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将患者分为ILM未剥除组36例36眼和ILM剥除组38例38眼;所有受检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前及硅油取出术后1、6和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2个组患眼中均未发现ERM;术后6个月,ILM未剥除组中3眼形成ERM,占8.33%,ILM剥除组2眼出现ERM,占5.26%,2个组ER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术后12个月,ILM未剥除组中共9眼出现ERM,占25.00%,ILM剥除组中共4眼出现ERM,占10.53%,2个组ER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4,P=0.102)。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692,P<0.001);各组内术后1、6、1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17,P=0.773)。OCT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ILM未剥除组中椭圆体带完整者25眼,占77.78%,ILM剥除组椭圆体带完整者30眼,占78.95%,2个组间椭圆体带完整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350)。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ILM剥除不能预防术后ERM的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孔源性/手术 黄斑前膜 视力 内界膜剥除 椭圆体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并发淋巴漏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后第3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357.62±116.27) ml比(459.05±161.95) ml,t=2.331,P<0.05],实验组术后第4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238.10±78.40) ml比(380.48±143.44) ml,t=3.991,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100.95±68.91) ml比(309.05±124.54) ml,t=6.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5.76±0.54) d比(10.52±1.40) d,t=14.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7.67±0.73) d比(12.67±1.32) d,t=15.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PCAT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前列腺癌组织标本72例,其中PCAT1低危组34例,高危组38例。将72例患者前列腺癌组织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癌组织中的长链非编码RNA-PCAT1的表达,根据PCAT1表达量将其其分为低危组34例,高危组38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Pearsonk χ2连续校正。结果长链非编码RNA-PCAT1低表达组34例,高表达组38例。PCAT1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年龄≥65岁与<65岁人数对比[56%(19/34)比44%(15/34)及61%(23/38)比39%(15/38),χ2=2.0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T1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前列腺直径≥3.0 cm与<3.0 cm人数对比[47%(16/34)比53%(18/34)及55%(21/38)比45%(17/38),χ2=2.68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T1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Gleason评分≥7分与<7分人数对比[38%(13/34)比62%(21/34)及71%(27/38)比29%(11/38),χ2=4.3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T1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病理分期PT2与PT3-T4人数对比[79%(27/34)比21%(7/34)及39%(15/38)比61%(23/38),χ2=5.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T1低表达组及PCAT1高表达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人数对比[76%(26/34)比24%(8/34)及50%(19/38)比50%(19/38),χ2=4.1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链非编码RNA-PCAT1在前列腺癌高分级及临床高分期中高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相应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3D打印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行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共40人,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人,学习肾脏肿瘤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观摩手术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3D打印手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在手术学相关理论成绩改善、在猪模型上的手术操作及对两种教学主观态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初始理论成绩[(71.49±2.46)分比(73.78±2.98)分,t=1.6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终末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84.71±3.32)分比(82.77±1.54)分,t=2.4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猪模型上的操作成绩,实验组手术时长少于对照组[(93.78±3.04) min比(101.18±5.22) min,t=2.897,P<0.05];实验组肾脏热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33.52±3.11) min比(36.32±3.75) min,t=2.655,P<0.05];实验组缝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6.48±1.40) min比(17.91±1.23) min,t=3.568,P<0.05];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5.05±3.96) ml比(87.31±3.23) ml,t=11.169,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1例比7例,χ2=11.1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住院医师对虚拟现实技术联合3D打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3D打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到泌尿外科住院医师的手术教学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 教育 泌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时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TNM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27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26例腹腔镜下部分肾切除术患者数据。