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对采自沈阳棋盘山的蛹虫草SN3菌株的生物特性栽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特性上蛹虫草SN3菌株与人工栽培常用的SN1和E3菌株基本一致,其在培养皿生长过程中菌丝的变化在不同光照、温度、碳源、氮源、pH值时其生长状况与SN1和E3菌株差别不显著;而瓶栽时,其子实体产量经济性状都优于SN1和E3菌株,其产量分别比SN1和E3菌株高4.9%和17.4%;其草的平均长度大于SN1和E3菌株,而且其子实体头部大,子囊壳丰富,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均匀,这是该菌株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好品种。

  • 标签: SN3菌株 生物学特性 栽培学特性 经济价值
  • 简介:1993年9月,第一届黏菌分类生态国际会议(ICSEM)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切斯特(Chester)拉开了帷幕,黏菌学者从此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和交流的同地,世界黏菌研究也进人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会议上各国学者的共同愿望,达成了每隔3年召开1次类似会议的共识,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功召开了七届黏菌大会。

  • 标签: 国际会议 生态学 分类学 黏菌 海滨旅游城市 西北部
  • 简介:对采自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孢虫花(IsariajaponicaYasuda)的生物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谷氨酸,适宜pH为6;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只能在配方一(2%葡萄糖,0.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1.4%琼脂,96%蒸馏水,pH自然,0.3%蛋白胨)中形成子实体.

  • 标签: 大孢虫花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对云芝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云芝含甾体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葡糖醇类、蛋白质类、糖类、糖肽类等29个化合物,还含胞外黏性物质(ECMM)、胃蛋白酶抑制剂、真菌激发子、铁黏合螯合剂、环肽、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铜、铁、钾、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微量元素等其他类化合物。云芝具有抗肿瘤、镇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益气解毒、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等作用。

  • 标签: 云芝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通过查阅近3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灰树花中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已从灰树花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多糖组分11个,甾类化合物21个,酚类化合物7个,以及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他多种化合物。灰树花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本文为灰树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灰树花 化学成分 多糖 甾类 多酚
  • 简介:羊肚菌是羊肚菌属(MorchellaDill.exPers.)真菌的总称,是一类珍稀食药用菌,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文中对国内外近50年来发表的有关羊肚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含有多类化学成分,包括酶、多糖、氨基酸、甾醇、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发现羊肚菌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胃黏膜、肾脏和肝脏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 标签: 羊肚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对姬松茸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系统地研究了姬松茸的栽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4.5kg/m^2、稻草5.25kg/m^2、牛粪4.65k/m^2、麸皮1.8kg/m^2、石灰0.075kg/m^2、过磷酸钙0.375kg/m^2、尿素0.15kg/m^2、石膏0.15kg/m^2,其产量达到6.29kg/m^2,显著高于对照。栽培料最佳厚度为17.5cm,播种量为6%;播种方式采用2层播,垄式覆土。

  • 标签: 姬松茸 栽培料 栽培工艺
  • 简介:对猴头菌属真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小分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含有多种萜类、酚类、甾体类、吡喃酮类、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认为,猴头菌属真菌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溃疡、抗炎症、抗糖尿病、抗氧化、保肝等多种药用功效。文中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猴头菌属真菌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金针菇多糖(FVP),研究标记多糖的体外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92℃、提取时间3h,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4.87%;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金针菇多糖的FITC标记,FITC的取代度为0.90%,在24h内标记的金针菇多糖体外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FVP的抑瘤活性。

  • 标签: 金针菇多糖 提取 响应面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在菌物研究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JohnWebsterinlecturestohisstudentsanddiscussionswithcolleaguesalwaysemphasizedtheecologicaldimensiontomycology,exemplifiedinhisbooks[1].HealwayshighlightedhistoricdetailsbothinnomenclatureandintheunderstandingoftheintricaciesoffungalbiologyasadnirablyshowninhiseditingofAinsworth'sBriefBiographiesofBritishMycologists[2].

  • 标签: 菌物学 职业 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家
  • 简介: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繁荣);分子生物为分类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细胞分类","DNA分类"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
  • 简介:菌根是菌物的一个新的分枝学科,是菌物与植物的杂交学科或边缘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由于菌根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菌根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而德国是最早研究菌根的国家。近年来,菌根进展迅速,文中简要介绍了菌根研究概况最近10年来的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资源与多样性、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研究热点,探讨了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 标签: 菌根学 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学 生理学
  • 简介:在中国湖南省发现了1个金针菇新变型,其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酒粉红色,将其命名为金针菇酒粉色变型(Flammulinavelutipesf.vinaceoroseolus),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并绘制了线条图。用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该变型的ITS序列,并与其他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变型同一子实体具有5种不同的ITS序列,相互之间的差别为1~13个碱基,说明该变型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杂交和染色体交换。分析还表明金针菇存在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 标签: 金针菇 子实体 担孢子 克隆测序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