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黄酮类化合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这类化合具有共同的母核C6-C3-C6.黄酮类化合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心血管功能等生物活性.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是其抗肿瘤的机理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黄酮类化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也逐渐被阐明.本文简要综述国内外黄酮类化合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标签: 癌细胞 细胞凋亡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光受体,光敏色素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过程中意义重大.植物光敏色素及由它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光敏色素的分子特性、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光敏色素 信号转导 光形态建成
  • 简介:C3d是补体C3不可再被酶解的最小片段,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建立之前,C3d可识别非己抗原并与之共价结合,增强了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能力、降低了B细胞的活化阈、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促进抗体亲和力成熟等.近年来研究显示,C3d还可以促进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改变机体免疫应答模式.所以,C3d是连接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本文对C3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作为分子佐剂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

  • 标签: C3D 免疫应答 分子机制
  • 简介:本文概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以及近年来对微生物、植物、动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结构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其应用领域等,以期为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 标签: Β-甘露聚糖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属虫媒病毒,能引起人和马发生急性脑炎.东马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分为南美型和北美型,包括两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结构蛋白(E1,E2,E2,C,6K)和非结构蛋白(nspl,nsp2,nsp3,nsp4).其中E1/E2包膜糖蛋白以异二聚体的形式构成病毒颗粒外刺突.非结构蛋白主要参与负链RNA的合成.近来,随着研究深入,病毒受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结构、进化、复制、组装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 标签: 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结构 进化 复制 组装
  • 简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的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空单元结合蛋白-1(SREBP-1)的核内丰度和表达,降低了核因子Y(NF-Y)、Sp1和肝核因子-4(MNF-4)与DNA的亲和力。

  • 标签: 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 转录
  • 简介:产生免疫原性的残基都是位于蛋白表面的暴露残基,为了消除鼠抗体对人的免疫原性,利用表面再塑方法对本室克隆的鼠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片断进行了人源化分子设计。首先确定了鼠及人Fv表面残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鼠与人Fv间表面残基的差异,将有差异的鼠表面残基换成人的。提出了残基最高频率人源化及最相似链人源化两种人源化方案。人源化后鼠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的结构经Profile-3D验证是合理的,置换的表面残基溶液可及性未变,且未影响CDRs的结构,应不会影响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为鼠抗体人源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 表面再塑 分子设计
  • 简介:SDS-PAGE将SDS所带的大量阴性电荷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高分辨率相结合,使蛋白自身的电荷被大量的阴性电荷所淹没,这样蛋白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仅与其分子大小有关。蛋白电泳时凝胶的孔径大小和电泳介质对不同大小分子的分辨率有不同的影响,特别对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的低分子量蛋白,常规的电泳方法完全不能分辨,国外报道的尿素、缓冲液浓度及聚丙烯酰胺中的单体和双体的比例对蛋白的分辨率有较大的影响,但将几种不同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未见报道。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 分离胶 小分子物质 低分子量 蛋白分子
  • 简介: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各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及解释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调控,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如何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肉用性能:如肉质与瘦肉率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动物营养 基因表达调控 应用 发展前景
  • 简介:定量PCR是在PCR定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定量检测时常用编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β-肌动蛋白、28S和18SrRNA等的持家基因作为内部参照,这些基因被认为在某些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是恒定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上述持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稳定,利用它们作为内标来定量并不准确.因此,在进行定量实验时应选择适当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内参基因,以减少检测标本间的差异.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持家基因 定量检测
  • 简介: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Mg2+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菊科植物 抽提物 小鼠 血液 生化成分 二价金属离子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已经合成了10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为筛选新抗生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3.2kbDNA片段,并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用PEG介导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201已重组到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在无抗性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重组体原生质体,并涂R3M平皿.利用PCR筛选出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

  • 标签: 酮内酯类化合物 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基因工程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