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周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TCs,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53例肾癌患者中,术前1 d外周血CTCs阳性患者46例(86.8%),CTCs计数8.85±6.39。肾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TCs计数与临床病理分期(TNM分期)明显相关(Ⅰ期患者CTCs:5.34±4.73,Ⅱ期患者CTCs:9.75±4.20,Ⅲ期患者CTCs:14.38±3.11,Ⅳ期患者CTCs:20.50±5.26,F=19.383,P<0.05)。术前T1+T2组CTCs计数低于T3+T4组(7.09±5.15比17.44±4.80,t=-5.555,P<0.05)。术后1周外周血CTCs阳性患者41例(77.4%),CTCs计数5.17±7.55。术前术后CTCs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Ⅰ+Ⅱ组术后CTCs下降值高于Ⅲ+Ⅳ组(4.78±4.25比-0.08±5.63,t=3.235,P<0.05)。结论肾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数量与其TNM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手术治疗是肾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 标签: 肾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病理分期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R=0.46,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MYC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8(lncRNA SNHG8)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NHG8和微小RNA(miR)-224-3p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和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SNHG8和miR-224-3p的靶向关系。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肾癌细胞系ACHN、786-O和A498中SNHG8高表达(1.05±0.09比4.58±0.47、6.19±0.52、5.37±0.48,t=22.130、29.219、26.538,P<0.05),miR-224-3p低表达(1.02±0.08比0.53±0.07、0.41±0.06、0.47±0.08,t=13.829、18.300、14.584,P<0.05)。与si-con组相比,si-SNHG8组,肾癌细胞786-O中MMP-2、Ki-67、MDR1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69.86±6.37)%比(96.42±9.26)%,t=7.089,P<0.05],迁移和侵袭数[(175.64±12.20)个比(292.70±20.45)个、(92.81±8.38)个比(147.24±15.93)个,t=14.748、9.072,P<0.05]降低,凋亡率升高[(19.48±2.28)%比(4.28±0.64)%,t=19.256,P<0.05],顺铂IC50值降低(1.47±0.14比7.81±0.22,t=19.454,P<0.05)。过表达miR-224-3p后,肾癌细胞786-O中MMP-2、Ki-67、MDR1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67.36±8.65)%比(98.24±9.53)%,t=7.198,P<0.05],迁移和侵袭数[(155.81±16.67)个比(274.73±28.61)个、(72.96±8.35)个比(156.61±14.28)个,t=10.774、15.170,P<0.05]降低,凋亡率升高[(18.49±2.28)%比(4.67±0.63)%,t=17.527,P<0.05],顺铂IC50值降低(1.79±0.15比6.72±0.26,t=49.273,P<0.05)。结论沉默SNHG8可抑制肾癌细胞786-O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miR-224-3p有关。

  • 标签: 核仁小RNA宿主基因8 微小RNA-224-3p 肾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凋亡 顺铂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RVO-ME患者59例5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31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平均年龄(57.4±10.3)岁。病程5 d~ 1个月,均为初次发病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5只眼(BRVO-ME组),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4只眼(CRVO-ME组)。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德国Carl Zeiss公司Cirrus HD-OCT 5000仪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双眼SFCT。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3、6个月患眼BCVA、CMT、SFCT变化,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SFC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t检验。结果治疗前,RVO-ME患眼平均logMAR BCVA、CMT分别为0.92±0.46、(604.71±169.35)μm。治疗后2周,1、3、6个月,患眼BCV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M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4、59.518,P<0.05)。治疗前,RVO-ME患者患眼、对侧健康眼平均SFCT分别为(306.3±65.8)、(241.3±59.8)μm;患眼SFCT较对侧健康眼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2,P<0.05 )。治疗后2周,1、3、6个月,患眼平均SFCT分别为(267.7±81.4)、(252.3±57.3)、(239.2± 46.5 )、(240.6±48.3)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SFC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24.341,P<0.001)。