象转变的历程的视角,评价这位强于天气诊断和分析,又快速接受数值天气预报并为之作出巨大贡献的跨越时代的气象学者,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准确的,而且在世界气象更广泛的领域也是有意义的。

  • 标签: 气象学家 学术生涯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诊断 美国 学术界
  • 简介: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大气成分的观测和研究受到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中均有充分体现。2009年大气成分中心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完善、大气化学实验室标校体系建设、大气成分站的技术支持标校、科研、国际合作交流、60周年国庆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标签: 决策气象服务 大气成分 在线观测 大气化学 气候变化 专业委员会
  • 简介:面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问题,运用服务营销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气象信息服务经营能力提升的营销措施,期望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实现永续经营。

  • 标签: 气象信息 服务 营销
  • 简介:“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卧式釜气相聚合”连续聚合工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聚丙烯生产工艺。针对中国石化某工程公司聚丙烯的SPG聚合生产工艺进行了清洁性分析,探讨其清洁生产水平。结果表明:该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活性高、单程转化率高和物耗、能耗低等特点,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可供企业选择聚丙烯生产工艺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聚丙烯 SPG工艺 清洁生产
  • 简介:采集2012年春季和秋季成都城区的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得到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PM2.5的浓度分别为101±64μgm^(-3)和88±30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值的1.3倍和1.2倍。基于K^+、OC/EC(OC浓度/EC浓度)和K^+/EC(K^+浓度/EC浓度)指标判别生物质燃烧事件,结果发现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PM2.5中OC、EC和K^+、Cl^-等成分明显高于非生物质燃烧期;SO_4^(2-)、NH_4^+、Ca^(2+)、Mg^(2+)、NO_3^-、Na^+等其它水溶性离子浓度在生物质燃烧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OC浓度分别是非生物质燃烧期的4.2倍和1.8倍,EC为非生物质燃烧期的2.3倍和2.3倍。K^+和Cl^-浓度在春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值的3倍,在秋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浓度的0.8倍和0.9倍。

  • 标签: 秸秆燃烧季节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组分
  • 简介:1概况2018年9月24—30日,2018年国际大气化学和全球污染委员会(ICACGP)暨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联合科学会议在日本香川县高松市召开。IGAC会议每2年举行一次,ICACGP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此次为第15届IGAC和第14届ICACGP联合会议。

  • 标签: 大气化学 会议总结 日本 化学相
  • 简介:研究了不同化学融雪剂浓度对小麦和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不同融雪剂品种对同种农作物品种发芽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农作物种子对同种融雪剂的反应差异也较大。在融雪剂胁迫下,小麦种子均表现出比玉米种子较强的发芽能力,且辽春9号比龙麦26号发芽能力更强。1^#融雪剂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2^#融雪剂处理中,明玉2号较耐寒豫玉发芽能力强。与1^#融雪剂相比,2^#融雪剂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

  • 标签: 化学融雪剂 小麦 玉米 种子发芽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