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旱獭,又名土拨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动物。它是使用最广的野生哺乳动物之一,同时它又是一冬眠动物,具有冬眠动物的特性,在内分泌与代谢机能、食欲、活动量和体重等方面每年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旱獭已广泛应用于肥胖症与能量平衡、内分泌与代谢机能、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机制以及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瘤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自从1978年发现旱獭病毒(WHV)以来,该病毒以及它的宿主———旱獭已被当作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理想模型。由于WHV与HBV在形态学、基因组结构、基因产物、复制、流行病学、感染过程及其病程甚至发展到肝细胞癌(HCC)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因此,旱獭也被用于HBV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筛选等方面的研究。Thewoodchuck(alsonamedgroundhog,Marmotamonax:Rodentia:Sciuridae),oneofthemostusefulwildmammal,isahibernator.Thisrodenthasbeenusedasabiomedicalmodelforstudiesofobesitya...

  • 标签: 旱獭属 代谢机能 松鼠科 RODENT VACCINATION 感染过程
  • 简介:随着对小型猪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小型猪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实验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影响了小型猪应用的推广。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建设了小型猪实验应用的基本条件,探索形成了一套实用的小型猪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于2008年5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与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举办了-小型猪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培训班,来自全国从事实验动物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工作的5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目的旨在普及推广小型猪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发挥我国小型猪品种资源优势,促进交流和合作,推动原创性研究。会议内容涉及我国小型猪的应用进展、小型猪在毒理学研究、口腔医学研究异种移植、人类疾病的小型猪模型及小型猪实验操作等方面。应广大读者要求,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生物医学 小型猪 应用 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操作 科技攻关项目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启动了全球卫生图书馆(GlobalHealthLibrary,GHL)项目。该项目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卫生虚拟图书馆,旨在便捷的向全世界提供卫生相关信息。全球卫生图书馆由非洲区、美洲区、中东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及西太平洋地区共同组成,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全球医学索引,提供全世界的医学文献题录及文摘。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平洋地区 比较医学 实验动物 索引 中国
  • 简介:2013-2014年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期刊在业界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依靠编委、审稿专家和广大实验动物工作者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是主要的成功之道。

  • 标签: 中国科协 实验动物 比较医学 专题 学报 杂志
  • 简介:宁乡猪为脂肪型猪种,具有遗传性稳定、食用价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及繁育力强等特征,已逐渐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本文对宁乡猪在封闭群培育、近交系培育、生物学特性及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宁乡猪已封闭繁殖14年,可能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有利模型。

  • 标签: 宁乡猪 封闭群 近交系 医学
  • 简介: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医学科学不断地发展,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动物试验在医学研究领域起重要作用,并且解决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伦理学的矛盾。一方面,大部分的活体动物实验都可能引起动物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对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或减轻(症状或痛苦)又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以非人灵长类(non-humanprimates,NHPs)动物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研究中的应用为例,研究医学动物实验和动物福利的关系。Medicalsciencesondiagnosis,treatmentandprophylaxisofhumandiseasesdevelopceaselesslythroughclinicaltrialsandexperiments.Asabasicmethod,animalexperimentsplayimportantroleinmedicalresearch...

  • 标签: 动物实验 动物福利 动物模型应用
  •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资源中心,于2003年由实验动物所的繁育场和模型动物室合并而成。为科学研究、新药开发、食品、药品安全评价等,提供包括各类模式动物共计27个品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本中心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号,为提供高质量实验动物,设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部门。现有屏障设施2000平方米,隔离设施1000平方米,年生产常规大小鼠20余万只,生产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缺陷等动物数万只。生产各种饲料100吨。

  • 标签: 啮齿类实验动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资源 质量控制 模型动物
  • 简介:Presenilin1(PS1)的突变是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PS1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PS1作为一种多次跨膜并具有γ-secretase活性的蛋白酶,很可能参与众多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分化和调亡、组织及个体的发育等等。但对于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目前了解甚少,为探讨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了鼠PS1-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我们设计了扩增PS1的cDNA全长的引物,以C57BL/6小鼠9天胚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从C57BL/6小鼠9天胚中获得PS1的cDNA,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设计引物:上游5’-GCCGAATTCTATGACAGAGATACCTGCACC-3’;下游5’-GAAGGATCCGATATAAAACTGATGGAATGC-3’,上游含有EcoRI酶切位点,下游含有BamHI酶切位点。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通过PCR方法将pMD18-T-PS1质粒中的PS1基因亚克隆到pEGFP-C1载体中,获得pEGFP-C1-PS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然后利用EcoRI和BamHI从pEGFP-C1-PS1融...

