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及鼻腔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及鼻腔真菌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及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对国家种质资源库中收集保存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株高、千粒重、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千粒重、主茎节数、主穗长、株高、穗型、花序色、粒色、米色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44%;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可分成5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41301份种质资源主茎节数多,单株产量、千粒重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 标签: 黍稷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L.pennellii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 标签: 渐渗系 果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AFLP-DNA指纹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应用情况。方法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用双酶酶切,双链接头连于其酶切末端,用与接头和酶切位点互补引物扩增DNA片段,其产物在高分辨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然后进行银染。结果分析来自5种血清型和临床分离株18株新生隐球菌,可见有30多条大小在30~500bpDNA-AFLP指纹,相同血清型有不同指纹图谱,来自同一患者不同病期两株分离株和来自同一患者患者不同部位两株分离株都显示出相同带型。结论显示了AFLP高分辨率,是适用于新生隐球菌流行病学调查有力工具。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简介: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0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74%。将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在第二大类群中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划分与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与棱沟有无密切相关,其次与瓜条长短、颜色有较高相关性。

  • 标签: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RAP
  • 简介:花生是重要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55%。

  • 标签: 花生 含油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 简介: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住以及花序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l。抽生花序节位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 标签: 葡萄 种质资源 花序
  • 简介: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组合,对不同分布区天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1500bp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说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中存在一定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地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遗传距离在0.5930~0.0187,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遗传差异。5个省份样品中来自贵州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基因资源,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重要种质资源。不同变型AFLP分析结果显示,3种变型从分子上无明显差异,说明天麻种变型仅仅是表型上变异,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AFLP 天麻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体癣患者,对其宠物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 标签: 体癣 人畜共患 石膏样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 简介:为了研究花生EMS诱变后代变化趋势,以期得到有益变异和创造新花生种质,本研究以2个花生品系花U416、花U606为供试诱变亲本,利用0(CK)、0.5%、1.0%、1.5%、2.0%5个EMS浓度直接注入花生花器得到诱变后代,分析M1、M2农艺性状与品质变化,结果表明,EMS对2个花生品系诱变效应明显,2个品系畸变率随EMS浓度增加而增大;EMS注入的当代植株结实率和M1出苗率均低于对照,2个品系M2均产生了多种类型突变植株,突变性状大部分可以稳定遗传。而这些遗传多样性突变材料,为花生种质创新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性材料。

  • 标签: 花生 EMS 突变体
  • 简介: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部性状遗传规律。

  • 标签: 玉米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 简介:以抗黑星病黄瓜材料HX1为试材,接种黑星病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2h、8h、20h、32h和72h叶片作为试验方(Tester),相应未接种叶片作为对照方(Driver),利用SSH技术,构建了黑星病菌侵染初期正向和反向cDNA-SSH文库。用巢式引物PCR检测插入片段,获得了200个阳性克隆,通过测序,除去重复序列,共得到105个UniqueESTs,其中50个为singleton,55个为contings。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结果显示,17条ESTs未找到同源序列,88条非重复序列和已知基因同源性较高,占全部ESTs序列83.8%,其中86条ESTs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已知功能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结合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阳性率为75.0%。经初步分析这些序列功能,差异表达ESTs功能涉及能量和基础代谢、信号转导、蛋白和核酸代谢、光合作用及逆境中特异表达基因等方面,为研究黄瓜抗黑星病基因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黄瓜 黑星病 抑制性消减杂交 差异表达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无绿藻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免疫缺陷患者增多,无绿藻病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治疗至今尚无明确方案及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红菜苔是我国独有的蔬菜资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63对SSR引物检测来自全国45份红菜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63对引物扩增出12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近2条带,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50~300bp之间,相似系数在0.56~0.89之间。结果表明,红菜苔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菜苔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标签: 红菜苔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性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 标签: 丝瓜 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头发所致传染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宿主反应及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白癣、黑点癣、脓癣及黄癣。近30a来,城乡人口大量频繁流动、城市宠物盛行,使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感染增多,特别是脓癣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不同机体反应性和致病菌种特殊性、患者自行用药或者不正规治疗,造成脓癣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其难点初步分析如下。

  • 标签: 脓癣 诊断 治疗
  • 简介:韧皮部蛋白在维持植物形态、物质转运以及植物伤口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地域来源和性状特性差异均较大2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获得这2种芹菜韧皮部蛋白基因cDNA序列。结果显示:这2种芹菜来源韧皮部蛋白基因全长均为546bp,编码181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序列有3个位点不同,分别为:88G/A、399T/C和489T/C;在氨基酸序列上有1个位点不同,为30T/A。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9kD,pI值为9.18。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韧皮部蛋白与忽地笑等植物韧皮部蛋白相似度较高,在保守位置分别具有5个亮氨酸残基和4个色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芹菜茎和根等部位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

  • 标签: 芹菜 韧皮部蛋白 实时定量PC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5,在阈值O.65处(L1)可将苦瓜分为2个类群,第1类群为野生种,第Ⅱ类群为半栽培种和栽培种;在阈值0.80处(L2)将第Ⅱ类群分为5个亚类群,L2划分反映了苦瓜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与果实性状、来源或地理分布有较高相关性;在阈值0.83处,第Ⅱ类群1亚类群又分为4类,大致分为滑身苦瓜(粗棱无瘤)、大顶苦瓜(棱细大圆瘤、倒锥形)、棱细圆瘤苦瓜以及尖刺瘤或凸瘤苦瓜,分类结果与苦瓜刺瘤有无、棱条粗细、瘤形状和瓜色等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刺瘤苦瓜为较原始类型。

  • 标签: 苦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RAP
  • 简介:利用10对多态性丰富SSR引物,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保存14份具有代表性割手密为对照,对新收集云南省11份割手密(SaccharumspontaneumL.)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扩增出233条DNA谱带,与对照相比,新采集材料多态性条带为207条,其中14条为特有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0.89。遗传相似性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新采集材料并没有单独聚为一类,而是比较分散,在相似性系数为0.64处作切割线,参试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由龙门割手密、河边村割手密和福建仙游1号组成;第Ⅱ类群中包含19份材料,其中新采集样品有上岗割手密、他拉割手密、安乐割手密、勐根割手密、芒美割手密、贺海割手密、回落割手密、里拉割手密和曼亨割手密,对照材料主要包含了云南、四川、越南、老挝、泰国地区割手密,其共同特点是均匀分布在内陆地区;第Ⅲ类群包括3个材料,分别是海南1号、海南92-2和广东化州割手密,其中不包含新采集材料。而在相似性系数为0.654处作切割线又能将上述第Ⅱ类群分为较细3个亚群。由此可见,新采集11份割手密资源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与已收集资源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说明依靠云南高山峡谷等立体气候特点,分布着遗传差异显著割手密无性系。

  • 标签: 割手密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SSR标记对78份抗PVY烟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类型将78份材料分为烤烟、晒晾烟和黄花烟3个群体。结果表明:(1)从96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5对扩增带型清晰、重复性和多态性好引物用于78份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08个位点,其中9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88.89%。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为0.3766,Shannon’s指数为0.5821,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0454~0.9973之间,说明我国抗PVY烟草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遗传变异。(2)3个群体内遗传差异由大到小分别为:晒晾烟〉黄花烟〉烤烟。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比较分析,晒晾烟与烤烟遗传相似度达到0.9840。(3)聚类分析可将78份种质材料划分为黄花烟草和普通烟草2大类群,烤烟、晒晾烟之间没有明确界线。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黄花烟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较远。

  • 标签: 烟草 抗PVY SSR 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