CRVO-ME组、BRVO-ME组患眼治疗后2周,1、3、6个月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眼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眼内炎、白内障进展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病程短、初次发病的RVO-ME患眼SFCT增厚;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眼SFCT,改善ME,提高BCVA。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和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49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ALRP23例,LRP26例,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ALRP组患者和LRP组患者手术时间(t=0.95,P>0.05)、术中出血量(t=1.68,P>0.05)、切缘阳性率(χ2=0.02,P>0.05)、术后通气时间(t=0.22,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t=1.59,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率(χ2=0.00,P>0.05)、术后生化复发率(χ2=0.08,P>0.05)、术后6个月控尿率(χ2=0.08,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LRP组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低于LRP组[(14.26±2.38) min比(18.46±2.40) min,t=6.14,P<0.01];RALRP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低于LRP组[(15.48±2.11) d比(17.69±2.33) d,t=3.47,P<0.01];RALRP组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于LRP组[82.61%比53.85%,χ2=4.59,P<0.05];RALRP组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率高于LRP组[78.26%比50.00%,χ2=4.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L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保证满意瘤控的同时减少术后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并在吻合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肾癌细胞786-O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12.5、50.0、200.0 ng/ml)重组IL-37蛋白组、pcDNA组、pcDNA-红细胞膜蛋白带4.1类似物4a的反义RNA1(EPB41L4A-AS1)组、200 ng/ml IL-37+si-NC组和200 ng/ml IL-37+si-EPB41L4A-AS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EPB41L4A-AS1和miR-106b-5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PB41L4A-AS1和miR-106b-5p调控关系。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结果12.5、50、200 ng/ml IL-37组786-O细胞吸光度(A)值(0.58±0.02、0.43±0.03、0.29±0.02比0.69±0.06,F=207.113,P<0.05)、克隆形成数[(114.33±6.61)、(87.33±5.22)、(51.33±4.92)个比(139.44±9.49)个,F=277.041,P<0.05]、划痕愈合率[(69.03±0.35)%、(54.9±1.84)%、(38.81±2.73)%比(85.08±0.91)%,F=1 191.221,P<0.05]和侵袭数[(91.44±5.68)、(70.89±2.85)、(48.78±6.00)个比(112.44±6.62)个,F=223.386,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中EPB41L4A-AS1表达高于对照组(1.39±0.15、1.71±0.18、2.18±0.20比1.01±0.10,F=84.3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106b-5p表达低于对照组(0.82±0.06、0.60±0.09、0.40±0.06比1.00±0.12,F=82.5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呈剂量依赖性。pcDNA-EPB41L4A-AS1组786-O细胞(0.23±0.02比0.69±0.05,t=25.626,P<0.05)、克隆形成数[(45.33±3.32)个比(137.78±7.01)个,t=35.757,P<0.05]、划痕愈合率[(35.01±3.27)%比(85.11±1.29)%,t=42.757,P<0.05]和侵袭数[(44.56±4.48)个比(109.44±8.59)个,t=20.091,P<0.0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PB41L4A-AS1可靶向负调控miR-106b-5p。200 ng/ml IL-37+si-EPB41L4A-AS1组786-O细胞中EPB41L4A-AS1表达低于200 ng/ml IL-37+si-NC组(1.14±0.13比2.49±0.19,t=17.5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106b-5p表达高于200 ng/ml IL-37+si-NC组(0.91±0.09比0.43±0.08,t=11.95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A值(0.64±0.06比0.31±0.04,t=13.729,P<0.05)、克隆形成数[(123.33±6.18)个比(49.22±3.23)个,t=31.884,P<0.05]、划痕愈合率[(74.90±0.95)%比(38.15±2.17)%,t=46.542,P<0.05]和侵袭数[(92.89±5.25)个比(47.44±4.13)个,t=20.412,P<0.05]均高于200 ng/ml IL-37+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37可能通过调控EPB41L4A-AS1/miR-106b-5p轴抑制肾癌细胞786-O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7 肾癌 微小RNA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膀胱癌基因表达谱分析获取差异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相关工具对GSE13507、GSE7476、GSE40355、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膀胱癌基因表达序列数据集行差异表达分析并获取共同差异基因379个,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及关键基因,clusterProfiler包对10个关键基因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人类蛋白表达图集(HPA)在线工具对10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结果差异分析获取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302个,共379个。