  • 标签: PS1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小鼠
  • 简介: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术期刊转型对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整体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首批连续型网络出版物规范化试点"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试点"工作要求,基于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的出版传播平台(CAJ—NP),本着试点先行、扎实推进的原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启动“学术期刊网络版示范工程”,组织、支持一批数字出版工作基础较好的重要期刊率先以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方式在CAJ-N正式出版期刊网络版。

  • 标签: 网络版 学术期刊 CAJ 期刊网络
  • 简介: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术期刊转型对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整体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首批连续型网络出版物规范化试点"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试点"工作要求,基于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的出版传播平台(CAJ-NP),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 网络出版物 出版系统 期刊数字化 出版传播 比较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h及96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h及48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客观评价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指标.方法观察皮下注射10mg/kg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SD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肌组织的坏死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ISO后30s,大鼠心电图的J点开始降低,2min后缓慢回升,但20min后仍未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20min内各时间点与给药前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点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波则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s后开始下降,10min内两组的T波一直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0s(P<0.01)以及5min(P<0.05)与给药前比较,T波均有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K、LDH、FFA以及心肌组织中MDA浓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心肌坏死面积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心肌组织中SOD浓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J点可以作为评价此种动物模型的主要指标,T波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应重点观察20min内心电图的变化;可以选择CK、LDH、FFA、SOD、MDA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肌坏死面积等来探讨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理.

  • 标签: 心肌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异丙肾上腺素 丙二醛(MDA) 素性 心肌组织
  • 简介:目的开发256层螺旋CT大鼠活体胸部CT扫描中减少图像呼吸、心跳伪影的序列。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10只SD大鼠进行胸部CT成像。每只大鼠均采用A、B两种扫描方式,A方式为常规胸部CT扫描序列,为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B方式为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两组均在120kV条件下扫描,扫描长度为8cm。对所得CT数据进行横断位与冠状位肺窗与软组织窗重建,观察图像并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并对不同观察者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分析10例大鼠胸部CT扫描数据。A、B两种扫描序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值分别为144.7mGy/cm与72.2mGy/cm。两组间肺组织CT值与肝组织CT值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0.205、0.545,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865,P>0.05),两组图像肺组织的SNR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903,P>0.05),但肝组织的S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2.885,P<0.05)。两位医师的评分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63,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A、B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为(2.5±0.53)分、(4.3±0.67)分,差异有显著性(χ2值为14.76,P<0.05)。结论大鼠胸部CT扫描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获得与胸部常规CT扫描(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大致相当的CT值与噪声、信噪比,但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大鼠胸部图像的呼吸心跳伪影,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观察者的诊断信心。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动物实验 胸部 伪影
  • 作者: 张丹
  • 学科: 生物学 > 动物学
  • 创建时间:2022-06-14
  • 出处:《今日农业》2022年 第1期
  • 机构: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人民政府,贵州铜仁554300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但是由于目前所需要的数据不健全、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专业人才也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导致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进。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要对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对动物防疫工作条件进行完善,以此来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 标签: 基层畜牧;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防疫工作
  • 简介:目的应用快速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并对其方法学进行改进.方法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先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再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脉冲发射器为技术处理后的人用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250次/min,起搏时间持续(23.6±2.57)d.结果除有相应症状、体征外,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B超和病理解剖检查证实有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以及肝瘀血、肺瘀血;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充血、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改进后的快速心室起搏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实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动物模型 快速心室起搏
  • 简介:目的观察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在尿液排泄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多尿症状机制。方法在初筛合格的SD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5%的D-gal生理盐水溶液125mg/(kg·d)连续8周。观察动物在造模期间和停止造模后两周内24h总尿量及水负荷后排尿情况的变化;通过测定模型动物尿中K^+、Na^+、CL^-浓度,血中ALD、ADH、ANP浓度及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探讨模型动物24h总尿量增加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动物24h总尿量明显增加;水负荷后6h内排尿潜伏期明显缩短,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总尿量没有明显差异;模型动物尿中Na^+、CL^-浓度明显升高,K+浓度明显降低;血浆ALD、ADH含量显著降低,ANP含量显著增加,肾脏出现一系列硬化特征。结论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出现的总尿量增加和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可能与其ADH、ALD、ANP合成与分泌异常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关。

  • 标签: 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 多尿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冷冻载体冷冻保存昆明小鼠体内原核期胚胎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比较了两种流行的商业化载体:开放式拉长麦管(openpulledstraw,OPS)和冷冻帽(cryotop)开展小鼠原核胚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其次,以cryotop为对照,利用自制简易载体(cryotip)开展小鼠原核期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之后,利用ANOVA对各组胚胎在复苏后的体外培养卵裂率、囊胚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PS和cryotop两组之间,胚胎在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发育的2-细胞率、4-细胞率和囊胚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cryotop冷冻效果更接近对照组;cryotip玻璃化冷冻载体与cryotop相比,胚胎复苏后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数值上除了2-细胞发育率外,cryotip其他几项结果都稍微高于cryotop组。结论OPS,cryotop,cryotip冷冻保存昆明小鼠体内原核期胚胎均是可行的;cryotop在冷冻效果上要优于OPS,笔者自制的cryotip因其成本低,制作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在实验中替代昂贵的商业化载体OPS和cryotop是可行的。

  • 标签: 昆明小鼠 原核胚 不同冷冻载体 玻璃化冷冻
  • 简介: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的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的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的猴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的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的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的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的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的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的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的SIV-IC沉积,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的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机制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IV 免疫复合物 淋巴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