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性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单体成分与已报道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浓度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田间应用证明,Cypo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和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在田间活性和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活性和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
  • 简介:【背景】花生豆象原产于非洲,目前已扩散至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害多种农作物,是重要仓储害虫,1992曾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2007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未包括花生豆象,原因可能是该虫已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生。【方法】通过检视我国检疫部门截获标本、核对“云南花生豆象”相关研究资料,说明花生豆象鉴定特征,并使用CLIMEX3.0对其在我国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我国报道花生豆象发生缘于我国酸角豆象鉴定错误。花生豆象外部形态与酸角豆象极为相似,通过生殖器特征可以明确鉴定并区分这2害虫。我国多个花生主产区是花生豆象适生区,花生豆象旦入侵,就会给我国花生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结论与意义】花生豆象人侵我国风险大,建议将其增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标签: 花生豆象 酸角豆象 适生区 检疫性有害生物
  • 简介:【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5月,在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基础上,介绍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地理学、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中具有广泛应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和现实分布研究中。本文以美国白蛾为例介绍pROC方案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以期对物种潜在分布预测进行合理评价,促进生态位模型在我国合理运用和发展。[方法]介绍ROC曲线和AUC值基本原理,总结其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应用,从物种存在分布点和不存在分布点可信度出发,分析AUC值用于模型评价优点和不足,最后介绍局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线下面积方案(pROC方案)来弥补传统AUC值不足。[结果]AUC值虽独立于阈值,但因其综合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屏蔽这2个指标各自特征,不能分别评估预测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遗漏率和记账错率不能进行权衡,会误导使用者对模型评价。与AUC值相比,ROC曲线形状更具有价值,蕴含丰富模型评价信息。[结论]模型评价需要将灵敏度和特异度区别对待,ROC曲线形状比AUC值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更为重要,pROC方案相对于传统AUC值具有优势,容易对过度模拟做出不当判断。模型评价与作者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当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为目的时(如入侵物种潜在分布、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和谱系生物地理学),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或者遗漏率)更多权重;当以预测物种现实分布为目的时(如保护区界定和濒危物种引入),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权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灵敏度 特异度 ROC曲线 AUC值 遗漏错误
  • 简介:【背景】外来人侵恶性杂草——三裂叶豚草在我国迅速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人民健康、生态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方法】本文运用光合仪(CIRAS-1)测定豚草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叶表面蒸汽压差、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指标,以探讨豚草锈菌影响三裂叶豚草光合作用机制。【结果】豚草锈菌侵染三裂叶豚草叶片后,对叶片水分代谢与光合代谢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叶片有机物质合成。豚草锈菌侵染显症1—4d后,受侵染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有所加强,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进而使叶片细胞水分代谢与光合代谢加强。显症4d后,随着叶片发病程度增加(4~5级),胞间CO2浓度增加,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大幅降低,光合速率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能干扰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生理活动。该结果可为防治三裂叶豚草提供参考。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豚草锈菌 光合生理特性 生物防治 病菌影响 生理学
  • 简介:【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和dmo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PCR检测方法在56~64℃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检测引物放入同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与单PCR致。【结论与意义】建立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筛选检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目的]新型转基因棉花在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需对其生态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经基因改造新型转基因抗虫棉花可能影响抗虫棉次生代谢,进而导致些综合生态学效应,致使棉花生理上发生改变,这也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重要内容。[方法]比较不同关键时期新型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与转Cry1Ac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鲜重、干重和干鲜比、主要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营养物质(蛋白质、氨态氮、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产物(棉酚和单宁)含量差异及其对棉田不同昆虫营养层昆虫个体总数和物种数影响。[结果]棉花生长蕾期、花期和花铃期,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转Cry1Ac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鲜重、干重和干鲜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SOD和POD活性在花铃期明显升高,CAT、APX和GR活性无显著变化;蛋白质、氨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棉酚含量在3个时期无显著变化,而单宁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3棉花叶片中干物质积累、主要酶活性、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单株大铃数表现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转Cry1Ac基因棉花〉非转基因棉花,小铃数则表现为转Cry1Ac基因棉花〈Cry1Ac+Cry2Ab基因棉花〈非转基因棉花;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昆虫个体总数均表现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田〈转Cry1Ac基因棉田〈非转基因棉田,天敌亚群落昆虫个体总数无显著变化;3棉田中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物种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叶片干物质积累、产量性

  • 标签: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 生化物质含量 昆虫个体总数 物种数
  • 简介: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和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茶树新梢全氮、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茶树碳氮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施氮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施氮促进根对氮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和新梢总糖代谢,过度施氮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氮比和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根含氮量显著正相关,与新梢硝态氮和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施氮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施氮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生长。

  • 标签: 乌龙茶 氮肥 生长 生产力 生理
  • 简介:【背景】自20世纪50代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已给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发现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有致病性,具备生物防治潜力。【方法】本文利用植物生理学技术研究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结果】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病级增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说明锈菌破坏了豚草叶片细胞膜,导致其电解质外渗。同时,发病初期叶片内丙二醛(MDA)与超氧自由基(O2.-)含量逐渐上升;当发病程度为3级时,O2.-含量达到最高;4级时,MDA含量达到最高。此外,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持续上升,而脯氨酸(Pro)含量在发病后期下降,说明在三裂叶豚草与锈菌互作时,AsA含量虽然增加,抗性并不明显,而Pro可能具有更为重要作用。【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入干扰三裂叶豚草生理生化反应,这将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致病机理、发挥其生物防治潜力奠定基础。