MCODE提取得到2个主要的PPI网络,cytoHubba共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泛素结合酶E2 C(UBE2C)、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胸苷酸合成酶(TYMS)、极光激酶A(AURKA)、哺乳动物叉头框蛋白M1(FOXM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PDZ结合激酶(PBK)、细胞分裂蛋白调节剂1(PRC1)],均为上调基因。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酶代谢、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等功能中,以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CNB1、CDC20、PRC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挖掘有助于认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CCNB1、CDC20、PRC1有助于膀胱癌诊断及治疗。

  • 标签: 膀胱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出现视网膜下液(SRF)的危险因素和对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RRD患者104例(104只眼),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45.1±4.9)岁。按患者术后1个月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是否可见SRF分为SRF组和对照组,其中SRF组72例,对照组3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和数量;术中是否进行了外放液、联合环扎、玻璃体腔注气、前房穿刺放液及硅胶海绵的方向和大小等信息。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RF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的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SRF的发生率为69.2%(72/104)。SRF吸收时间为(10.41±7.32)个月。年龄<40岁(OR=32.860,95%CI为3.636~296.986,P=0.002)、合并高度近视眼(OR=7.229,95%CI为1.217~42.94,P=0.03)、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OR=357.397,95%CI为29.761~4292.0,P=0.000)是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为0.71±0.18、0.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7,P<0.01);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4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1);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44±0.16、0.39±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5);术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37±0.12、0.38±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05);末次随访BCVA分别为0.36±0.10、0.35±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结论年龄<40岁、合并高度近视眼和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是RRD患者巩膜外加压术后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延缓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但对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26-432)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下液 视敏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物变形程度(M)及其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确诊的累及黄斑RRD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PPV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物变形、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 ),同时记录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包括是否存在黄斑前膜(ERM )、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下液(SRF)以及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应用M-chart表进行M检查。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变化及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BCVA和M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15±0.43、0.62±0.17、0.39±0.18、0.34±0.13,患眼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31 ,P=0.000 );平均CRT分别为(476.0±104.1)、(299.8±29.9)、(272.2±17.8)、(261.0±19.3)μm,手术后CRT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18,P=0.000 )。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M值分别为0.62±0.54、0.43±0.41、0.32±0.36;不同时间平均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20 )。手术后,存在黄斑区微结构异常48只眼(84.2%,48/57 ),包括EZ和ELM完整性中断、SRF、CME、ER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呈明显正相关(r/rs=0.672、0.385、0.932,P<0.05 );与手术后BCVA (r/rs=0.503)、EZ和ELM完整性(r/rs=0.497、0.472)、SRF (r/rs=0.416)、CME (r/rs=0.821)、ERM (r/rs=0.632)无相关性(P>0.05)。结论累及黄斑的RRD PPV后BCVA明显提高,M逐渐减轻;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相关。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觉障碍 黄斑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NePhRO评分系统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期肾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LPN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的T1期肾癌患者98例。