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分别给予其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优于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根据已发表的植酸酶基因phyA序列(GI:4815609和GI:22901877)设计引物,以米曲霉(AsperillusoryaeCohn,编号:ACCC30155)的总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的EcoRⅠ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方式将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检测结果表明,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表达.

  • 标签: 米曲霉 植酸酶基因 PCR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饲料添加剂
  • 简介:目的:制备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针对重组黄曲霉尿酸氧化酶(rUOX)的杂交瘤细胞McAb17和McAb3;采用盐析和A蛋白亲合层析柱纯化该抗体。结果:McAb17和McAb3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000,纯化后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抗,抗体亚类(型)分别为IgG1/k型和IgG2a/k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与rUOX和Rasburicase(商品化rUOX)可发生特异反应。结论:制备了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cAb17和McAb3,为检测rUOX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标签: 黄曲霉 尿酸氧化酶 杂交瘤 单抗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目的:对毕赤嗜甲醇酵母工程菌inu-26高密度培养表达黑曲霉菊粉内切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佳的外源蛋白表达条件。方法:在摇瓶优化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高密度培养,优化最佳产酶条件。结果:以葡萄糖为碳源、微量元素添加量100~200mL/L、甲醇浓度1g/L、pH6.0~7.0、诱导时间96h时酶的表达量最高;摇瓶模拟高密度培养表明影响酵母生长的最主要因素葡萄糖和硫酸铵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45和11.5g/L;利用培养基F1进行高密度培养优于其他培养基,工程菌生长符合指数生长曲线,细胞生长延迟期为1.36h,比生长速率μ为0.4846h-1。结论: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葡萄糖-甲醇混合诱导和100%甲醇单一诱导相结合,在菌体鲜重约为280g/L时连续诱导96h,菌体生长良好,不会出现自溶,且酶的表达量最高,为摇瓶培养的3倍多,酶活最高可达540U/mL。

  • 标签: 毕赤嗜甲醇酵母 黑曲霉菊粉内切酶 高密度培养
  • 简介:目的:探究在胃溃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实验组患者配合使用雷贝拉唑进行三联治疗,参照组患者配合使用奥美拉唑进行三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腹痛缓解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84%,高于参照组的81.25%(X^2=5.03,P〈0.05);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5.83%,高于参照组的81.25%,且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更短(X^2=5.03,t=28.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2.50%,低于参照组的35.42%(X^2=6.92,P〈0.05).结论:在胃溃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