  • 标签: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三裂叶豚草 细胞膜 生理生化
  • 简介:【背景】罗非鱼是华南地区自然水域常见,是我国主要外来鱼类之,但对其在自然水域分布和数量缺乏详细描述。【方法】对广东省主要河流珠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和潭江等多个样点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各样点渔获物中罗非鱼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各种群年龄结构、性比、性腺发育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省各主要水系均有罗非鱼野生个体存在,其中,鉴江袂花江段数量最多,约占渔获物总质量60%,西江、北江数量相对较少,不到渔获物总质量1%;在各种群中均发现2龄以上个体和性成熟个体,并在调查中采集到大量仔、幼鱼。【结论与意义】以上结果表明罗非鱼在广东各主要河流已能完成越冬和繁殖,并建立自然种群。

  • 标签: 生物入侵 自然种群 越冬 繁殖
  • 简介:【目的】生物杀虫剂及天敌昆虫应用是绿色防控发展方向,但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安全性尚不明确。研究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影响可以为更好地协调使用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滤纸膜片法测定5生物杀虫剂(苦参碱、桉油精、鱼藤酮、除虫菊素、橄榄鲨)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对4天敌昆虫(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致死率。【结果】除虫菊素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大,致死率均达到100%;鱼藤酮对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影响均较大,致死率在98.65%以上;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均小于30%;苦参碱对丽蚜小蜂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食蚜瘿蚊和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56%和15.91%;桉油精对巴氏新小绥螨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东亚小花蝽和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91%和6.67%。【结论】这5生物杀虫剂中,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桉油精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苦参碱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安全,鱼藤酮对东亚小花蝽安全,除虫菊素对食蚜瘿蚊安全。

  • 标签: 生物杀虫剂 天敌昆虫 安全性评价 致死率
  • 简介:【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外来鬼针草入侵能力和入侵机制,本文开展这2入侵与近缘本地之间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和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和计算2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形态和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结果】在低肥条件下,除了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外,2外来和本地大多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下,外来白花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在对土壤养分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在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和种子产量方面的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数参数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入侵能力很强外来。长繁殖持续期和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金盏银盘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入侵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和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 标签: 白花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生长特征 可塑性 入侵性
  • 简介:【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东推广种植15个主要花生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鉴定这些品种对花生黑腐病菌抗性水平.【结果】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湛红2号、湛油62等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湛油75、湛油82、粵油390、粵油410、仲恺花44、仲恺花99、汕油诱1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花育33号、汕油523、汕油辐1号、粵油18、湛油53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仲恺花332表现为高感.【结论与意义】目前广东生产上推广种植花生品种多数对黑腐病菌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该结果可为我省花生品种推广与布局提供依据.

  • 标签: 花生品种 花生黑腐病菌 抗病性
  • 简介:【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和药土法分别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4-D二甲胺盐等9农药对家蚕和蚯蚓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安全性。【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2,4-D二甲胺盐对家蚕LC50(96h)分别为2.05×10-3、8.59×10-4、2.79、250.48、11.52、272.18、2.50、1.93×10-2和534.47a.i.mg·L-1,对蚯蚓LC50(14d)分别为11.05、6.29、〉100、〉100、〉100、〉100、99.13、115.31和〉100a.i.mg·kg-1干土。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戊唑醇对家蚕"剧毒",氰氟虫腙、螺虫乙脂和苯醚甲环唑对家蚕"高",其余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阿维菌素对蚯蚓为"中毒",其余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结论与意义】9农药对家蚕和蚯蚓急性毒性存在差异,为农药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 标签: 农药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粉虱类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2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时间分配,以及2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捕食作用,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瓢虫进行释放。

  • 标签: 沙巴拟刀角瓢虫 越南斧瓢虫 烟粉虱 时间分配 捕食行为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STE法提取西花蓟马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步研究西花蓟马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目的】蝇蛹俑小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尤,测定温度对蝇蛹俑小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影响.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用Mkhaelis-Menten-n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f+W)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下蝇蛹俑小蜂寄生潜能(4)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在27尤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在瓜地盛发期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小蜂寄生.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温度 寄生潜能
  • 简介:本文通过测定建立了灭多威、辛硫磷、吡虫啉、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6药剂敏感基线。测定2009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烟区烟蚜田间种群抗药性水平以及烟蚜种群解毒酶与靶标酶活性。结果显示:与2008监测结果相比较,灭多威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004倍、0.046倍和0.051倍;辛硫磷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降低了0.213倍、0.078倍和0.088倍;毗虫啉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1.186倍、1.328倍和0.56倍;氰戊菊酯对南平和龙岩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367倍和0.139倍,对三明烟区烟蚜种群Lc50降低了0.103倍;高效氯氟氰菊脂对南平和龙岩烟区烟蚜种群LC50分别增长了0.345倍和0.244倍,对三明烟区烟蚜种群Lc如降低了0.035倍;啶虫脒对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3个烟区烟蚜种群Lc靳分别增长了O.498倍、0.724倍和0.868倍。由于3个烟区近几年大田防治烟蚜极少或没有使用灭多威、辛硫磷、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这4杀虫剂,所以3个烟区烟蚜种群对这4杀虫剂抗药性增加率降低或抗药性下降。目前除了南平烟区烟蚜种群对啶虫脒产生了高抗(抗性倍数为6cL92倍),其余烟区还未出现高抗种群。3个烟区烟蚜种群3酶活性差异明显,以三明种群最高,南平种群次之,龙岩种群最低。与2007测定结果相比较,三明、南平和龙岩烟蚜种群CarE比活力分别增加了2.249倍、2.335倍和3.491倍;AChE比活力分别增加了0.336倍、0.664倍和0.782倍;GSTs比活力分别增加了0.591倍、0.811倍和1.447倍。

  • 标签: 烟蚜 抗药性 活性酶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