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对患者行区域NePhRO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4~6分)、中风险组(7~9分)、高风险组(10~12分),分析各组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第1天较术前血肌酐变化、围手术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共98例患者纳入研究,低、中、高风险组患者分别为51、34、13例,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症4例,低风险组2例(1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肺部感染);中等风险组1例(尿漏经积极引流后好转),高风险组1例(术后出血经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病理:92例为透明细胞癌,4例为乳头状癌,2例嫌色细胞癌。各组在性别(χ2=4.154,P>0.05)、年龄[(50.14±12.04)岁比(53.44±15.59)岁比(52.46±12.05)岁,F=0.653,P>0.05]、BMI[(26.14±2.38) kg/m2比(25.02±2.62) kg/m2比(25.87±2.66) kg/m2,F=2.079,P>0.05]、出血量[(68.04±47.16) ml比(84.71±59.61) ml比(103.08±80.04) ml,F=2.293,P>0.05]、术后住院天数[(7.29±1.10) d比(7.76±1.37) d比(7.92±1.70) d,F=2.02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101.57±22.09) min比(107.53±20.34) min比(141.85±33.48) min,F=15.593,P<0.05]、热缺血时间[(18.78±4.97) min比(20.74±5.38) min比(22.46±5.47) min,F=3.208,P<0.05]、血肌酐变化[(6.19±7.96)比(15.21±9.92)比(17.69±9.60),F=14.8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分级的肾肿瘤在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血肌酐变化等重要的手术和功能参数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对同源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通路的作用。方法将Bmi-1小干扰RNA(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转入PC-3细胞,设为Si-Bmi-1组和Si-NC组,稳定转染Bmi-1 siRNA序列的细胞用PTEN抑制剂胰岛素模拟物Bpv干预,设为Si-Bmi-1-Bpv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腋窝皮下接种法测细胞成瘤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TEN、pAkt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两两样本的差异。结果Si-Bmi-1组(0.315±0.030、0.480±0.050、0.659±0.085)和Si-Bmi-1-Bpv组(0.364±0.025、0.702±0.063、0.986±0.091) MTT实验24、48、72 h的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的(0.401±0.035、0.871±0.071、1.135±0.097)和Si-NC组的(0.398±0.031、0.859±0.067、1.107±0.092,t=24.196,P<0.01;t=95.326,P<0.01;t=72.10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Bmi-1组和Si-Bmi-1-Bpv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2.37±4.25)%、(55.84±5.27)%,均低于对照组和Si-NC组[(64.08±4.91)%、(63.75±5.12)%,对照组:t=10.919,P<0.01;t=2.558,P<0.05,Si-NC组:t=10.545,P<0.01;t=2.4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Bmi-1组和Si-Bmi-1-Bpv组裸鼠腋窝皮下瘤块重量分别为(0.70±0.17)、(1.45±0.18) g,均低于对照组和Si-NC组[(2.35±0.28)、(2.16±0.22) g,对照组:t=15.929,P<0.01;t=8.550,P<0.01,Si-NC组:t=16.606,P<0.01;t=7.899,P<0.01]。Si-Bmi-1组和Si-Bmi-1-Bpv组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1.84±0.09、1.06±0.08)高于对照组和Si-NC组(0.16±0.04、0.14±0.04,对照组:t=22.103,P<0.01;t=17.254,P<0.01,Si-NC组:t=22.356,P<0.01;t=6.980,P<0.01),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0.18±0.04、0.35±0.05)]低于对照组和Si-NC组(1.25±0.08、1.20±0.08,对照组:t=20.532,P<0.01;t=15.380,P<0.01,Si-NC组:t=17.192,P<0.01;t=9.025,P<0.01);Si-Bmi-1组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i-Bmi-1-Bpv组(t=11.370,P<0.01),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i-Bmi-1-Bpv组(t=8.21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沉默Bmi-1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通过上调PTEN,下调pAkt水平发挥调控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赖氨酸饮食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缺陷(GCDH-/-)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及可能通路。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野生型标准饮食(WT)组(n=6)、纯合子标准饮食(GCDH-/-)组(n=11)、野生型高赖氨酸(WT+Lys)组(n=8)、纯合子高赖氨酸(GCDH-/-+Lys)组(n=13)、野生型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WT+Lys+VE)组(n=7)、纯合子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GCDH-/-+Lys+VE)组(n=12)。WT组和GCDH-/-组给予标准饮食(常规大鼠饲料),余4组给予4.7%高赖氨酸加强饲料,自由进食水。WT+Lys+VE和GCDH-/-+Lys+VE组于每天上午10点维生素E[100 mg/(kg·d)]灌胃1次,其余各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存活情况。干预28 d后腹腔注射100 g/L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脑获取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海马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活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海马P38、c-Jun 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GCDH-/-+Lys组大鼠存活比例为9/13,GCDH-/-+Lys+VE组大鼠为11/12。