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神经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L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0 mA组、25 mA组、30 mA组和40 mA组,每组30例。术中通过监测T1(麻醉后)、T2(切皮前)、T3(置入椎间融合器前)、T4(缝合结束)时双下肢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分析SEP不同电流刺激强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与组内T1时间点比较,4组患者股总静脉、腘静脉T2、T3、T4时间点的血流速度均较高(P<0.05)。与20 mA组、25 mA组同时间点比较,30 mA组、40 mA组的股总静脉血流速度较高(P<0.05)。在T2时间点,30 mA组[(16.68±1.47)cm/s]、40 mA组[(16.86±1.22)cm/s]的腘静脉血流速度较20 mA组[(15.46±0.90)cm/s]、25 mA组[(15.94±1.52)cm/s]高(P<0.05)。T3、T4时间点,30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度高于25 mA组,25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高于20 mA组(P<0.05)。20 mA组术毕确诊DVT 2例,术后24 h确诊DVT 2例;25 mA组术毕无DVT发生,术后24 h确诊1例;30 mA组和40 mA组术毕和术后24 h均无DVT发生。结论胫后神经电刺激可以增加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其中以30 mA电流强度的刺激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120例,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分成3组(n=40):基础预防措施组(A组)、弹力袜组(B组)和SEP监测组(C组)。B组术前1 h穿弹力袜,C组术中进行SEP监测,电流刺激强度25 mA。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于术前1 d、术毕和术后24 h时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超声诊断术中和术后24 h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浆D-二聚体浓度降低,术中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SEP监测作为脊髓电生理监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脊椎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 标签: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膝关节康复锻炼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术后加速康复。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作为证据应用前的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9例作为证据应用后的观察组。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标准康复指导的执行情况、患者康复锻炼期间的疼痛度(VAS)、依从性、满意度、膝关节功能评分(AKSS评分)、平均住院日、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最佳证据后,护理人员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标准康复指导的执行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期间的疼痛度降低(P<0.01),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膝关节AKSS评分提高(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实施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最佳证据应用,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膝关节僵硬的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膝关节置换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反映许多学生在解题策略上有所欠缺,学生们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合理地使用,在面对题目时无从下手,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培养,让他们学会分析题干,然后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让他们的解题能力提高。目前教学的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教师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将课堂的效率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高中数学 解题策略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 ,因此 ,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 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农村初中的学生中提高识谱视唱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能力,本文从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识谱视唱基础教学;合理运用不同表演形式,提升学生基础识谱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练习方式,增强学生识谱视唱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式,巩固学生识谱视唱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农村初中 识谱视唱能力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