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应。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营养物进入肿瘤组织.代谢产物运出肿瘤组织外。以及肿瘤转移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有30余种。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纤维蛋白生长因子等,其中.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正常组织器官中低表达,在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

  • 标签: 贝伐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尼妥珠单抗与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临床采用尼妥珠单抗与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药物的配伍联合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结论药物联合抑制癌细胞再生,诱导癌细胞凋亡临床药物的配伍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与效仿。

  • 标签: 鼻咽癌 尼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肝癌术后复发给予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免疫治疗,疗效及耐受性良好。用药12次后患者胸腹部及四肢散发皮疹,色鲜红,伴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及外用卤米松乳膏后,患者皮疹稍好转。继续应用信迪利单抗2次,患者皮疹未见明显扩散。继续使用信迪利单抗第3次后,患者突发全身大面积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溃疡,皮肤有渗血及渗液,伴瘙痒和疼痛。诊断为药疹,考虑可能为信迪利单抗诱发。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60 mg静脉滴注、1次/d,并予抗过敏、抗感染、保护黏膜、皮肤护理等治疗1周,患者皮疹病情反复;增加甲泼尼龙剂量治疗1周,患者病情未缓解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肝癌术后,伴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给予积极治疗措施,仍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药疹 信迪利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右肺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行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和全脑放射治疗。后因肿瘤进展,在行第4周期化疗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未再进行放射治疗。化疗7个疗程后采用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特瑞普利单抗第5次给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降低(1.5 μg/L,3.9 μg/L),催乳素增高(127.6 μg/L),甲状腺功能正常。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占位,考虑为特瑞普利单抗所致垂体炎,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症状消失。应用特瑞普利单抗9次后,患者出现多尿、烦渴、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示尿比重、尿渗透浓度降低(1.010,132 mmol/L)。考虑尿崩症为特瑞普利单抗相关垂体炎表现,停用特瑞普利单抗,给予去氨加压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治疗3个月余,尿崩症症状消失,停用去氨加压素,未再复发。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垂体炎 尿崩症 特瑞普利单抗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因膀胱癌肺转移接受纳武单抗(1 mg/kg)和伊匹木单抗(3 mg/kg)静脉滴注,1次/21 d。第2次用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作性胸闷,平卧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示超敏肌钙蛋白Ⅰ4 340 ng/L,肌酸激酶(CK)-MB 98.9 μg/L。考虑为纳武单抗和伊匹木单抗所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经甲泼尼龙序贯泼尼松治疗以及补液、保肝护胃、改善心肌代谢、降低氧耗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超敏肌钙蛋白Ⅰ 192 ng/L,CK-MB 28.4 μg/L。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纳武单抗 伊匹木单抗 心脏毒性 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托珠单抗与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和对比。方法由自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明显的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在第2次、第3次和第4次输注时的疼痛评分、DAS28评分以及血沉等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第3次、第4次输注时的关节压痛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托珠单抗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炎症指标和疼痛得到改善并可使临床疗效获得维持。

  • 标签: 托珠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人鼠的抗体,由人类抗CD20抗体的恒定区和从鼠类对应物IDEC2B8中分离出的可变区组成.CD20是一个33-35ku的非糖基化跨膜蛋白,可在前体B细胞、正常B细胞和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细胞表面表达,而不在造血干细胞、正常浆细胞和人体其他正常组织表面出现。CD20与跨膜钙传导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B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阿达木单抗是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的结合人肿瘤坏死因子α,阻止其与效应细胞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全人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为基于人EGFR靶点的肿瘤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基础制剂。方法采集110例胸部肿瘤(肺癌102例,乳腺癌8例)患者外周血,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经噬菌体展示后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并构建全长轻重链表达载体质粒,共转染HEK293。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抗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测定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测定抗体亲和力和流式细胞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ing cell sorter,FACS)检测对肿瘤细胞系EGFR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肺癌单链抗体噬菌体库,抗体库库容≥108,筛选获得两株单抗,分别为BTHG17-1,BTHG17-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结合抗原敏感性为10 ng/mL,亲和力在10-8 mol/L水平,两抗体结合相同表位,可特异性结合野生型EGFR和突变体EGFRvⅢ蛋白,具有结合肺癌和神经胶质瘤细胞活性。结论获得较高亲和力全人源EGFR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具有EGFR(包括EGFRVⅢ)特异性,为EGFR靶点封阻和免疫导向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新抗体工具。

  • 标签: 肺癌 噬菌体抗体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源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43例,治疗组(曲妥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组)45例。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时间、部分缓解和稳定期≥6mo的中位数无显著差异;部分缓解病例显著增高,病情进展例数显著减少,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显著提高。2个组别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贝伐单抗 曲妥珠单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类风湿关节炎分别采用英夫利昔单抗和托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类风湿关节炎8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试验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托珠单抗治疗和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试验组和参考组治疗后血沉指标、C反应蛋白指标对照中,试验组分别是10.53±0.87(mg/l)、5.82±0.53(mm/h),参考组分别是29.64±3.71(mg/l)、11.41±1.07(mm/h),(t=7.285,p=0.000),结果有差异。(2)试验组和参考组治疗后DAS28评分对照中,试验组为2.18±0.31(分),参考组为3.52±0.45(分),(t=7.36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托珠单抗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英夫利昔单抗 托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采取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效果;方法:经过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进行分析中,通过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化疗组实施化疗,双免疫治疗组实施双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双免疫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更好地理解免疫治疗在MPM中的作用机制,并解决其面临的挑战,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纳武利尤单抗 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
  • 简介: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左半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分别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左半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贝伐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RAS/RAF基因野生型左半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左半结直肠癌 贝伐单抗 西妥昔单抗 RAS/RAF基因野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