干预第7天开始,GCDH-/-+Lys组、GCDH-/-+Lys+VE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指标检测结果:与WT组相比,GCDH-/-+Lys组和GCDH-/-+Lys+VE组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组比较,GCDH-/-+Lys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减弱,GSH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DH-/-+Lys组比较,GCDH-/-+Lys+VE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增强,GSH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与WT组比较,GCDH-/-+Lys组和GCDH-/-+Lys+VE组大鼠海马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DH-/-+Lys组比较,GCDH-/-+Lys+VE组P38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赖氨酸饮食GCDH-/-大鼠海马存在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机制与激活P38启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有关;维生素E可降低P38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戊二酸尿症Ⅰ型 GCDH-/-大鼠 海马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中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RR11表达水平,并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PRR1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RR11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1.54%(32/52),低表达率为38.46%(20/52),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2.69%(17/52),低表达率为67.31%(35/52),PRR11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3,P<0.01)。PRR1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PRR11的高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分期(χ2=6.206,P<0.05)、病理分级(χ2=5.398,P<0.05)明显相关,与年龄(χ2=0.433,P>0.05)、性别(χ2=0.612,P>0.05)、肿瘤大小(χ2=0.599,P>0.05)、淋巴结转移(χ2=2.359,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

  • 标签: 膀胱癌 富含脯氨酸蛋白1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K超高清(UHD)腹腔镜进行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势。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UPJO患者60例,根据在不同腹腔镜下行肾盂成形术,将患者分为UHD组(n=30)及常规高清(HD)组(n=30)。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肾积水程度)及围术期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周引流量、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HD组和UHD组的人口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和UHD组的手术时间为(114.800±11.047) min比(107.500±8.4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8,P<0.05);出血量为(35.330±11.059) ml比(29.670±10.4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P<0.05)。HD组和UHD组其他围术期数据分别为:肾周引流量(45.670±8.172) ml比(44.000±7.589) ml;引流时间(3.270±0.944) d比(3.270±0.980) d;术后住院时间(7.230±0.430) d比(7.070±0.5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9、0.000、1.351,P>0.05)。60例患者均进行1年的术后随访,UHD组及HD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且均无再梗阻患者,不需再次行肾盂成形术或留置双J管。HD组术后少量漏尿1例,1周后自愈。UHD组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予以抗生素应用后症状好转。结论4K-UHD腹腔镜及HD腹腔镜系统下肾盂成形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HD腹腔镜系统比较,4K-UHD腹腔镜系统的优势体现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失血量。

  • 标签: 4K超高清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的方法并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沉默对小鼠BSMCs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多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分离获取小鼠原代BSMC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对其增殖特性进行检测。使用针对FN1的小干扰RNA(FN1-siRNA)转染BSMCs,将体外培养的BSMCs分为空白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和干扰组(转染FN1-si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3组间以上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从小鼠中获得的BSMCs纯度可达97%,细胞呈典型的"峰-谷"样结构。免疫荧光鉴定可见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FN1-siRNA转染后[G0/G1(68.20±3.82)%、S(17.78±1.48)%、G2/M(14.04±2.04)%]与转染前[G0/G1(49.59±2.38)%、S(28.75±1.94)%、G2/M (21.71±1.93)%]比较,增殖水平降低;与转染前[(3.12±0.65)%]比较,转染后[(17.36±2.62)%]凋亡率升高(F=89.346,P<0.05)。结论体外培养获得的小鼠BSMCs具有较好增殖能力。靶向沉默FN1的表达可诱导BSMCs周期阻滞和凋亡。

  • 标签: 膀胱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纤维连接蛋白1 细胞周期 脱噬作用
  • 简介:

  • 标签: